熱點概念整理

一、智慧地球

1.  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戰略就是以物聯網爲基礎技術,通過實現物聯化感知、互聯化傳輸和智能化處理來實現人與物的溝通和整合,並最終實現物能夠智能的爲人所服務。

智慧地球所涉及的新興技術,一是物聯網,二是雲計算。信息技術所涉及的主要內容,即數據採集、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物聯網解決的是數據採集的問題,互聯網承擔信息傳輸的任務,雲計算則是基於網絡的處理數據的方式。從這三個角度,IBM提出三個I,即Instrumented、interconnected、intelligent,所謂物聯化、互聯化和智能化。我們首先看看各項技術的特點,然後整合在一起看看這些技術所支撐的智慧地球。

2.  物聯網

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 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和互聯網有關係,物聯網可以利用互聯網來傳送信息,但是物聯網未來的發展一定是系統化和局域化的,其核心不是互聯網,所以更不是互聯網的簡單延伸。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大大縮小物聯網的概念範圍,其實我認爲將其表述爲傳感網更合理,因爲他的主要工作是感知,他對數據的傳輸工作要比互聯網簡單得多。

3.  雲計算

第二個熱點是雲計算。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分佈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網絡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

它旨在通過網絡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完美系統,並藉助SaaS、PaaS、IaaS、MSP等先進的商業模式把這強大的計算能力分佈到終端用戶手中。Cloud Computing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通過不斷提高“雲”的處理能力,進而減少用戶終端的處理負擔,最終使用戶終端簡化成一個單純的輸入輸出設備,並能按需享受“雲”的強大計算處理能力。

4.  “感知中國”

溫家寶總理在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研發中心考察時做了重要指示:“要把傳感系統和3G中的TD技術結合起來,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加快推進傳感網發展,儘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叫做感知中國中心。

5.  存在的問題

1) 全球化趨勢和落後的管理模式之間的差距

2) 技術的發展和商業模式的發展之間的差距

3) 智慧的交通、智慧的電力、智慧的醫療等等實質上就是一個個技術解決方案,觸及不了商業模式、服務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

4) 很多方案只是給出了技術上的方案,但是並沒有對商業模式上進行改變,原有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技術的發展,必然導致矛盾的出現

6.  相關名詞

1) 智能超市

A.      RFID系統通常由電子標籤、讀寫器和數據管理系統三個部分組成

B.       客戶從陳列架上選購了十種商品,並將它們全部放入購物車內,當推着購物車通過一道拱形結賬出口後,旁邊的電腦上立刻顯示出所有商品的序列號、名稱以及金額,這時收銀員輕按鼠標點擊了一下“結賬”字樣,電腦上便立刻顯示出了總金額

2) 信息化

A.      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信息化,也不僅僅是泛在化的無線網絡,關鍵在於信息技術和新的模式的結合

B.       企業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商業模式;政府信息化是信息技術+服務模式;個體信息化則是信息技術+生活方式。技術不是瓶頸,但是新的模式或方式不產生,技術就很難應用和推廣

3)3G

A.      3G在國內倉促上馬有很大原因是通過投資拉動中國經濟走出危機,但是3G到目前都沒有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和能給客戶帶來創新的生活方式。

B.       3G的商業模式不清晰,導致不能顯著的給消費者帶來甚或方式的改變。但是實際上3G能夠承載很多豐富的應用,這些應用都能夠逐漸的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並建立新的商業模式,我覺得這種商業模式必須是區別於2G的商業模式,應該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真正的生活方式的改變。

C.       技術+商業模式=生活方式的改變,才能成爲一項有效的創新

4)SOA

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個組件模型,它將應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單元(稱爲服務)通過這些服務之間定義良好的接口和契約聯繫起來。

5)SaaS

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意思是軟件即服務,SaaS的中文名稱爲軟營或軟件運營。SaaS是基於互聯網提供軟件服務的軟件應用模式。

6)PaaS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臺即服務)把服務器平臺作爲一種服務提供的商業模式。

7)IaaS

IaaS[1](Infrastructure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消費者通過Internet 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

8)MSP(Program Management)

MSP將項目羣管理定義爲:“協調組織、指導和實施一系列項目和轉換活動的行爲,目的是爲了通過一系列變革成果,實現對業務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收益”。

二、全網絡的信息管理思路

1.  傳統的信息管理模型

1)  信息技術原理是整個信息體系架構的根基,是通過抽象出來的基礎性信息原理。能夠對信息化的整個架構進行指導。

2)  具體化的信息技術原理稱作信息技術,這些技術利用基礎的原理的組合與集成,形成可實現特殊功能的模塊。

3)  信息技術產品是信息技術對於不同領域應用產生的特定應對方式,已經具體化爲用戶可感知的實體。

4)  信息系統工程是利用信息技術產品進行系統性的組合開發,形成特定的開發模式和流程思想。

5)  信息系統是信息系統工程開發的結果,能夠解決企業對於系統應用的實際問題,是用戶直接交互的系統。

6)  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在信息系統之上,爲了保證信息系統有效運行,實現反饋控制的一套有效監管機制。

2.  基於全網絡的信息管理思路

1) 信息的增值

信息的增值關鍵在於從更高的角度來理解信息,並且模仿人的思維來處理極其複雜和模糊的問題。要是實現信息的增值,必須建立高密度的傳感網絡收集所有相關信息,利用數據挖掘、智能算法來發現人們不知道的信息,打到信息的增值。

2) 利用信息進行反饋控制

利用信息進行反饋控制,是要讓信息發揮最大的作用,讓系統實現自動控制。明確如何獲得外部信息,外部信息作用於系統的哪些過程,系統將利用什麼樣的智能算法進行加工處理,最終將做出什麼樣的反饋

3) 信息管理的新模式

信息管理的新模式就是要建設網絡和利用網絡,通過網絡化平臺來實現原來難以去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精益管理、比如智慧的系統

4) 從智能到智慧的轉變

A.   適用範圍的轉變

Ø 智能化更多強調的是信息處理過程的智能。優化算法是信息系統的靈魂

Ø 智慧的系統覆蓋從信息收集到施效的全部過程,特別強調通過系統實現信息的增值、自主的決策以及自主的控制

B.   系統功能的轉變

Ø 智能化的系統最多能輔助決策,其信息來源渠道缺乏平臺支撐,並且只能提供基本的數據分析處理

Ø 智慧的系統完全可以自主決策和自主控制

C.   研究方向的轉變

Ø 智能化研究的主要出路就是決策支持系統,這裏面能用到很多技術,比如數據挖掘、專家系統甚至智能優化算法

Ø 智慧化系統已經不再區分系統面向的層級和功能,它的研究方向只有一個,就是把複雜系統的控制問題交給系統自己完成,人們只需考慮戰略性的問題和危機管理

3.  智慧的信息系統建設思路

1) 搭建行業內信息共享的系統平臺

主要功能就是讓企業的信息系統有一個更爲廣泛的信息來源渠道

2) 建設覆蓋企業流程的物聯網

這個網絡的粒度決定了我們實施自主決策和控制的精度

3) 設計符合系統運行規律的智能算法

系統設計者必須將領域知識考慮在算法的實現過程中

4) 實例

庫存系統,交通系統,風力發電

三、李正茂:中國移動2010年集團客戶工作會議講話重點

1.  “守、拓、攻”競爭策略

守:保佑移動已經擁有的大客戶羣和集團客戶

拓:開發目前國內還沒有涉足的領域,如物聯網

攻:搶佔其他運營商的固網份額

2.  增量貢獻率 = 業務收入增長/收入增長

3.  佔收比 = 業務收入/收入

4.  離網率 = 離網數/用戶數

5.  保有率 = 1 - 離網率

6.  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

7.  “農信通”

8.  “無線城市”

無線接入互聯網技術。能夠支持交通等信息平臺的建設。所有先進的技術首先應該是商用,然後是民用。例如無線城市肯定是首先滿足政府的需求然後纔是客戶的定製化應用需求

9.  “深耕計劃”

10. “百萬中小企業信息化體驗計劃”

移動爲百萬中小企業提供信息系統的免費使用,在一定時間後在收費,這樣的計劃能夠很好的減少企業的風險。並且實現的客戶的吸引。

11. EOMS

移動行業EOMS系統(Electric Operation Maintenance System,電子運維繫統)是電信專業網絡運維協同流程支撐平臺,統一的網絡運維管理信息展現門戶平臺,全網運維信息、經驗交流共享的知識平臺

12. SI

13. 工信部686號文件

對中國移動的全業務運營實行更加嚴格的非對稱管制政策。文件要求中國移動的各省(區、市)公司,可以經營利用TD-SCDMA網絡開展無線寬帶接入業務(含無線局域網熱點覆蓋)、與TD-SCDMA相關的網絡元素出租出售等國內通信設施服務業務。但3.5GHz、26GHz無線接入業務、有線寬帶接入業務,以及與TD-SCDMA無關的網絡元素出租出售等國內通信設施服務,則由中國移動集團公司授權鐵通公司經營。2010年底前後,工信部將組織對TD-SCDMA發展指標和電信市場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視市場情況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

14. ICT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簡稱ICT)

15. “雙百策略”

每月發展用戶100萬,每個用戶ARPU達到100元

16. 聯通電信策略總結

“降低資費、贈送終端、固移捆綁、電話外呼、客戶公關、輿論造市”

17. 移動的固網形式精煉總結

通過移動通信業務,我們能夠鎖定和捆綁一些客戶,但沒有專線捆綁的大型集團客戶就像沒有線的風箏,隨時可能會漂走。因此,捆綁集團客戶,信息化是關鍵,專線是基礎,但業務經營許可、最後一公里接入依然是困擾我們的最大難題。目前移動主要做的就是打着鐵通的牌子做固網,但是光纖已經入樓,想要快速的形成樓內網絡只需要等待政策的允許。

18.  中國移動的 TD策略

“三新”(新機制、新標準、新測量)

“三不”(不換號、不換卡、不登記)

“三融合”(網絡融合、業務融合和應用融合)

19. 通信行業三次發展浪潮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算起,全球通信行業大致經歷了三次發展浪潮:第一次是通信網絡建設爲代表的網絡數字化浪潮;第二次是以互聯網興起爲標誌的信息應用化浪潮,現在,物聯網的出現將掀起第三次浪潮。

20. 物聯網數據

著名諮詢公司AIB預測,中國2012年國內的M2M的市場容量將達到一億部終端的規模。而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同人與人通信的業務比例將達到30:1,按照全球60億的人口,那麼“物聯網”的市場空間將是千億級,業務收入將達到萬億美元級的規模。國外有實力的運營商,如Verizon的機器用戶覆蓋率已達到10%,而瑞典運營商Telenor則達到40%。中國移動相對偏低,目前尚不足1%,發展空間巨大。

21. 感知中國

溫家寶總理在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研發中心考察時做了重要指示:“要把傳感系統和3G中的TD技術結合起來,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加快推進傳感網發展,儘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叫做感知中國中心。

22. 王建宙物聯網

“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能處理”

23. 移動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是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融合

一是平臺層的創新,與普通的移動通信網相比,移動互聯網繼承了互聯網講究分享、創新的特點。Google推出的Android計劃,Yahoo!全面開放其移動應用平臺Yahoo!Go,都體現了這一點。

二是應用層的創新,將實現優秀移動應用的互聯網化和優秀互聯應用的移動化,如移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手機搜索、手機閱讀、手機娛樂等。

三是商業模式的創新,移動互聯網時代將以廉價的基礎服務來聚攏客戶,通過增值服務收費和後向收費來實現企業盈利。

24. 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的通信業務

25. MAS

移動代理服務器 MobileAgent Server是Mobile Agent Server的簡稱,是協助企業原有業務系統實現無線應用的接入工具,實現MAS接入後企業原有的業務系統可以方便的實現無線應用

26. ADC

ADC,即移動ADC,是Application data center的縮寫,其實是ASP模式與IDC業務的結合的演變,是由中國移動推出的一項移動信息化產品業務,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屬於移動信息化的行業應用,業務主要包括有移動OA、手機郵箱、無線網站以及移動進銷存等四款行業應用託管解決方案

27. 一卡通業務:RFID-SIM卡

28. CM-IMS是中國移動在IMS國際標準基礎上創新性提出的下一代網絡架構,是中國移動面向全業務運營的關鍵解決方案

29. 動力100:中國移動集團客戶品牌

30. 大市場:不同客戶市場,移動在這個市場的優勢很大,可以建立真正意義上的B2B2C的模式,以最終用戶綁定集團客戶。拓展自己的商業模式。

四、集團客戶業務全攻略-----訪易觀國際高級副總裁張鷹先生

1.  移動運營商重視集團客戶市場的發展,這個戰略選擇非常正確

1)       集團客戶是到達市場另外一個有效的途徑和管道;

移動之前的工作做主要習慣於做大市場,是以一個自然人覆蓋所有組織的發展方向爲引導的,但是現在集團客戶不同是以組織覆蓋自然人的方式進行的。之前的大市場主要營銷方式是打面,而現在的集團客戶是打一點打一條線,通過組織的覆蓋達到組織中的人羣的覆蓋,將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融入我們的解決

2)       有甄別、有策略、有選擇的去做集團客戶市場,反而是鞏固和深挖高價值用戶的很好的一個手段;

3)       “客戶生命週期價值”概念與“產品生命週期”概念是兩個視角;

4)       集團客戶業務既是對存量市場的鞏固又是對增量市場的挖掘;

存量市場:對於移動來說存量市場主要是話音業務。用集團客戶作爲一個渠道去切大市場,本身就帶着價值梳理的感覺進去。一些重點行業,他的人羣本身就是高價值人羣或者是有重大影響力的、輻射效應的人羣。所以用這個通路去切價值用戶的存量市場是很藝術的一種走法,是對存量市場的鞏固。

增量市場:增量是指比如移動做了很多面向集團客戶的產品和應用,自然人屬性是不太需要的,只有機構才需要。一般的企業習慣了從IT向通訊的走法,例如自己先建立CRM系統,之後在逐步轉向在線的CRM。現在,移動可以反過來走,首先實現通信的聯通然後向IT基礎設置擴展,由於自己有通信網絡的支持,比IT公司更有談判優勢。

5)       3G的開放對於移動運營商有一個好處是,至少提供了一個比原來強的做高速數據業務的能力和平臺;

6)       3G的到來意味着全業務運營競爭的開始;

在全業務運營時代,固網運營商的一大優勢在於,其網絡已經通向用戶,無線部分只需要做室內覆蓋就可以。但是移動運營商要鋪設網絡不是瞬間就能夠完成的,所以,兩個全業務演進方式難度是不同的。但是,3G的到來使得移動運營商能提供一個速度還可以的網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BLACKBERRY(提供了低速率下的無線郵件解決方案)等業務的發展。

7)       移動運營商做集團客戶業務產品必須想辦法築高壁壘,以短彩爲例,不能把它淪爲一個羣發通道,必須得想辦法往後去推進、去整合。

挑戰:1.固網運營商獲得全業務運營牌照後會形成移動的強大競爭;2.在集團客戶方面,固網運營商有着豐富的經驗。

所以,移動必須迅速的建立自己的光纖網絡,並且將自己的通訊服務和客戶的IT系統進行綁定,不斷實現ITO(整體運維外包),BPO(業務流程外包)。

2.  移動揚長避短的競爭策略

優勢:

第一,可能還有兩年的時間窗口;

移動的後端基站比較完善,但是前端集團客戶營銷團隊還有很大的差距。雖然有很充足的現金,但是有現金變爲競爭力還需要一段時間。其他運營商雖然拿到了移動牌照,但是很可能還是先做大市場的語音服務,需要兩三年的時間調整。

第二,對於客戶移動信息化的需求有一些領先性,相對較早地理解了移動信息化跟客戶原有的信息化是一個什麼關係

第三,有大市場優勢,整合形成B2B2C的商業模式

劣勢:先天不足,後天資源投入不夠;需要正視一個客觀差距:從整個系統體系和流程,前端資源、運營支撐資源,整個的經驗都不到位。

建議:未來2—3年集團客戶市場最應該抓的不是營收指標,而是基礎能力的提升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評價基礎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是否在提升,需要在KPI指標之外有一套健康體系標準。大市場的優勢要充分挖掘、充分利用,搶一步先機之利。在現在經營狀況比較好,現金儲備比較充裕,有競爭優勢的情況下,要砸資源、打基礎。

3.  在規劃層面的建議

主要觀點:除了KPI指標之外(那是必須要完成的硬指標),還能夠建構哪些能力先把它識別出來,先把它監控起來,針對競爭環境提前佈防。這兩三年對價值客戶的滲透很重要,重要的不在於你從這一個大項目中掙到了多少收入,關鍵是你佔領了多少有商業價值的地域。狠抓客戶忠誠、客戶滿意、客戶挽留。

4.  組織結構層面的建議

主要觀點:橫向打通、縱向一體化,即營銷的前端、營銷的中間支撐部門、營銷的後端、各級營銷組織必須形成合力;最前端營銷的觸角不論是推廣還是客戶的反饋,要能夠透明地高效地傳輸回來,這個流程要走通。

具有粘性的產品:

1. 與企業整個系統運營,IT架構關聯的解決方案

2. 門號資源是有黏性的,電話號碼、郵件地址這都屬於門號資源

3. 第三種黏性就是依賴於市場能力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及大市場的粘性

5.  戰術打法上需要優化

主要觀點:優化戰術,找到切入點,從兩個角度去看,一個角度是這個行業集中管理的程度怎麼樣,一個是在多大程度能夠借上大市場的優勢。不斷增強跟客戶IT系統、業務系統耦合的能力;先用標準產品的行業包裝解決進入問題,然後逐步疊加。

行業進入策略分類:

1.         有監管機構的行業:從監管機構入手,抓大頭。運用大市場額優勢說服監管機構。說服了監管機構,他就能利用半行政化的手段完成移動進入行業的目標。

2.         沒有明顯的大市場可利用的行業:從行業內部人員入手,內部人員有積極性,那麼也能夠促使移動快速的進入

3.         獨立的行業:說服這個行業的標杆企業,通過標杆企業向外延伸

 

五、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學生應該常用的詞彙

信息管理模式、反饋控制、~~角度、複雜和模糊、系統、模型、信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