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如何瞭解行業需求、痛點和發展機會

需求、痛點、發展機會都和你所處行業的密切相關,只有融入這個行業,才能更好地理解需求和痛點。

1、避免慣性思維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可能有些地方表面看着是很相似,但他們背後的邏輯卻是各不相同,不能以慣性推論。

比如,同樣都是商家入駐的電商和外賣兩個行業,若爲其設置交易風險控制算法,正常情況下相同買家不會連續幾天買同一個店家的同一款衣服,但是同一買家連續幾天點同一家的黃燜雞米飯很正常。

因而把連續重複交易作爲“刷單”的風險提示,在電商平臺可以,在外賣平臺可能就行不通,這就是需要考慮行業的不同後我們纔會發現的情況;
    
2、避免侷限於細節而忽視了全局

產品經理不瞭解自己的行業,很容易糾結於着某個或某幾個點,忽視或輕視其他模塊乃至全局之間的關聯。

如果產品經理了解整個行業的情況,就會對整個產品鏈路或是發展路徑有個清晰的認識,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思路也會更加完整。

3、瞭解其他部門、其他模塊、其他人的工作情況和利益訴求

基於這些,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的時候才能避免出現遺漏的情況。

拿物流行業舉例,有路由規劃及成本覈算、渠道管理、簽單管理、運輸配送管理等等不同崗位,每個崗位關注的重點會有所不同,各個部門有機地組合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如果一個產品經理沒有了解行業,不知道部門和環節之間的側重點的話,不注意他們不同的利益點的話,設計出來的產品只能被束之高閣。
    
4、這個行業解決什麼問題

瞭解一個行業,我們要知道這個行業是解決什麼問題,把這個問題再細化,就是“這個行業在什麼場景下解決誰的什麼問題?”

比如數字閱讀這個行業,是解決讀者閱讀的便捷性問題。

在數字閱讀之前,我們作爲讀者只能購買實體書,實體書體積大,攜帶不便。因此,我們閱讀的場所其實是有限的。

產品經理們或開發人員就想如何通過技術或產品手段去解決這個問題,從小開本的口袋書的出現,到在PC上看PDF或在線瀏覽,直到今天,我們可以通過手機、平板在任何場所輕鬆的閱讀。

數字閱讀的發展也讓我們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作品,過去選擇圖書受時間和地區的限制,而現在只要你願意,全球的作品你都可以找到閱讀的途徑和方法。
    
瞭解一個行業解決什麼問題,也就是了解這個行業的存在價值,它是爲誰服務,在什麼場景下服務。瞭解這些信息,你就會對一個行業有初步的認知,而這也是你理解需求的第一步。
    
4、這個行業有哪些環節和角色

    
每個行業都是由不同的環節組成,每個環節上都有對應的角色存在。不同的環節和角色他們所承擔的職責是不同的,深入瞭解不同的環節如何運作,不同的角色如何工作,纔可以明確這個行業整體的運轉邏輯,纔有可能接觸到行業深層需求。
    
譬如傳統出租車行業的角色大概有:主管部門(客運辦或運管辦)、出租車公司、司機、乘客。

主管部門承擔審覈、監管和調控的角色,主管部門審覈出租車公司的資質,授予出租車公司做這個業務的資格。

而出租車司機通過繳納“份子錢”從出租車公司獲得自己的運營資質,乘客則支付車資獲得出行服務。

上述僅是簡單舉例說明,事實上這個行業的環節和角色應該更復雜和多樣性。每個環節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痛點,會有不同的切入點。
    
出租車司機的訴求可能在於份子錢負擔太重,實際收入太少;

而乘客煩惱的是“打車難”、“打車貴”;

主管部門可能關注自己如何提高管理效率,怎麼做出成績;

出租車公司也許關注的是節省運營成本,拓寬業務範圍,從不同環節或角色切入,會有不同的機會;

滴滴最初是從乘客打車難這一點切入撬動市場的。
    
再比如K12教育這個行業,目前很多線下培訓機構,大的如新東方、學而思,中小機構則數不勝數。

要爲他們設計一個內部產品,產品經理就要搞清楚他們到底有什麼環節,什麼角色負責什麼環節?

培訓機構和體制內的學校不一樣,他們有:
    
●諮詢:負責銷售、市場推廣、售前支持和學前測試,關心的是如何拉客和簽單;

●學管:負責課前課後服務,比如排課安排,老師學生的管理,關心的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復購率;

●老師:按性質分有全職和兼職,有上大班課的老師,也有小班課的老師,也有負責一對一,他們關心的是如何提高課時費;

●校監:校區的管理者,他要負責整個校區的經營管理工作,如何提升本校區的業績則是他們的重點;

●老闆:多個校區的管理者,他們除了關心業績,會更關心整個成本和效率的問題;

●其他:人事行政後勤人員

5、這個行業的上下游行業

要去了解一個行業,還必須瞭解它的上下游行業和相關行業。

瞭解這些信息,纔可以做到全面瞭解這個行業。瞭解上下游和相關行業對本行業的影響,彼此之間的關係。

還是拿數字閱讀舉例,數字閱讀的上游是出版業。

出版業握有作者資源和版權資源,數字閱讀公司起初必須和出版業合作。

剛開始的時候,上游出版業視數字閱讀如猛虎,大多敬而遠之。僅有小部分出版社或民營公司,如中信、藍獅子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隨着數字閱讀的發展,彼此間的天平開始變化,越來越多的出版社主動接觸數字閱讀公司,合作也越發緊密;

不同階段,數字閱讀行業和出版業合作的切入點不同,從簡單的版權交易發展到紙書和電子書同步發行,互爲宣傳。

6、這個行業現在有什麼痛點

瞭解一個行業,最核心的目的是發現行業的痛點,痛點也意味着新的增長點。

比如K12教育培訓行業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痛點和難點也很多,諸如:培訓行業師資良莠不齊,家長如何選擇?家長對於升學擇校的焦慮,家長迷茫如何破解?傳統招生手段已到瓶頸,有什麼新手段可以有效招生?中小機構如何提高老師的上課效率?出國留學如何快速搞定機票住宿交學費問題?

發現這些痛點和難點,再結合自身或者團隊的實際情況去分析和選擇,尋找合適的切入點。
    
還可以注意觀察目前這些痛點是否得到了解決?解決的效果和程度如何?用什麼方法來解決的?這個方法是目前最合適的方法嗎?

7、瞭解行業的方法

7.1、專業的新聞網站、雜誌期刊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專業的網站、雜誌期刊,資訊APP,還有相應的諮詢公司出的諮詢報告,行業現狀、行業困境、行業發展相關信息都可以在上面找到。
這類方法的優點是可以掌握歷年的行業情況,可以看到一個行業的發展歷程,有助於快速掌握行業脈絡;缺點則是信息量大,過於宏觀,只能看到粗的框架和脈絡,具體的細節難以看到;

7.2、訪談和調研

實際去接觸這個行業裏各個環節和角色,去觀察和了解他們的生活與工作,這可以發現第一手的信息。

比如你要了解出租車行業,打車的時候多和司機師傅聊天,多和周圍的朋友交流打車的體會,有條件的,也試試去接觸一下出租車公司甚至政府主管部門的相關人士。
訪談和調研有助於產品經理將自己置於真實的行業環境裏,瞭解每個環節,很有可能就發現被忽視的致命問題。不足之處就是需要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比較大;

7.3、實地使用行業產品,體驗服務流程

親身去用幾次產品,體驗幾次服務。要接觸外賣行業,自己點幾次外賣,體驗不同APP點餐流程和體驗;有機會的話自己試試送幾次外賣,感受一下送餐員的實際生活。這種深度體驗的方法其實就是產品經理體驗產品的升級版,要求產品經理體驗不同的用戶角色,跳出單一角色侷限,站在更高的高度去體驗整個行業;
瞭解行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沒有特別的捷徑可走。一個不瞭解自己行業的產品經理,必然是短視且有侷限性定會是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但他至少找到了成功的一塊基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