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 | 這5本書中藏着上百億美元的財富——查理·芒格最喜歡讀的傳記

​文|蔣顧史



知乎上有個問題:如果你被放逐到荒島上,只許帶十本書,你會選擇帶什麼書?

雖然只有十本書可選,但還是有一定的選擇空間,每個人的選擇都能顯示出他的個人志趣。

這個問題的範圍還可以繼續縮小:如果被放逐到荒島上,只許帶一本書,你會選擇什麼書?

這時候,真正的選擇就來了,一個人選出的這本書,就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很多人都會選擇最經典的書,例如,《聖經》《史記》《資治通鑑》,等等。

有人拿這個問題問過英國前事務大臣穆來卿,他的答案很堅決:選一本帶有文學性的傳記。如果拿這個問題問查理·芒格,他的答案恐怕也會是帶一本傳記,或一本歷史書。這個答案對查理·芒格來說絲毫不奇怪,這個老頭是一個地道的傳記書迷。他一年能讀一兩百本傳記,讀傳記對他來說,是閱讀,也是讓自己認識更多偉大的人。很多人探究查理·芒格何以如此智慧、如此成功,只要想想,一個人終日側身於一羣遠見卓識者之中,他如果還是一個懵懂混沌的人,反倒讓人奇怪了。

無論是《聖經》《資治通鑑》,還是一本傳記,都是歷史的一部分,人需要緊挨着歷史才能篤定地活下去,這是整個人類內心力量的源泉。查理·芒格深諳此中道理,所以在有人請教他關於未來的智慧時,他說:“就確定未來而言,沒有比歷史更好的老師……一本30美元的歷史書裏隱藏着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答案。”

無獨有偶,和查理·芒格有類似身份的著名投資家比爾·格羅斯也告訴商學院的學生:“我的書房咖啡桌上擺的並不是彼得·林奇的《戰勝華爾街》,而是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的基本有關19世紀和20世紀的歷史書。”在這些成功的投資者眼中,投資的手法遠不如在歷史和傳記的故事罅隙中尋找人生的智慧重要。

想通過《查理·芒格傳》瞭解這個智慧老頭,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了解他讀過哪些書,哪些書把他引入智慧的殿堂。那麼,首先要了解的就是這個瘋狂的傳記迷到底癡迷於哪些傳記作品。按照查理·芒格的話,一本這樣的書就“隱藏着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答案”,那麼,今天先行跟大家分享的查理·芒格的傳記書單中,至少價值數百億美元。

第一次感覺到書單的含金量如此豐富,寫到這裏時,我自己幾乎都要激動起來。


01  《富蘭克林自傳》


薦丨書 |語

大衆喜愛的暢銷勵志書,能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查理·芒格的書單裏列出的第一本書《富蘭克林自傳》就給了我們一個堅定的答案:一定可以。

《富蘭克林自傳》是一本美國家喻戶曉的暢銷勵志書,是美國人的精神讀本。它是美國迄今爲止最重要、讀者最多的著作之一能獲得如此高的地位,一方面是因爲富蘭克林在美國曆史中的影響力,他是美國開國三傑之一,是他爭取到法國的支持,幫助美國擊敗英國殖民者。另一方面,他同時是出版商、記者、作家、發明家,他發明了避雷針,提出過電荷守恆定律。對他的評價中,最有名的一句是:“他從蒼天那裏取得了雷電,從暴君那裏取得了民權。”

《富蘭克林自傳》用一種近乎絮叨的、拉家常的方式講述自己的一生,追求樸實,不失幽默。富蘭克林的自我敘述,核心落在自己是依靠自學在各個領域獲得成功,他的人生中始終表現出永不滿足的求知慾和從容不迫的行事風格。這也是查理·芒格把《富蘭克林自傳》放在自己書單首位的原因。

查理·芒格跟很多美國孩子一樣,很早就讀過這本書,並始終把富蘭克林當作自己最大的偶像。查理·芒格一生以自學立身,獲得巨大的成就,在很多方面與這位榜樣高度一致。他們都會未雨綢繆、富有耐心,能嚴格律己,同時也對各種新事物充滿好奇心,藉助閱讀和思考不斷擴展自己的視野,讓自己變成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查理·芒格和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自傳》中曾羅列出十三條道德戒律:包括節制、沉默、秩序、決斷,等等,閱讀《查理·芒格傳》時你會發現,查理·芒格忠實地執行了這些戒律,以此來磨礪自己的人生。富蘭克林的自傳並不像後來的人物傳記一樣,一開始就不斷地重複某種偉大的夢想,甚至他會說:“有沒有夢想不一定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生要不斷地超越自我。”顯然,這句話,查理·芒格是聽進去了。

02  《洛克菲勒:一個關於財富的神話》


薦丨書 |語

如何成爲一個富有的人?首先得像一個富有的人那樣思考問題。這種思維素質當然不是天生的,所以,我們需要儘可能瞭解那些富有的人是怎麼思考問題的。富豪並不是那麼容易認識的,像馬雲這樣可以影響時代的人物,都忙着跟各國總統約會,芸芸小民想認識和了解他們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閱讀他們的傳記。

查理·芒格的書單裏出現洛克菲勒的傳記,絲毫不讓人驚訝,從查理·芒格後來所擁有的鉅額的財富來看,洛克菲勒這樣的豪富一定給過他某些有益的建議

洛克菲勒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他1870年創立“標準石油”公司,是整個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那個時代的世界首富。但是,這位富可敵國的富豪,平日裏卻極爲沉默,行事神祕莫測,他的一生在各種角色、傳說,甚至是神話的掩飾下度過。可以堅信的是,查理·芒格至少從洛克菲勒這裏學到了三個優點第一,做事有條不紊、留心細節,儘量絲毫不差;第二,洛克菲勒比所有的競爭者都更加仁慈,他尊重對手;第三,洛克菲勒的財富,據說與同時代所有鉅富相比,是最不骯髒的

洛克菲勒家族的偉大之處不只是巨大的財富,他們爲美國貢獻了兩所頂尖大學:芝加哥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今天的聯合國總部大樓,也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物業。這位一生謹慎,不抽菸喝酒,不賭博好色的豪富勤儉自持,晚年卻捐出了大部分財產,美國富豪樂意把財務回饋社會的風氣,是由他而起的。但就是這樣的人物,卻一直缺乏全面的傳記描述,直到查理·芒格所推薦的這本榮·切爾諾寫的《洛克菲勒:一個關於財富的神話》問世,纔算給了衆人一個相對清晰的形象,這本書被認爲是以客觀和優美的筆法寫就,公允、全面地呈現了這位商業鉅子的面貌

查理·芒格熱愛讀傳記,最重要的理由之一是:“如果你一生中總是與那些有遠見卓識的故人交友的話,那麼你將生活得更好,更有教養。這比僅僅講一些大道理強多了。”洛克菲勒顯然是查理·芒格心目中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人,讀他的傳記,就是和這樣一位影響世界的人成爲密友,對於像查理·芒格這樣一位會讀書的人來說,洛克菲勒能告訴他的絕對不會只是賺錢的祕密

03 《我生活的種種模式:赫爾伯特·A·西蒙自傳》


薦丨書 |語

如果不是芒格推薦,很多人可能不會知道赫爾伯特·A·西蒙這樣真正大牛級別的人物,這樣的人從來都是默默地行事、研究,在世界發展的最深處推動我們的世界變化的。

查理·芒格最重要的論斷之一就是他引用的那句法國名言:“在手裏只有一把錘子的人眼裏,所有的問題都是釘子。”查理·芒格非常強調一個不斷充實自我的人需要掌握多元的思維模型,他希望一個追求智慧的人應該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不能閾之於自己感到舒適的某一個小範圍裏。大部分接受過教育的人都只養成一種思維模式,經濟學的、歷史學的、文學的,或者是物理學的,這都是他們手裏的錘子,世界也就是他們眼中的釘子。

查理·芒格希望大家能在堅定自己已知領域的基礎上不斷學習新的觀念,但是他也知道學習新觀念對大多數人來說有多難。他曾經引用過凱恩斯的話:“介紹新觀念倒不是很難,難的是清除那些舊觀念。”選擇推薦赫爾伯特·A·西蒙的這本自傳,就能看出查理·芒格的喜好。讀過這本書你就會發現,查理·芒格和西蒙真的有太多相似之處。

赫爾伯特·A·西蒙是一個真正意義的文理通才,1978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從行政管理研究入手的,但一路延伸下去,政治科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科學、計算機科學、科學哲學等多個方面都有所建樹,他甚至還開創了人工智能、認知科學等新學科。這對普通人而言,是過於可怕的一件事。

推薦這本書,查理·芒格更像是要用西蒙來印證自己關於“錘子和釘子”的觀點。查理·芒格一直在強調,各種重要學科的基本知識和重要論點都應該成爲一個讀書人的常識,而這些常識都是幫助我們拒絕愚蠢的重要武器。這本傳記是西蒙一生的自我梳理,這種真正大師級的人物,文章一定不會難讀,幽默是必備因素,而他們人生中的思考和領悟融合在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中給我們的絕對不是一星半點的喜悅。

這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疑心會是查理·芒格非常喜歡的,簡直就是在用另一種方式爲查理·芒格的“錘子”學說備註:“生活是經過這個花園或城堡的運動中,隨着你走過的道路經歷着意外和驚奇,想知道(但不是太迫切地)其他的道路會將你帶到何處的一種探索,即尋求解答一種無條理的問題的啓發式探索。如果有目標的話,那些目標也不會對這種探索有很多的指導,不需要在生活之外去總結它。”

04  《安德魯·卡耐基自傳》


薦丨書 |語

其實,查理·芒格的傳記書單中,還有更有趣的內容,比如《林登·約翰遜傳》《愛因斯坦:生活與宇宙》《約翰·亞當斯》《比爾·蓋茨與微軟帝國的創建》等等,無奈這些書在國內都沒有出版,那些能用英文自由閱讀的朋友,纔是幸福的。拋開這些書之外,這本安德魯·卡耐基的傳記,也是能夠介紹給大家的

我們熟知的卡耐基有兩個,一個是寫了包括《人性的弱點》在內的一大批勵志暢銷書的戴爾·卡耐基,這本書長期以來被西方世界當作“社交聖經”來讀,另一個就是這本傳記的主人“鋼鐵大王”、前世界首富安德魯·卡耐基

查理·芒格會推薦這本書,邏輯上跟推薦洛克菲勒大致相當,安德魯·卡耐基和洛克菲勒、摩根等人共同創造了美國的繁華。他同樣起於微末,依靠驚人的毅力、敏銳的目光和對時機的把握獲得鉅額財富和人生的輝煌,讀這樣的傳記,常常會把一個人內心中最微邈的野心勾出來,讓人充滿雞血去想象如何改變世界。查理·芒格說不定也曾在年輕時被這樣偉大的夢想激勵過。但這本安德魯·卡耐基的傳記給他的讀者的,恐怕不能只是這些難以企及的雞血。

安德魯·卡耐基與洛克菲勒這些同時代的豪富大亨們共同開創了財富回饋社會的先河,通過傳記你會了解,卡耐基幾乎是在自己事業最巔峯的時期突然選擇減法生活,放棄了所擁有的一切,開始過一種恬淡、無私的生活,他也貢獻了一所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並創建卡內基基金會,創辦遍佈全球的“卡耐基圖書館”。有一句與財富有關的警示後人的名言就來自於他:“一個有錢人如果到死還是很有錢,那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作爲投資專家,查理·芒格推薦一本卡耐基的傳記,顯然是妥帖的,財富的創造者能夠給財富的追求者最好的建議,也能提供給財富的投資者們最樸實的智慧,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然後好好看管它們”居然是卡耐基說的,有很多人一直誤解這是巴菲特的名言。

05  《活出生命的意義》


薦丨書 |語

絕大部分人都會有這樣一段人生經歷,年輕人追求人生的意義,成年後開始追求自身的價值,經歷了人生壯年之後,纔會感慨人生。正常面對繁瑣生活的人,恐怕很少會不斷追問人生的意義,否則會被當作精神病。

這中間有一種例外,就是富豪們。在已經解決的財務自由,財富可以改變很多人的人生時,財富的擁有者們突然會陷入一種人生意義的追問,這也就是爲什麼很多富豪在身家過億之後會墮入宗教的迷思之中。

查理·芒格是個善於思考的人,也同樣不會擺脫這種人生的意義追問,他解決人生意義困惑的方法還是讀書,所以他選擇了這本書《活出人生的意義》

人只有在極端境遇中才可是會追問意義,大部分時候都是渾渾噩噩地消磨自己。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所遇到的就是極端的生命狀態,他是德國猶太人,曾住過奧斯維辛集中營,親眼看着自己的親人死在那裏。離開奧斯維辛後,文學世界曾經有人宣稱:“奧斯維辛之後,不再有詩。”但弗蘭克並沒有因爲殘酷的經歷放棄世界,他在治療自己精神創傷的同時,創立的自己的精神治療法,以此爲更多人排解心理問題。

在集中營裏,弗蘭克思考的是:“一個普通囚犯生活在集中營裏,會有怎樣的心理歷程?”由此出發,弗蘭克不斷反躬自問,不斷追問人內心創傷的緣由,並尋找解決的方法。他給出的尋找生命意義的方法有三:創造和工作,體認價值(比如愛),受苦。這些方法幫助了無數的人,當然也幫助了人生遇到某種困惑的查理·芒格。

一個好的故事能幫助多少人,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查理·芒格能夠熱情地推薦這本寫着維克多·弗蘭克人生經歷和人生追尋的書,他是得到其中的幫助了,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得到幫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