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丨5位偉大的傳記作家,5部幫我們理解人生的經典傳記 推丨薦|語 推丨薦|語 推丨薦|語 推丨薦|語 推丨薦|語

向高人請教:如何才能快速積累人生經驗,洞悉人性的奧祕。這是個很有代表性的、功利十足的問題,總有人奢望用廉價而快捷的方法獲得人生的智慧,我也不例外。高人竟然願意回答:讀書,確切地說,就是讀傳記

查理·芒格就是讀傳記的高手,甚至可以說是個讀傳記狂人。據說,查理·芒格熱衷於蒐羅各類傳記作品,一年要讀上百本。我猜想,他的人生智慧,應該有很多都是從傳記中獲得的。查理·芒格是大名鼎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二當家,巴菲特最重要的合夥人,大富大貴,卻始終溫和、低調。追求財富的路上,難免有眼紅耳熱的時候,傳記中不斷閃現的別人的人生波折,或許可以平復自己內心的波瀾。

有好的傳記可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好的傳記大抵要有兩方面的成就,一是對傳主精彩人生的梳理,找出他人生的脈絡,並儘可能完整、精彩地還原他的人生;一是合理的想象,傳記中一定需要有合理的想象,或者稱之爲“歷史的想象”,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接近傳主本身,體會人物染了塵埃的幽微心思。

好的傳記作家,身兼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兩個身份好的傳記,會比小說更好看,也一定比小說更難寫。每一本經典的傳記,都值得我們珍惜,並反覆閱讀。

今天,我們爲大家推薦5位可以用偉大形容的傳記作家,還有他們偉大的傳記作品。

01《三大師傳》

作者:【奧】茨威格


推丨薦|語

作爲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傳記作家,茨威格的每本傳記都是值得一讀的,這本《三大師傳》當然不例外。如果你已經被《人類的羣星閃耀時》深深折服,那麼,在這本書裏,請繼續享受這種快樂。

這部傳記有三位傳主,分別是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樣一本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理由,我是衝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纔讀這本書的,雖然我也熱愛巴爾扎克和狄更斯。

讀過老陀的小說,只有四個字能形容內心感受——難以自拔。他的偉大,不可以討論,但缺憾的是,很多人在評價老陀時,總是說不到點子上。這時候,就能體現茨威格的偉大了。他擁有一位傳記大師最珍貴的品質,藉助文字,他能直接進入傳主的內心,感受老陀的苦澀和絕望,然後把他感受到的都告訴我們。畢竟,茨威格也是一個因爲理念世界破碎而心懷絕望的人。

有人評價,世界上所有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評論加起來,也不如茨威格在這本書中的短短百頁。這種話,聽起來殘酷,但真相就是如此,藝術領域是出產天才的,這種天賦橫亙在所有人的頭頂,讓人絕望,無法比附。這種天賦,表現在他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無與倫比的描述和分析中,也一樣表現在他對狄更斯和巴爾扎克的把握裏。

三位大師的傳,茨威格寫了三年。他花去的時間,是用來接近三位大師級作家的。在這本書裏,你會發現,茨威格的時間沒有白費,他沒有常規地描述三位作家的身世,而是一手牽着每個人不同的時代,一手揪住三位大師內心世界的門把手,從他們的作品中尋找作家命運的必然性。

茨威格的筆經常是鋒利的,他剖開巴爾扎克的激昂、狄更斯的人情冷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內心矛盾,用傳記探索這些大作家人性最深處的幽微渺遠,帶讀者體會他們的人生,這是真正的傳記大師需要做的。茨威格一一做到,讓讀者感到幸福,讓模仿者徹底絕望。

02《拿破崙傳》

作者:【德】埃米爾·路德維希


推丨薦|語

拿破崙代表了歐洲的一個時代,或者說,所有研究歐洲歷史的人,在描述這個時代的時候,都不得不用這個矮個子的名字來命名這個時代。這個人站在這裏,歷史沒法繞着走。

越是這樣的人物,他的傳記越難以把握。資料紛繁自不必說,傳記作者如何在精神上接近傳主時,能夠與他平視,尤其艱難。好在有路德維希。

路德維希是德國最好的傳記作家之一。他最初的職業是記者,這個職業是對一個寫作者最好的訓練。記者出身的作家,駕馭文字和材料的能力都高於純粹的文學作者。記者們的日常工作更關心故事中的人,以及故事的邏輯線索,這兩條,對一個作家來說是最重要的。

憑藉自己所受的這些訓練,路德維希創作《歌德傳》,並一舉成名,就此開創了傳紀文學的新流派。他還爲俾斯麥、林肯、興登堡、羅斯福等很多名人作傳,但他最好的作品還是《拿破崙傳》。

與茨威格有相近之處,路德維希也擅長從傳主的內心入手,揣摩他的精神世界,分析的性格,以及這樣的性格對他人生經歷的影響。有了好的文字本領和這樣的分析手段,爲拿破崙這樣的偉人寫傳記就不會太侷促,剩下的事情就是找到拿破崙偉大的邏輯,併爲我們展現出來。

拿破崙的一生,充滿傳奇,本身就是一部小說,路德維希需要做的就是如實、準確、精要地描述出來,然後,把自己對拿破崙的敬仰和他擅長的分析運用到極處,爲我們呈現的就是迄今爲止最好的這本《拿破崙傳》。

03《名人傳》

作者:【法】羅曼·羅蘭


推丨薦|語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爲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位偉大藝術家寫的傳記。有兩點保證了這本書的品質,一是羅曼·羅蘭,二是它的中譯本譯者傅雷先生。

羅曼·羅蘭的作品中,始終存在着“英雄主義”的氣息。有人評價,羅曼·羅蘭的作品中“偉大的心”和“真誠的藝術”貫穿其間,變成了他創作的基本原則。他寫小說,對人物內心情感挖掘的興趣多於對故事本身的經營,羅曼·羅蘭自己說,每個人身上都有二十個不同的自己,他相信一個人內心存在着多重的自我,既可以偉大,也可以卑微,但即使一個人再卑微,也會有偉大的因素,問題在於,該如何激發它。

《名人傳》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本用來激發人們的“英雄傳”。羅曼·羅蘭想做的,就是用英雄的意志給人們一個對照和一種衝擊。他在《貝多芬傳》中寫道:“偉大的心靈宛如高山風暴衝擊它們,烏雲纏繞它們,可是在那兒,呼吸卻比別處更加強有力。空氣在那兒有一種純淨,能讓心靈去掉污跡。”在羅曼·羅蘭眼中,他所處的時代,“在精明的、待價而沽的自私自利中衰弱下去了。世界簡直透不過氣來讓打開窗戶吧!把自由的空氣放進來吧。讓呼吸英雄們的心靈吧”。

羅曼·羅蘭對自己所處的時代持強烈批判的態度,他認爲人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精神生活卻相對貧乏的時代,人們有意識地躲避崇高,自甘平庸,懷揣這卑微享受物質世界的美好。但他所期望的,是有更多的人能樂於去過一種精神傾向崇高的生活,《名人傳》就是爲他實現他的這種想法而寫的。

羅曼·羅蘭希望普通的人們,願意到高峯去感受生命本身的力量,他在《托爾斯泰傳》中寫道:“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

這本《名人傳》展現的不是偉人的偉大,而是偉人們如何經歷磨難而變得堅韌而崇高。作者所有的意願,都是想讓像我們這樣普通的人,讀過這本書之後,能從鏡子中看到自己的渺小,鼓起一點點追求尊嚴的勇氣。

04《雪萊傳》

作者:【法】安德烈·莫洛亞


推丨薦|語

《雪萊傳》是法國偉大的傳記作家莫洛亞的第一部傳記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

與茨威格一樣,莫洛亞首先是個小說家,也擅長寫傳記,但他的傳記作品,成就遠高於小說。小說家寫傳記,容易在傳記中加入更多的想象和自己的理解,這部《雪萊傳》正是如此。如果說,好的傳記是小說和歷史的角力,保持平衡或者向歷史那邊略偏向一些會更好,那麼,這部《雪萊傳》顯然是向小說一遍偏向了一點兒,更像一部傳記小說。

英國詩人雪萊是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他在中學時就被稱爲“瘋子”,還有人認爲他患有精神病。這些描述,放在今天可能不會讓人們太敏感,我們似乎已經接受了一個事實,詩人就是瘋狂的、敏感的,何況像雪萊這樣被稱爲“詩人中的詩人”的人。

雪萊一生有兩次婚姻,並有過好幾次婚外感情。因爲這些原因,他在英國遭受很多攻擊,很多人認爲他是不道德的。但這不妨礙他的詩像夜鶯的歌聲一樣美好,也不妨礙他的朋友,比如拜倫,認爲他其實是一個道德純淨的人。想要了解詩人的精神世界,本來就是一件難度係數頗高的事情。

描寫詩人,很容易把他們放在空中樓閣裏,在分析他們偉大詩作的同時,把詩人變成不食人間煙火的詩神。他們作爲人的一面很容易被忽略。莫洛亞所做的,是儘量把詩人的作品放在詩人的生活中,不斷蒐集雪萊的日常生活素材,把他們還原成一個活着的人。莫洛亞與拜倫持相同的觀點,傾向於認爲雪萊是個有道德感的人,他對雪萊充滿了同情,並在傳記中時時爲雪萊辯駁、解釋,以至於我們看到的這本傳記,更像是一本爲雪萊辯駁的“雪萊情史”。

相比於前幾本傳記,《雪萊傳》可能會顯得小衆一些,但這絲毫不影響它在傳記藝術上的影響力。曹聚仁寫《魯迅評傳》的時候,就表達過對莫洛亞《雪萊傳》的敬意,希望自己的這本傳記,有可能會達到《雪萊傳》的水準。

05《慈禧全傳》

作者:高 陽


推丨薦|語

這是高陽最好的作品,名爲傳記,其實是歷史小說。中國歷史小說至此而登巔峯,後人難再超越。20世紀80年代,金庸的武俠小說正紅的時候,坊間傳“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地有高陽”,高陽就這樣紅了幾十年後,還有人感慨,“中國大陸十幾億人,再也出不來一個高陽”。

全書十冊,雖然用小說手法寫成,當作傳記來讀毫無違和感。整本書都在圍繞“東方的維多利亞女王”——慈禧太后鋪陳,寫盡了慈禧太后一生的榮寵,也寫透了晚晴中國激變的四十多年的歷史。

高陽博聞強識,熟知清代歷史掌故,還寫過像《清朝的皇帝》這樣的歷史專著,各類史料爛熟於心,寫起文章來,信手拈來,左右逢源,端端得一手好中文,能給後輩當語文教科書

給這部書分類,其實很難。在歷史和小說之間,它是一個奇怪的存在,它的寫法是小說式的,但閱讀效果離歷史更近,名字卻是傳記。傳統的歷史小說或者傳記小說,講究“三分假,七分真”,這裏的三分假,其實就是作者的合理想象,以及爲了故事更好讀做的藝術處理,但它描述歷史變遷,刻畫人物內心變化這部分內容,其實比嚴謹的傳記作品不遑多讓,甚至挖掘得更細緻。

面對長久以來背在慈禧身上的鍋,高陽並沒有直接給出結論。他憑藉自己深厚的清史功底,細心刻畫出整個晚晴社會的圖景,把歷史人物完整地放回歷史環境中。讀這部書,能產生強烈的歷史代入感,讀者會感覺自己就躲在歷史事件的屏風後面,等到你看足、聽清了纔會恍然,原來歷史中並沒有徹底的壞人,有的是歷史細節中每個人不得已的反覆權衡。

書中的主線是慈禧逐漸掌控整個帝國,她個人的人生際遇全部融入歷史事件之中。書中的精彩之處,除了在龐大的歷史背景下能刻畫清楚慈禧的面孔,更好看的地方在於高陽在描述人物的日常生活時,展現出的古代典雅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際關係、辦事理念、語言機鋒、生活情態,無一不照顧周詳。

一本號稱歷史小說的作品,能讓讀者在故事中漸次靠近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還順帶手瞭解了古代政治、生活的歷史原貌,雖然它嚴格說不能算一部傳記,但我還是把它當作一部偉大的傳記作品來閱讀和推薦,也因爲中國有這樣偉大的作品,我們突然有了說話的底氣。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