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 | 回家的路上,如果在讀這4本書,應該代表着你4種不同的心情吧

2002年冬天,寒假放了十天後,我纔開始準備買車票回家。

不是不想家,是給一個又一個漫長的故事纏住了。整整十天,我半躺在宿舍的牀上,肆無忌憚地讀這些故事。

我每天讀得昏天黑地,眼睛黑乎乎地出門去打飯,看看灰白相間的天空,一直等到最後一家飯館要準備歇業,我才意識到,春節就在眼前,該回家了。

做出回家這個決定當晚,乾燥的冬天落了第一場雪。可是回家的心思已起,心裏抓撓着,想着各種可能的回家路徑。那時,從學校到我家,要坐10個小時的長途班車,想買到票,並且能等到確實的發車消息,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車站候着。


在車站幾乎候了一天,等待恢復發車的消息。我擠在烏央烏央的人羣中間,天這麼冷,突然能感覺到人們回家的熱情了。年少輕狂的時候,對世界的嚮往經常壓抑回家的渴望,但這種感覺始終都在,會突然跳出來,把年輕的張狂擊碎。

蜷縮在候車售票大廳,我用耳朵瞟着售票窗口,眼睛陷在一個故事裏。可等我從故事裏回過神來,最合適的車票已經賣完了。我橫下心,給這個故事勻足了時間,雖然路況未卜,還是買了張夜班臥鋪票。

讓我讀完這個故事,再去想雪路和夜班車上的驚嚇。怎麼能帶着一個沒讀完的故事上車呢!

今天,很多書友都已經踏上回家的路了,交通條件便利了,閱讀的條件也方便了,全然不用等在車站讀完書才上車,不知道大家在路上是更願意無聊地看手機,發愣,還是想找本書看看。長途回家是一種奇妙的感受,你身邊帶着的那本書很可能和你的心情有關。

年前最後一份書單,和您一起分享4本書,4種回家的心情。


回家是另一次旅行—— 《讀書與旅行》   作者:詹宏志   



詹宏志是個真正的讀書人,同時還是作家、編輯、出版人和電影人。

有人可能不瞭解他,但你們也許還記得《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電影,你們記得電影裏年輕的張震,記得導演楊德昌,那麼就該記得詹宏志,他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人。

詹宏志的讀書故事裏有一段很感人:

詹宏志從小喜愛閱讀,國小畢業後將家鄉第一間民衆設立的小型圖書館全部三、四個書櫃的圖書讀完。 後來他的姐姐從臺中帶書回來,要在第二天一早把書放到書店中。不論姐姐在當天多晚回家,詹宏志都會盡量強迫自己在一晚看完所有的書,不管十本、二十本……

“就算有二十萬本,我都要在一夜間看完,因爲你不看,第二天書就走了!”詹宏志常看到兩眼紅腫流淚,但他樂此不疲,也因此訓練出過人的閱讀能力。

這樣的讀書人,人生的每個細節都會與書有關。讀書人典型的處事方式,認爲世界上所有的疑惑,書裏都有答案了。他們相信書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而他們要踏上旅行的路,很可能就是爲了一本書裏的一句話。

他們的人生只有兩件事:所有的時間都可以用來閱讀;所有的行走都是旅行。

詹宏志這本書聊的是旅行和讀書,他的旅行是由讀書而起的。書裏準備了十個像推理小說一樣的精彩故事,指向不同的閱讀和不同的目的地。讀書是他進入世界的方法,進入世界之後,他能收穫更多的故事,又把故事變成了別人旅行的原因。

回家其實就是一次旅行,只是目的地的目標太過強大,回家的心情太過複雜,容易遮掩這場旅行的意義。選擇《旅行與讀書》,陪伴自己踏上回家的路,不經意之間,這本書就會提醒你,你回家的路,是一次無比漫長的旅行。你路過的是自己成長的所有經歷。


回家是一種回憶——《活着爲了講述》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譯者:李靜   



我們爲什麼要回家,更多是因爲感情和回憶。

對很多人而言,家鄉很可能是貧瘠而冷清的,但它同時也充滿溫情,充滿回憶,哪怕是自己年輕時的愚蠢的錯誤,這時候都能成爲我們回家的理由。

《活着爲了講述》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唯一一本自傳,在讀過很多人爲他寫的傳記之後,聽聽他自己如何描述自己回家的路,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二十二歲的最後一個月,馬爾斯克陪母親回到家鄉,要賣掉家裏的房子。這個時間點,標誌着馬爾克斯文學生涯的開始,這是太值得紀念的時刻了。因爲有了這個開始,我們才能享受讀到《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樣偉大的故事時,心中的糾結、快樂和抑鬱。

這本自傳沒有按照線性順序聊馬爾克斯的成長歲月,用的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移步換景”的方法。家鄉片段化的記憶都撂在路邊,隨手撿起來一片就是一塊回憶。記憶深刻的人和事,貪婪的閱讀歲月,現實中殘酷的生活,祖母講述中的各種神奇故事,祖父繪聲繪色的戰爭故事,記者生涯,瘋癲的親戚,每一個片段都是一個好故事。

讀這本自傳,我們會感慨,馬爾克斯還有多少好故事沒寫出來。

這就是我們回家的感受,很多事情都快記不清了,不是我們不愛,真的是因爲距離太遠。只要踏上回家的路,距離一點點縮短,這些事情和人都重新活過來了,回家就是回憶復甦的過程。帶這本書回家,讓它幫我們喚醒記憶。


回家是一種探險——《八百萬零一種死法》  唐諾  


每個偵探故事,都要設計這樣一種內心的變化。最終發現真相時,我們會感慨,原來真相通常就是在我們身邊的,它經常打板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我們沒有發現。

回家的故事就是這樣的故事,在外面打拼久了,積攢了很多不愉快的情緒,渴望安慰,渴盼找到一個能包容自己的地方。回到家裏馬上就會發現,其實這個地方一直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假裝很忙,沒有發現回家這條重要的線索。

唐諾是個重度偵探推理小說迷,只看他這本《八百萬零一種死法》就能感覺到他的癡狂。這是一本導讀書,爲每一本中文版的勞倫斯·布洛克推理小說寫了導讀,足足有三十八篇文章,三十八個推理故事。

據說,侯孝賢、王家衛、梁朝偉、朱天文這些人開始讀勞倫斯·布洛克的小說,都是因爲唐諾不懈地推薦和導讀。而你如果還沒有開始讀勞倫斯·布洛克的小說,我首先表示遺憾,其次表示恭喜,閱讀的樂趣就在你身邊不遠的地方等你。

回家的路上,帶上唐諾這本布洛克導讀手冊,是一種保證,一整本書裏的線索,他嘗試用幾千個字就交代清楚,這是多大的膽子,而你只用從他的介紹中找到一兩個好故事,確定自己回家之後,願意用哪個故事來填滿這個假期:馬修·斯卡德、雅賊,還是伊凡·譚納。

回家的路上,經常會陷入某種焦慮之中,這時候閒聊只能家中這種焦慮。所有精神焦慮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讀書,一個好故事能讓我們忘記很多不愉快,尤其,當這個故事還是推理小說的時候。


回家是很多個耐讀的故事——《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毛姆短篇小說全集1》  [英]毛姆    譯者:陳以侃



毛姆是這個世界上最會講故事的人之一,如果按作家屬性上給他分類,他其實是一個所謂的暢銷書作家,可是還真沒有人敢用這個屬性來看待他。他是個真正務正業的作家,用一個個故事,來填滿我們對人性和世界的渴望。

回家的路上,不太適合讀長篇小說,對很多人而言是因爲時間不足,對我而言是因爲干擾太多,不管是路上的吵鬧和瑣碎,還是自己心緒不定,都沒法進入到一個漫長的故事裏去。所以,這本《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毛姆短篇小說全集1》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了。

讀毛姆的小說,會讓自己產生一種自己也能寫出好故事的錯覺,尤其是他的這些短篇小說,只用幾筆就能把人帶到故事裏去,感覺上他就沒怎麼用力,就用故事把我們俘獲了。

短篇小說不是長篇小說的片段,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給出最好的故事和最好的結構。

同樣是回家的路上,別人各種回憶和無聊的時候,毛姆的這個短篇小說全集,能無限地勾出我們心裏的故事,這些故事隨着離家漸近變得異常清晰,讀着毛姆的故事,我們甚至可以開始醞釀寫作,想要把自己的故事,也這樣簡單又生動地寫出來。

所有的旅行中,都適合帶一本毛姆的書,這本書推薦給所有馬上要出門回家的朋友。你再也不好找到這樣一個會寫故事的作家,把好故事講給你,也勾引着你想把自己的故事講出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