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資源上哪找?讀書方法又是什麼?

7年前,爸買了學習機,希望我好好學習,我卻拿它幹壞事。經同學力薦,看起了網絡小說——《神墓》,幾百萬字,每晚悶在被窩裏看到眼睛疼。這是我高中讀的第一本電子書,也是最後一本,因爲父母得知我沉迷小說,沒收了學習機……

7年後,用電子產品讀網絡小說,乃至於讀任何通俗或經典小說,依然適合,這是共識。至於買不買紙質,純憑個人喜好:因爲喜好,有人會買下14本《斗羅大陸》,同樣因爲喜好,有人會收藏些經典文學。比如上個月,儘管有平裝本,我仍買了套王小波精裝全集,太喜歡他的書了嘛。

那,如果是非小說、理論性的電子書,該如何讀呢?

本文分爲:

思維篇

工具篇


1、思維篇

如果撇去個人喜好,單看閱讀效果,我上篇文章給出的建議是:

系統閱讀大部頭or信息量偏大or難度偏高的非小說書籍,讀紙質爲好。

注意啊,我說的是「系統閱讀一本書」,那是不是每本書,我們都必須從頭看到尾呢?

認爲是的同學,他們的目標往往是系統讀完一本書。

我卻不這麼認爲,因爲我的目標,往往是系統弄懂某個問題,而讀書,不過是弄懂問題的手段之一。

比如上篇文章爲什麼大腦偏愛紙質書,而不是電子書?,我爲了搞明白電子書、紙質書的利弊,不僅翻閱了《讀屏時代》,搜了知乎,甚至還查了20多篇論文,最後結合自己的經驗,寫成文章。

PS:「無用」文件夾裏是我捨棄的,沒什麼參考價值的論文。

你看,雖然閱讀渠道是碎片的,但卻在系統研究「電子書、紙質書利弊」這個問題。

尤其是,爲了弄懂A問題,你同時需要很多本書,書呢又不需要看完,全買的話,實在沒必要,這時就大大體現出電子書的便利。

423讀書日那天,我受邀在校裏的讀書活動上,做個小分享,由於演講經驗不多,我並沒有上來就準備稿子,而是去弄懂「如何演講」?

儘管手邊沒有現成的指導書,但電腦裏存了《演講的力量》《高效演講》《好好說話》,我沒有一字一句地讀,而是直接抓取結論,記下來,現學現用。

以上,就是我讀電子書的方法,8個字:有需求了,現學現用。

所以,儘管電腦裏存了500本電子書,我也不會焦慮,焦慮什麼呢?反正我的目標又不是讀完一本又一本,而是解決問題,有需要的時候讀一部分,它就發揮了價值。


2、工具篇

講完了思維,來講工具,首先是如何找電子書資源?


資源在哪找?

1、網站:看看豆。這裏的書最全!最全!最全!我的書大多從這下載的(儘量下mobi格式的),註冊需要15塊錢,不過超值啊!

PS:絕不是廣告,真的好用我才推薦。

2、reedfree或者kindle10000

3、網站:網盤搜索。這是下策,以上兩種方法都不管用,再用網盤搜索。


用什麼工具讀?

1、book bazaar reader。Windows上最好用的電子書閱讀軟件,要在應用商店裏下載,界面是這樣的:

書太多,很難找怎麼辦?善用搜索功能:

2、Mac。可以實現全文檢索,比如搜關鍵詞「學習方法」,能檢索出書庫裏所有帶「學習方法」的段落,有針對地讀。我很想用,可惜沒錢買Mac……

PS:具體方法可參考李笑來的文章《如何在 MacOS Spotlight 裏全文檢索 epub 書庫》。

3、ipadpro。讀電子書,配合觸控筆和筆記軟件marginote,標註、劃線、打括號的體驗,和紙質書相差無幾。

4、kindle。這就不多說了,用的人自然懂。因爲我不是按順序一字一句讀,而是有針對性地讀,個人覺得翻頁太慢,就沒再用了。


寫在最後的話

說了這麼多,肯定還是有人會犯“囤書症”,不過也別太擔心,就是我現在也會囤,不會花費很長時間。因爲看看豆這個網站,下書太方便啦~

下書倒是方便,讀書可是個苦力活。

我的建議是,先讀紙質,把基礎打牢。

你想學心理學,就去讀經典教材《心理學與生活》和《社會心理學》,而不是打着心理學旗號的僞科學,比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這是建立知識體系的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詳見《3個維度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別癡迷快速閱讀了》

根據認知科學的原理,知識框架打牢,後續才談得上深入的學習。

希望小凡能幫到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