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優秀的人,敗給這個思維方式

知乎上有個問題很有意思:

爲什麼有的人「偷偷學習,不願讓他人知道」,這是一種什麼心態?

比如,王二在同學面前表現得貪玩,快到考試就說:“哎呦~都沒複習咋辦,我幾乎裸考呀!”,私下卻偷偷學習。

實際上,這種心態在心理學上稱作「自我設障」(self-handicapping),說白了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對於王二,在同學面前表現得「貪玩、不努力」就是自我設障。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01

好處1

如果最終考得好,顯得王二很聰明。

因爲在我們的慣性思維裏,貪玩又考試成績又好的人,難道不是天生聰明?

好處2

如果最終考得不好,因爲別人沒看到王二的努力,他也有理由說“考得不好不是因爲我笨,而是這次沒怎麼努力!”

反之,如果王二平時表現得很用功,結果卻沒及格,這就尷尬了,別人傾向認爲他不夠聰明,死讀書。

不論哪種情況,王二本可更用功、更優秀,卻白白浪費了機會,他不是輸在面子上,而是敗在了思維方式。

時常自我設障的人,往往是僵固型思維,反之則是成長型思維,這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徳韋克(Carol Dweck)提出的概念。

爲此,她寫了一本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譯本《看見成長的自己》。

德韋克的研究發現:

僵固型思維的人(fixed mindset),認爲智力、性格、能力是天生註定,他們使出渾身解數,去證明自己的聰明,他們害怕失敗,更害怕失敗了卻找不到外部藉口。

PS:正是爲了找外部藉口,他們纔會自我設障:考得差不是因爲我不聰明,而是因爲「沒努力、生病了、考前一天才開始複習」。

成長型思維的人(growth mindset),認爲智力、性格、能力等等,是可以通過努力、方法甚至教育來提高的,他們不在乎自己是否天生聰明,而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聽起來很虛?這是有實證研究的,德韋克曾分別對兩類思維的人,進行腦電波實驗,發現:

僵固型思維的人,只在證明其能力的事上,才顯示出興奮感。

成長型思維的人,則在增強其能力的事上,注意力最爲集中。

另一項針對400名五年級學生的實驗,表揚A組學生用功,表揚B組學生聰明。

結果發現,A組學生在後續學習中,更能應付高難度作業,考試成績也更高。

不止是學習功課,僵固型思維、成長型思維的體現還有很多,比如談戀愛……


02

拿我自己的戀愛經歷說。

我和她在一起一年多了,從剛開始的激情,到平靜,再到如今已小小規劃了未來,期間兩人也會不斷髮生矛盾,但以成長型思維來看,有矛盾正是親密關係成長的契機。

一味地「忍」反而是下策,我們不奢望對方天生是「王子」或「公主」,但希望她/他是個願爲對方改變的普通人,已足夠了。

大一點的例子,比如創業,我前兩天讀了本書《硅谷鋼鐵俠》——創業奇人埃隆·馬斯克的傳記。

埃隆·馬斯克,28歲以3億美元賣掉他的第一家互聯網公司,31歲以15億美元賣掉他的第二家互聯網公司。

之後,他幾乎是自殺式地,把所有財產投入三個有着嚴重技術瓶頸的行業:電動汽車、太陽能、航天。最艱苦的時候,兩家公司面臨倒閉,無數人罵他就是個騙子、瘋子、偏執狂……

而現在,他創辦的特斯拉已是全球最暢銷的純電動汽車,太陽城已是全球最大的商用太陽能電池板供應商,Space X試射航天器,屢敗屢戰,如今竟能接下美國航天局的訂單。

純電動汽車特斯拉

德韋克在《看見成長的自己》裏的這句話,形容馬斯克再合適不過:

獲得成功一直是僵固型心智者的夢想,而成長型心智者獲得成功卻只是因爲他們做了自己熱衷做的事情所帶來的附屬品而已。

驅動他前進的,不是名利,而是對事業本身的信念,這便是成長型思維。


03

信念不光影響成就,甚至還影響你的身體健康。

比如安慰劑效應,即便患者吃的藥丸子是麪粉做的,只要他不知道,並且相信它的效用,也有利於病情好轉。

比如科學家們發現,那些心態年輕,不服老的老人,身體還真就比一般人年輕!

比如心理醫生,會用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通過改變病人的信念,進而改善病情。

再比如1998 年,有心理學家做了一組調查,問了3萬人三個問題:

過去一年裏,你經歷了多大的壓力呢?

過去一年裏,你相信壓力有害健康嗎?

過去一年裏,你是否嘗試過減輕壓力?

8年後,統計結果很驚人:

那些相信壓力有害健康,遭受巨大壓力的人,死亡率提高了43%!

那些相信壓力無害健康,遭受巨大壓力的人,幾乎沒受什麼影響。

那麼:

那些相信智力、性格、能力是天生註定,僵固型思維的人……會發生什麼?

那些相信智力、性格、能力有辦法提高,成長型思維的人……會發生什麼?

答案不言自明。

最後,究竟如何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呢?我有3個建議。


04

覺察自己在哪件事上有僵固型思維?

很多人同時擁有兩種思維模式,可能你在工作上是成長型思維,但對寫作,卻是僵固型思維,覺得沒天賦就一定寫不好。

你可以對照這張圖,問問自己在某件事上,是否有僵固型思維?

相信自己是可改變的

看到這兒,可能有人覺得:“完了,我是個僵固型思維的人。”大錯特錯,這種想法還是僵固型思維,一定要跳出死循環!

而相信你可以從「僵固型思維」轉變到「成長型思維」,這個想法本身,就是成長型思維的體現。


③調整關注焦點至「我能學到什麼」

就是問自己:我能從這件事中學到什麼?

這事失敗了,我從中學到什麼教訓?而不是對失敗本身耿耿於懷。

這事成功了,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而不是對成功本身沾沾自喜。

他的觀點和我的相反,是否有可取之處?而不是習慣性反駁,覺得他在頂撞自己。

德韋克在《看見成長的自己》裏也給瞭解決辦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讀。

希望小凡能幫到你~


➤寫在最後的話

最後分享你一些學習資源: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TED演講《請相信,你可以進步》

卡羅爾·德韋克《看見成長的自己》

心態年輕,身體就年輕的原文,來自國外科學雜誌《鸚鵡螺》《Why You Can’t Help But Act Your Age:The surpris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set and getting old》

壓力調查的原文,來自一篇英文論文《Does the Perception that Stress Affects Health Matter? The Association with Health and Mortality》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