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學心理學,看哪幾部電影,看哪幾本書

電影與心理治療之間有着很奇妙的關係。

最爲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電影和精神分析竟誕生於同一年。

1895 年12 月28 日,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邀請了巴黎的一些社會名流來到一間地下室,在黑暗中,人們在一塊白布上看到了逼真的活動的畫面。

一位記者這樣報道:“一輛馬車被飛跑着的馬拉着迎面跑來,我鄰座的一位女客看到這一景象竟十分害怕,以致突然站了起來。”

實際上,他們所觀看的就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電影。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定爲電影誕生日,而盧米埃爾兄弟也被稱爲“現代電影之父”

早在1882 年6 月,奧地利醫生布洛伊爾就完成了對安娜·O的分析。

隨後他對弗洛伊德說起了這次奇異的治療,儘管後者當時還是個毛頭小子,但他被這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

又過了幾年,弗洛伊德自己接手了好幾個癔症的病例,到1895 年5 月,在收集了更多的案例材料之後,他和布洛伊爾合著的《癔症研究》終於出版了,而這標誌着精神分析學的誕生

電影如夢,看電影如同進入夢境。

電影理論家克里斯蒂安·麥茨認爲,“夢與電影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一種慾望的滿足,看電影和做夢一樣,本我也要修飾矯正才能通過自我和超我的檢查,然而,不管怎麼樣,它們都同樣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滿足本我的某種原始本能的慾望和衝動。”

“而且,觀衆選擇走進影院看電影這一娛樂方式,是在社會文化和法律道德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就排除了行動的冒險性和犯罪感。此外,觀衆與電影的關係在許多方面是基於一種願望和激情——視覺慾望。”

克里斯蒂安·麥茨直言道:“在電影中,觀衆就如同窺視癖者一樣,通過窺睹無法獲得的對象而得到某種程度上的滿足。”

一部好的電影,經過導演和編劇的精心製作,一定涉及了主人公在心理上的某種轉變和發展。

比如,2008 年大受歡迎的好萊塢影片《功夫熊貓》中的阿寶,從一開始做夢成爲神龍大俠到後來夢想成真,他最終認識到成功的真相:這個世上其實沒有什麼祕籍,要靠的是自己努力打拼。

《功夫熊貓2》裏面的阿寶經歷得更多,不但被對手打得遍體鱗傷,心靈的創傷也涌上心頭。扮演治療師身份的羊仙姑則對他說:“不要壓抑它,讓深藏的記憶釋放出來。”

最終,阿寶整合了他的無意識,明白了那些創傷已成過去,並沒有決定他的現在。正如羊仙姑所說:“你選擇成爲什麼樣的人,才能決定你是誰。”

看電影,可以學心理,還可以促成長!

那麼,我們應該看哪幾部電影呢?又應該看哪幾本書呢?

推薦電影

《危險方法》(A Dangerous Method,2011)

想知道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與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怎麼決裂的,榮格與他的女病人之間發生了什麼,榮格自己又經歷什麼,請看這部影片。

《老大靠邊閃》(Analyze This,1999))

這部電影出色地展示了好萊塢編劇和導演的精神分析功底,在令人啼笑皆非的許多場景之後,心理醫生終於揭示了一位黑社會老大的焦慮症背後的俄狄浦斯情結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

什麼是厭惡療法?就是當你想要去幹某件“壞事”時,給你一個讓你噁心的刺激,比如電擊、藥物催吐,最後讓你什麼邪惡的念頭也產生不了,變成一個“發條橙”。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

這部影片與其他心理諮詢影片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展示了一個這樣的理念:最高境界的心理諮詢,是心理諮詢師把自己作爲工具,去打開來訪者封閉的心靈。

《當尼采哭泣》(When Nietzsche Wept,2007)

根據美國著名存在主義心理學家亞隆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虛構了當年維也納名醫布洛伊爾和哲學家尼采相遇的故事,本來一醫一患的他們最後相互治癒了對方。

《另一個女人》(Another Woman ,1988)

伍迪·艾倫以另一個女人去心理諮詢而諮詢室不隔音爲引子,教導每一個住在隔壁的人去“傾聽”並尋找最真實的自己。伍迪·艾倫的影片很存在主義

《達摩祖師》(1994)

這部影片展現了達摩祖師如何將禪學從天竺帶到中國並將其發揚光大。禪學在中國生根發芽,成爲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非常值得應用於心理治療和日常生活。

《穆赫蘭道》(Mulholland Dr.,2001)

大衛·林奇的這部電影就像夢境一樣,荒誕的表象背後可能隱藏着意義,關鍵是就像釋夢一樣,你能不能看懂它。可以先讀下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

《潮浪王子》(The Prince of Tides,1991)

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又該如何治癒;心理醫生該做些什麼,不該做些什麼,想知道答案,請觀摩此片。

《死亡實驗》(Das Experiment,2001)

這部電影源於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讓兩批正常的人分別扮演獄警和囚犯,最後會發生什麼?他們差點成了真的“獄警”和“囚犯”,相互對抗愈演愈烈。

《雨人》(Rain Man,1988)

當然,這部影片讓很多人誤解自閉症患者像片中的主人公那樣具有高智商;但是,還有很多人誤解自閉症患者只是自己不願意說話,那麼,爲什麼不看一下這部影片呢!

《飛行家》(The Aviator,2004)

霍華德·休斯你知道嗎?美國最富有、最有才華的人之一,工程師、導演、飛行家。然而,他患有強迫症。在這部電影裏,你可以見識一位強迫症患者的優秀和艱難!

《時時刻刻》(The Hours,2002)

這部電影以伍爾夫的《達洛維夫人》爲線索,展示了在不同的時空裏,三個女人的內心深處,關於死亡的掙扎與抗爭,沒有停息,時時刻刻。抑鬱,其實是一種對人生絕望的病。

《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1999)

關於雙重人格的電影有很多,但最經典的只有一部,就是由大衛·芬奇執導、愛德華·諾頓和布拉德·皮特聯袂主演的這部,可能乏味的人生亟需一個搏擊俱樂部。

《一個頭兩個大》(Me, Myself & Irene,2000)

最搞笑的雙重人格影片應該非金·凱瑞主演的這部莫屬。也許你會發現,在每個人的身體裏都住着兩種人格:一箇中規中矩,一個爆裂殘酷;一個唯唯諾諾,一個叛逆冒失。

《致命ID》(Identity,2003)

這部可謂最驚悚、最懸疑的多重人格影片。儘管我已經劇透了,但我不能再劇透了。

《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2001)

男主角是獲諾貝爾獎的數學家納什,他患有精神分裂症,他出現幻視、幻聽,認爲有外星人給他傳遞祕密信息,認爲有人要迫害他。請注意,這不是人格分裂。

《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

一個正常人進入了精神病院,如何證明自己沒有精神病呢?事實上,你可能無法證明。因爲精神分裂症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不知道自己病了”。請慎入精神病院!

推薦書籍

《看電影學心理學》

鄭世彥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本書精選14部經典的心理學影片,搭起一座通往心理學的橋樑。這裏不僅有電影故事,還有心理學流派的介紹、心理學大師的登場。每章附有“知識鏈接”,讓讀者在欣賞電影的同時,輕鬆地學習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是一本有趣有料的心理學入門讀物。

《觀影療心》

張海音、施琪嘉等著,中國致公出版社2018年版

本書由張海音、施琪嘉等國內10位著名心理學家共同書寫,他們從心理學視角解讀了影響自己人生歷程的經典電影,通過富有洞察力的剖析和溫暖有愛的抱持,啓發我們如何去療愈過去的苦痛,找到重新出發的勇氣,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電影作品心理分析案例集》

徐光興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本書對電影作品進行了心理分析,內容分爲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導論”,着重論述電影與心理分析之間的關係;第二部分“愛情與人生”,分析了戀愛、婚姻、家庭和人生在電影中的表現;第三部分“創傷與拯救”,探討在現代社會,當災難和危機出現時人們應如何面對;第四部分“童年與成長”,關注從兒童到成人的生涯發展;第五部分“人格與自我”,是精神分析學理論和技術在電影中的體現。

《心理治療DIY》

[韓]金俊基著,季成譯,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本書作者借用了諸多經典電影情節或角色,分類別介紹常見精神疾病與心理問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大衆積極瞭解精神疾病,維護心理健康,爲自己和親朋好友打造幸福人生。

《電影療傷心理學》

韓德彥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本書以21部跟心理創傷有關的經典電影爲案例,關注最常見的心理創傷。從產生創傷的原因、到分析受傷的症狀,到如何治療創傷,娓娓道來,指引你重新聆聽內心的聲音,完成自我療愈。

《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與電影》

[法]克里斯蒂安·麥茨著,王志敏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版

本書由四部分組成,是著名電影理論家克里斯蒂安·麥茨的文集,他以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學原理和模式爲依據,結合電影符號學,全面解釋了電影機制主體觀看過程和主體創作過程的心理學,是第二符號學誕生的標誌,也是精神分析學電影理論的代表作。

推薦兩本臺版書

《在深夜的電影院遇見佛洛伊德》

汪明智著,三民書局2011年版

本書不僅帶領您重新領略許多電影故事,也讓您重新認識自己、瞭解人性與心理的本質,是電影愛好者與欲初探心理治療的您,不容錯過的作品。全書分爲四篇:人生引渡,人生四季,人生困頓,人生領航,特別是最後一篇分析了幾位導演心中的情結。

《穿越電影看心理》

胡正文著,秀威諮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

本書分成三大部分,以淺顯生活的心理學理論切入26部影片的觀察。第一部分是“熱鍋上的親情”,着重於依附關係與親子難題。第二部分是“破譯愛情密碼”,從親密關係與愛的本質方向入手。第三部分,是“內心的颶風”,重點放在動機與自我實現的分析。

最後,推薦一本學心理學拍電影的書

《編劇心理學》

[美] 威廉·尹迪克著,井迎兆譯,北京聯合出版社2014年版

這是一本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劇本創作原理的編劇教程。此書分別從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埃裏克·埃裏克森、卡爾·榮格、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等心理學家的理論出發,對人物塑造、故事構建和衝突發展進行了全面分析與講解。每章章末皆配有相關習題,加強讀者對知識點的理解,激發嶄新的創作靈感。

全文完,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