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就一定是好的?

常常聽到這樣一種論調:“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還能有錯?”或者語氣上謙和一點,但實際上觀點同樣強硬的:“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東西,總有它存在的道理吧?”結果就是,跟這些人是不能談傳統的,比如中醫,比如《 弟子規 》一類的所謂“國學經典”。

私以爲,中國人就是因爲喜歡盲目崇古,才遲遲跟不上世界思想進步的腳步。

很多人懶得自己思考,只憑感覺做判斷。但感覺常常是靠不住的,因爲受到周圍各種宣傳的影響和傳統思想的束縛而不自知。

其實認真想想就能明白,古人科技水平低下,思想侷限比今人大得多,在自然和社會科學領域都存在很多錯誤或者過時的認知。不經思辨就堅持認爲“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一定是好的”,就是迷信了。從認知成本上來說,我們與其大費周章地在傳統文化的故紙堆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如直接睜開眼睛看世界,學習現代的先進文化。就好比正常人都不會放着現成的好東西不用,非要去垃圾堆裏找寶貝一樣。

對傳統文化可以研究,但要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否則就還是跟古人在一個水平上,難以進步。

很多人覺得“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是對立的,這其實是一種錯覺,可能跟社會大環境的刻意宣傳有關,也可能是他們對 “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 都不夠了解。

仔細想想,“傳統文化”難道是神祕而不可知的嗎?“傳統文化”難道不是幾千年來逐步累積、演進的知識集合嗎?“傳統文化”憑什麼不能被科學、理性地剖析和研究呢?如果真有那麼牛逼的“傳統文化”,中國咋還不上天呢?千萬別擡槓說我們有“天宮一號”,那也是 “現代科學”的產物。

在很多人的觀念裏,“現代科學”就是數理化,就是精密的科學儀器和看不懂的公式,解釋不了“神祕的東方文化”。殊不知,科學首先是一種精神,是研究事物的一種思想方法,不僅可以用於認識自然,還可以用於研究人文,也不分什麼“東方的科學”和“西方的科學”。

科學並不是絕對正確的,實際上可證僞的理論纔是科學,不可證僞的是宗教。科學就是在不斷證僞舊理論、提出更合理的新理論的過程中進步的。科學不是萬能的,某些時候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但它是我們至少到目前爲止最靠譜的認知世界的工具。

就拿中醫來說,本質上更多的是一種文化而不是科學,因爲它缺乏基本的科學思想。古人條件有限,既沒有顯微鏡,也沒有解剖學,更沒有現代藥物合成技術、化驗技術,不得已拿着各種動植物、礦物來挨個試吃(所謂“神農嘗百草”),根據人體的外在表象 (脈象、舌苔等)來判斷病症和藥效,對人體內部結構基本全憑想象(古代中國文化是不允許打開人體向內窺伺的),再輔以陰陽五行等“理論”來附會解釋(簡化模型,方便診斷,當然也方便忽悠,聽起來就通俗易懂還高大上嘛),這樣一種集合了粗糙經驗和想象的東西就是中醫,它的可信度可想而知。實際上,你要是真去翻翻《黃帝內經》《本草綱目》一類的古醫書,就會被其中的各種荒唐古怪給驚呆了。比如《本草綱目》說“解一切毒,母豬屎,水和服之。”還有“死人枕蓆”也是一味中藥,是指那種從墳墓裏、路邊棺材裏得到的死人枕蓆……不說了,讓我先吐會兒。

在我看來,中醫的致命缺陷是:基於玄學而非科學的理論基礎,沒有科學的療效和安全性驗證。

我小時候也被“中藥副作用小,西藥副作用大”之類的胡說八道矇蔽過,長大了才知道那是人家西藥(實際應該叫“現代藥”)老實講規矩,把該做的臨牀試驗都做了,有效成分、藥理、毒理、副作用都搞清楚了,確定了療效和合適的使用劑量纔敢給你吃。而中藥是完全沒做過科學的分析和對比試驗,根本不知道具體有哪些副作用、有多大的副作用,所以乾脆掩耳盜鈴,信口開河說自己副作用小甚至沒有副作用,全然不顧自己還有“是藥三分毒”的矛盾說法。別說中草藥了,就是正規中成藥的說明書上“不良反應”一欄也基本上都是“尚不明確”。反正稀裏糊塗地吃,吃好了是中藥的功勞,吃壞了吃死了沒人負責!

所以中藥始終通不過美國FDA認證,進不了美國市場。可總有些人要說那是“歧視中醫”、“貿易壁壘”。呵呵。

古人靠中醫治病那是因爲沒別的選擇,今人還靠中醫治病那就是傻了。

有些人總喜歡把中醫和西醫對立,好像這是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各有千秋,互不相通,“不能拿西醫的那一套理論來研究中醫”。其實哪有這回事呢!醫學就是醫學,是一種科學,能正確解釋客觀事實、治病救人的纔是好醫學、真醫學,不分什麼中醫西醫南醫北醫。在科學上根本就不存在中西醫的對立,只有古代醫學和現代醫學的對立。人爲地將中醫和西醫對立起來,只不過是某些人和羣體在挑動民族情緒,爲自己謀取利益罷了。

傳統中醫裏確實也有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比如部分中草藥;也有尚未被現代科學研究透徹的事物,比如鍼灸和經絡。但這不該是中醫引以爲傲、拒絕與現代科學接軌的理由。相反,利用現代科學思想和技術來研究中醫,去僞存真、去粗取精,纔是真正發揚光大中醫寶貴遺產的正途。

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獎,青蒿素聲名大振,國內中醫界也隨之歡騰,一片東風壓倒西風的熱烈氣氛。然而,這其實不是中醫的勝利,而是現代科學的勝利。因爲獲獎並不是因爲那個中藥方子(晉代葛洪寫的《肘後備急方》裏說了一個治瘧疾的藥方:抓一把青蒿,用水泡了以後,絞成汁全喝掉),而是因爲屠呦呦等科研人員用現代科學方法提純了抗瘧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分析測定出了青蒿素的分子結構,發現了青蒿素全新的抗瘧機理(青蒿素中存在一種全新的結構——過氧橋),並用大規模的臨牀試驗科學地驗證了療效,最終拯救了成千上萬瘧疾患者的生命。

你可以說中藥方子是個契機,但離真正有用的成果還差了十萬八千里。事實上,中藥典籍浩如煙海而大多無用,想找到有效的藥方無異於大海撈針。研究者們前前後後試了四萬多種草藥,也沒有找到真正管用的東西。就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裏也記載了幾十個治瘧疾的藥方,基本都沒啥卵用。屠呦呦能從《肘後備急方》中得到啓發,也真是無比幸運了。而且青蒿本身的療效也不怎麼樣,最終的青蒿素其實是提取自黃花蒿,只是隨傳統中藥定名爲青蒿素。

青蒿素的故事,揭示了對中藥應有的研究方式:用現代科學方法分析、研究中藥,明確其有效成分、療效和毒副作用,才能爲世界所接受,真正適合的病人才能得到幫助。

順便說一句,一方面拒絕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和評價中醫,另一方面又拼命用“現代科學證明中醫有效”來爲自己臉上貼金,也是當代中醫的一個奇觀。

在當今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社會空前進步的時代,人類上天入地穿山下海無所不能,大到宇宙空間、小到基本粒子無所不察,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已在全球範圍內(包括中國)完成了幾百萬例複雜的外科手術,西方學者甚至已經開始用現代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來解釋老莊孔孟的思想了(加拿大教授Edward Slingerland《Trying not to Try: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pontaneity 無爲:自發性的藝術和科學》),我們還要繼續陶醉在“傳統文化”的榮光中無法自拔嗎?

老祖宗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這的確是中國的榮耀。但那是老祖宗的榮耀,是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榮耀。時代在不斷髮展,認知在不斷進步,過去的文化在不斷地過時和落後。我們如果只是躺在傳統文化上洋洋自得,不思進取,不真正研究、發展、揚棄這些傳統文化,在現代創造我們自己的文化和榮耀,就只能被稱爲“不肖子孫”了吧。


若有所思

一切事物都在發展進步,爲什麼你會認爲越古老的東西越好?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還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衆號。

也歡迎來分答直接與我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