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實習報告

 

測量實習報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實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水準儀的安置、整平、瞄準與讀數和測定地面兩點間的高差;
2.掌握全站儀對中、整平、瞄準與讀數等基本操作要領;
3.掌握小地區碎布測量布點方式;
4. 掌握測繪學的水準測量和導線測量的一般方法;
5. 瞭解和掌握測繪有關內業處理軟件的基本使用;
6. 培養同學們的基本功,充分鍛鍊同學們在測,記,算繪各個方面的能力;
7. 幫助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個人責任感;
8. 充分認識到測量工作的科學性,精密性,引導專業素質的養成;
9. 培養同學們快速,嚴謹而有創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任務:                   
1.要學習進行:控制點高程測量;導線測量;水準、閉合導線內業計算;
2.每小組將學校南、西校區共20個水準點進行四等水準閉合路線的測量,並根據其中一個已知高程的水準點推算出其它水準點的高程。
3. 每小組完成一個指定區域的導線測量(包括高程)。
4.每小組完成提交一份水準測量的成果表、一份水準測量的原始記錄數據的電子表格、一份導線測量的布點圖、一份點之記表、一份導線測量的原始測量數據的記錄表格和導線測量成果的精度報告。
5.每小組完成老師規定的任務並提交一份實習報告。
 
第二部分:實習內容
一、實習項目:
在老師的分配下,本小組的實習任務由7月1日起,共爲時兩週,實習具體內容由兩大部分組成:
1.在滁州學院南、西校區內,對校內的20個控制點採用閉合路線進行四等水準測量,並且閉合路線每條線路,必須進行往返測加密,及相應的內業處理;時間安排:7月1日~7月9日。
2.在滁州學院南校區中,以圖書館爲中心,包括圖書館前的廣場和草坪、圖書館後的水上報告廳和圖書館南北兩側的草坪進行碎步點的佈設和將佈設的碎步點採用導線測量的方式測量其座標和高程,及相應的內業處理;時間安排:7月10日~7月12日。
 
二、測區概況:
水準測量與對碎步點的導線測量都在滁州學院內進行,由於學校整體建築在丘陵地形上,各點之間相對高程較大,這給水準測量帶來了一定的不便利。另外,由於測區位於校園主幹道附近,且周圍有教學樓、圖書館、宿舍樓等設施,又由於人員的流量較大,容易對實習中的人員和儀器造成干擾或者帶來危險。
在實習過程中,滁州學院主要以晴朗的天氣爲主,天氣較爲炎熱,致使工作時間受限 ,也都給測量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技術設計:
1.四等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方法:使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根據水平視線確定兩點之間的高差,從而由已知點的高程推求未知點的高程。
在所選擇的閉合迴路上有若干個控制點(索要測出高程的點)。迴路上,每兩個控制點之間爲一測段,每個測段中設置偶數個測站,站與站之間距離應適中。
施測方法及使用的儀器:四等水準測量中使用科利達水準儀,按照國家四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進行施測。
各項限差:
視線長度 前後視距差 前後視距累計差 黑紅面讀數差 黑紅面高差之差 高差閉合差 i角誤差
≤80m ≤5.0m ≤10.0m ≤3.0mm ≤5.0mm ≤±√Lmm ≤20〃
 
2.導線測量:
(1).導線控制點的選擇
控制點一般選擇視野較開闊的較高地勢處;每個控制點要和其前後控制點通視;控制點的選擇要易於查找。
 
(2).測量方法:
採用閉合導線測量,即在控制點間佈設閉合導線,利用全站儀進行數據的觀測,將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集成在對全站儀的一次操作中。
各類控制點的佈設方案:經過實地勘察後,本小組以在點位穩定,安全性好,通視情況良好,便於觀測爲原則在測區內選擇了12個點作爲控制點(其中三個爲已知的控制點),並在所選點處訂釘子作爲標記,由這12個控制點構成閉合導線,並且以其中兩已知點左閉合導線測量
(3).施測中使用的儀器有:蘇一光全站儀設備1套,腳架一個,反射棱鏡2套。
(4).施測方法:在各個控制點的觀測時,導線的轉折角,導線邊,導線控制點的高程進行觀測,並量取儀器高和棱鏡高,其中對轉折角及導線邊長採用二測回觀測,以減少操作和提高測量精度。
(5).各項限差:
半測回差 測回差 閉合導線長度 平均邊長 導線相對閉合差 測回數J6 方位角閉合差
≤36” ≤ 24”≤900m ≤80m ≤1/4000 1 ≤±40”√n【水平控制測量:(n爲測站數) 】
 
四、作業方法:
1.四等水準測量:
本小組共有成員4人,在施測水準測量的時候,人員分配情況是:跑尺員(前,後尺各兩人),觀測員,記錄員 由四人按天依次進行輪換。
具體作業方法如下:在選取了合適的水準路線和固定點之後(水準路線見附圖),
開始進行第一測站的觀測,將水準尺立於固定點上做爲後視,水準儀放置在水準路線附近合適位置,然後在施測路徑前進方向上取儀器與後尺大致相等距離放置尺墊,在尺墊上樹立前尺。隨後觀測員對水準儀進行整平,並按“後後前前”的順序對後尺前尺進行讀數。在一測站完畢後,通知後尺移站,此時前一站的前視點變爲後一站的後視點,按照與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該站的測量,直到完成該測段爲止。
 
2.導線測量
在導線測量過程中,對小組成員進行了如下分配:兩人負責棱鏡與配套腳架,一人爲觀測員,一人爲記錄員。
具體的作業方法如下:在組織組員對測區進行了勘察情況下選定了控制點,在確定已知點位置後,按照閉合導線觀測法進行觀測:將全站儀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鏡分別安置在後視點i-1和前視點i+1的基座中,進行導線測量,分別讀取六種觀測值:水平角β,距離S,豎角α,儀器高i,目標高υ;在同一測站處進行兩個測回的測量,對兩個測繪的結果進行檢校,結果合格後轉站,如前一站進行觀測,直到閉合導線測量完畢。
在整個過程中都應該遵守導線測量的對於誤差的要求進行。                                                    
 
五、計算成果及評價
我們在進行內業實習過程中,內業處理主要學習的就是”南方平差易2005”的使用,該次實習的成果也是使用的”南方平差易2005”處理的
1.四等水準測量:
本小組對水準路線進行了往返觀測,主要計算及其成果如下:
已知高程點個數:1
未知高程點個數:20
每公里高差中誤差 = 2.66 (mm)
最大高程中誤差[G4] = 1.81 (mm)
最小高程中誤差[K10] = 0.68(mm)
平均高程中誤差 = 1.28(mm)
規範允許每公里高差中誤差 = 10(mm)
[邊長統計]總邊長:4196.100(m),平均邊長:155.411(m),最小邊長:69.400(m),最大邊長:372.400(m)
觀測測段數:27
以上各項數據都滿足實習中對限差的要求。
 
2.導線測量:
在進行了內業計算後,本小組地形圖測繪的指標數據如下:
平面控制網等級:國家四等,驗前單位權中誤差:2.50(s)
已知座標點個數:4
未知座標點個數:10
未知邊數:12
最大點位誤差[D10_3] = 0.0059 (m)
最小點位誤差[D10_7] = 0.0036 (m)
平均點位誤差 = 0.0050 (m)
最大點間誤差 = 0.0051(m)
最大邊長比例誤差 = 7248
平面網驗後單位權中誤差 = 1.44 (s)
[邊長統計]總邊長:543.385(m),平均邊長:45.282(m),最小邊長:19.869(m),最大邊長:118.319(m)
以上各項數據也都滿足實習中對限差的要求。
 
第三部分,實習總結:
在實習過程中,我從技術,團隊合作,專業素質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收穫:
從技術方面來說,這次實習給了一次我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在實習過程中,許多原來並不熟練的知識逐漸被清晰的理解,許多原來沒有重視的方面也得到了鞏固,更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了不少新東西,在課本中所提到的技術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我有了比較深的體會:
1.實地測量前需要進行勘測:
在進行水準測量和導線測量之前,作爲組長,我都組織大家對閉合水準路線和測區進行了勘察,做了預先的準備工作,這樣做的結果是小組成員對將要完成的任務有了直觀的瞭解和充分的準備,直接提高了作業的精度和效率。特別以水準測量爲例,在施測前的下午,全組成員沿着老師所規定的水準路線進行了實地觀測,分析了施測過程中可能出現困難的路段,選取了作爲測段終點的固定點,並對每個測段中的測站數進行了估計,回去後我們在對測區環境的具體分析之後設計了測量路線和中途設站圖,在測量的開展後節省了很多時間。
2.測量員所應注意的問題:
在實習過程中,我體會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提到的測量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由於相隔距離較遠,如果測量員不通知,跑尺員很難自行判斷讀數是否完畢,所以讀數完成後,測量員應該立即通知跑尺員,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員的勞動強度,避免跑尺員不必要的處於緊張狀態;對中整平的過程中,應儘量使得腳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這樣就可以減少腳螺旋過度的扭動,從而減少了下一站對中整平的時間;在測站放置腳架時,腳架的兩條架應該沿水準路線或閉合路線的前進方向,這樣在讀數過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測量員碰觸腳架而產生誤差的可能;根據我們小組讀的數據反映,誤差“較大”的點的值大部分是在讀數較猶豫的時候獲得的,因此,測量員讀數的過程中應該看準數據後立即讀數,如老師所說的,要做到“穩,準,狠”;
3.跑尺人員要注意的問題:
    在跑尺工程中,每次跑尺時的前後距都要根據上一次的數據累計差進行及時的調整,使其不可以超限;在地面坡度較高的時候,應適當的多設轉站點,避免因爲多次調整或重新設站造成的時間浪費,可以提高效率。
4.有關數字的的技巧:
在具體操作前,很多時候都覺得外業工作和內業工作中的數據計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驟進行,經過老師的指導,大家逐漸掌握了一些有關數字方面的技巧:在水準測量的時候,對於前後視距累計差這一項限差,記錄員在每一站讀數完畢後應該立即計算得出,這樣在下一站的時候就可以有意對其進行調節;
5.在對導線測量的碎步點的高程進行測量時,我們採用全站儀和水準儀兩種儀器均進行了觀測,發現水準儀採集的數據精確度較高,而全站儀採集的數據誤差較大,所以我們在進行控制點的高程進行測量時應儘量選取精度較高的水準儀進行測量。
 
在團隊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
(1).團隊中要對人員做合理的安排:
例如,在水準測量的過程中,水準儀上讀數的速度遠遠快於本組記錄和計算的速度,我們可以先讓跑尺員不要移動尺墊,對下一站的前後視距差進行步測;在架設儀器是,記錄員可以輔助觀察員快速架設儀器。這些的做法使得我們小組的作業效率有了相當的提高。
(2).團隊精神:
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由於困難的出現,不可避免的會影響成員的情緒,從而影響測量工作的進行,在這裏,就需要團隊精神發揮作用,大家共同解決問題,作爲一個整體來戰勝困難;由於完成水準測量規定的時間有限,工作量有非常的大,再加上天氣較熱,每天早上六點左右就開始工作,下午又要到七點辦才能收工,但終於我們還是完成了規定的測量任務。
從專業素質的角度來看,我也獲益非淺,使我更加意識到了測繪工作的科學性,精密性和艱苦性:
即使在我們的實習這樣精度要求不太嚴格的測量工作中,許多限差的單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單位來進行度量的,這是測繪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觀的反映;對於測繪工作科學性,精密性和艱苦性的直觀認識,我更加體會到作爲一名合格的測繪工作者應該也必須使自己具有相應的專業素質。因此,在實際測量中我們儘量作到仔細,錯了就返工,決不馬虎.認識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細心,做事嚴謹,一個小數點的錯誤就可能影響全局,這也培養了我們做事嚴謹的作風,而這也是專業素質的基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