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IT專業大學生對erp的思考

過去我們IT行業在招聘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工科專業上選擇對口的人才,尤其是想找一些有所謂的有經驗人士,這次我採用了一次不一樣的選擇,我想看看不在我們這行如何看我們這個行業,於是,我就給一位將要畢業的大學生提了一個要求,看看我的博客,然後寫一篇感想,很快發給我一篇,經她同意,放到我的博客上發表,我想對大學生,尤其是文科大學生也是個啓發,職業和專業不一定對口,關鍵要和你的愛好對口!
                          關於ERP在中國的思考
                                黃毛毛
  誠然,我必須承認ERP的確是一項極其有效且成熟的管理工程。但它在中國的發展現狀也是堪憂的,我個人的看法是,需要改進的並非是對ERP的推廣或是企業對ERP的應用,而是ERP這套系統本身。
當然,我並非認爲這種管理理念有何不妥,但一個好的管理工程應該是適應社會,而非等待着被社會適應。在中國與世界接軌程度逐步加大的情況下,中國的傳統企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管理處於混沌狀態,現代化的管理理論無法與處於不成熟階段的商業社會匹配,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而在這種情況下,勉強推行這種西式的管理的體系並非沒有效果,但卻不得不承認有很大的困難。一些失敗的例子使得很多公司對ERP望而卻步,這並非是ERP自身的問題,而是它與中國社會適應的問題。
從管理的根本來看,ERP所起源的西方社會的管理邏輯的起點是組織,而中國社會的起點是人。雖然不願意正視,但中國管理中這種人制化的理念和個人價值觀是確實存在不可否認的,它反應的是企業在中國傳統權威社會環境和世界潮流中的掙扎與搖擺。這種中國式的管理也許並不是一種最優化的方式,卻是可能會長期存在的一種狀況,而在這種情況下,對ERP推廣所應作的思索應該是如何使它能更好的和中國的社會結合,解決諸如ERP商品信任缺失等一系列問題。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ERP的普及,或者說是西方管理思想的普及卻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單純的中國社會無法爲現代化的企業提供支撐,融入世界主流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在世界逐步“扁平化”的今天,我們的社會和企業與西方聯繫越來越緊密,使得西式的管理思想漸漸深入,這也是ERP得以生存的土壤。其實略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越是大型的企業,越是與國外聯繫緊密的企業對ERP的接受程度就越高,ERP發展的瓶頸主要還是在中小型企業上。也就是說,中小型企業與世界接軌較小,更大程度的基於中國式的管理理念生存,這也正是ERP難以***的一個最主要原因。ERP的確需要成本,但更重要的是這種投入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這纔是中小型企業拒絕ERP的最根本原因。企業求的是利潤,而ERP除去本身的成本外,還使得企業需要進行一定規模的調整以適應這套管理模式,其結果卻依然是不可預料的,也難怪各中小企業對ERP存在抵制情緒了。由此看來,從目前的現狀到中國企業與世界真正接軌之間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而ERP所要面臨的就是這期間的生存問題。
我們可以認爲,事實上ERP是一個超越了我國國情的管理理念,它是一個也許會在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後的流行開來的企業資源管理計劃。高校的畢業生將是未來十幾年或是幾十年裏的高層管理人員,如果可以在這些人間將ERP的理念推廣開來,那就爲ERP未來發展提供了極大空間,也是讓中國企業融入世界經濟浪潮的的有力手段。因此,首先在高校間推廣ERP也是一個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做法,值得大力實施。
但是,未解的問題在於,在這些畢業生走入社會,走入企業的管理層之前,這些以ERP本身爲商品的企業自身又該怎樣發展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