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殺兒子的瘋女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吳旺財家住吳家村,娶妻生子不久,妻子去世,留下一個兒子大寶,年僅三歲。

吳旺財很快續絃,新妻牛氏,視大寶若眼中釘,對大寶非打即罵。吳旺財也對大寶不管不問。

大寶被後孃趕入豬圈,衣着破爛,忍飢挨餓。餓得急了,便搶幾口豬食來吃。吳旺財看兒子渾身臭氣,形同乞丐,更加不喜。

大寶日夜與豬爲伍,夏日被蚊蟲叮咬,滿身疤痕。冬日同豬擠作一團,勉強未被凍死,手腳還是凍得紅腫,長滿凍瘡,疼癢難耐。

牛氏心情不好時,所餵豬食有限,被豬搶吃一空,大寶連豬食都搶不到嘴,只好溜出家門,挨門乞討。

村民們見大寶小小年紀,就失去親孃疼愛,衣食無着,骨瘦如柴,手拿破碗,用乞憐的眼神挨門討飯,無不同情。

遞給大寶吃食後,皆迅速背過臉去,不忍目睹,暗自抹一把辛酸眼淚。

不久,牛氏生下一子,起名小寶。牛氏對親兒百般疼愛,視若珍寶。

吳旺財見小寶降生,更將大寶視若乞丐,待同豬狗,任大寶自生自滅,從不過問。

這日,天降大雪,大寶已捱到七歲,也是命大,仍然未被凍餓而死。

後孃牛氏懷抱兩歲的小寶,指着豬圈裏的大寶,逗得小寶咯咯直笑。

大寶在豬圈裏凍得瑟瑟發抖,眼睛從蓬亂如草的頭髮後望向小寶,眼底卻是閃爍着憨厚的笑意。

大寶雖然被後孃虐待已久,但是卻心地善良,心不藏私。他望見小寶,也知是自己的弟弟,遠遠地對着弟弟傻笑,全然不知悲苦滋味。

次日,大寶又從豬圈走出,出門討飯。他一時心血來潮,踩着厚厚的積雪,竟然走出村子。

但見四野茫茫,雪白一片。七歲的大寶,也是首次踏出吳家村來。他懵懵懂懂間,沿着山路而行,忽然看見兩行奇怪的腳印,不知危險,便隨着腳印而行。

不知不覺間,大寶竟然走入山林之中,恍惚間看到一座破敗的廟宇。忽然感覺身上寒冷,想找個避風處躲躲,便邁動小腿,向那破廟疾步跑去。

進入廟門,但見居中一座雕像,神色肅穆,神案上放置貢品,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大寶腹中飢餓,四顧無人,忍不住拿起吃了,料想偷吃有罪,連忙抹抹嘴,跑出廟去,原路返回。

此後,大寶常常偷偷跑去廟裏,偶爾偷些供果吃了,倍覺美味,臉上不免露出喜色。

牛氏發現大寶異常,追問大寶行蹤,大寶將常去破廟偷吃一事說了。牛氏背轉身去,陰險一笑,心生毒計。

這日,趁大寶出去乞討,牛氏買回砒霜,摻入麪粉,做了供品,悄然來到破廟,放置神案之上,單等大寶來吃。

大寶乞討一圈之後,想到破廟裏或許有零散香客留下的貢品,當即來到破廟,果見幾個貢品。

大寶拿到手中,但見貢品精緻至極,送至鼻端一聞,芳香撲鼻。

他心地善良,口中雖然垂涎欲滴,想到家中弟弟小寶,他便不忍獨吃,當下收入囊中,帶回家去。

回到家中,他悄然步入牛氏房門,卻只見弟弟坐在炕上玩耍。大寶心疼弟弟,當即便將幾個供品全部掏出,送到弟弟面前。

大寶望着弟弟說道:“小寶,這是哥哥從廟裏偷的供品,你嚐嚐,肯定好吃,我都沒捨得嘗呢!”

說罷,大寶嚥了一口唾沫,將一個供品送到小寶嘴邊。小寶見了,張嘴就吃,又將另外幾個攬入懷中。

大寶見狀,喜上眉梢,又恐後孃回來打罵,連忙出門,又上街乞討去了。

卻說牛氏,她剛如廁回屋,卻見兒子正吃供品。心中一驚,連忙細看,卻是自己所制,慌忙劈手打落。

小寶受驚,咧嘴大哭。剛哭幾聲,忽然毒發,掙扎幾下,七竅流血,霎時身亡。

牛氏見狀,頓時跌坐在地,嚎啕大哭。衆鄰居聞聲趕來,牛氏邊哭邊罵,直斥大寶毒死親生兒子。

鄰居早知牛氏虐待大寶,皆心懷不平,此時見小寶中毒而死,料想那年僅七歲的大寶沒有毒死人的手段,只怕大寶難逃牛氏毒手。

有好心鄰居,早已溜了出去,在街上尋到乞討的大寶後,連忙告知實情,讓大寶趕快逃走。

聞言,大寶驚恐萬狀,哪裏還敢回家,當下便往村外逃去。自此,大寶沿村乞討,越走越遠,漂泊異鄉,一晃十年已過。

十七歲時,大寶面容大變,他心智已全,深知後孃將自己視若仇敵,有心回吳家村看看老爹,只怕被牛氏逮住。

這天夜裏,大寶趁着月明,悄然潛入吳家村。來到院門之外,側耳細聽,家中寂靜無聲,他翻牆而入。

大寶望向房屋,但見屋門虛掩,窗口透出燭光。他穿過院子,走到門前,輕輕推開屋門。

但見一個頭發蓬亂的中年婦人,正神情呆滯的枯坐燈下。婦人聽到動靜,望向門口,一眼看見大寶。

四目相望,大寶依稀認出後母。後母也是眼睛一亮,見大寶面目酷似死去的親兒小寶,忽然潸然淚下,衝大寶喊道:

“小寶,你去哪兒了,怎麼纔回來啊!”

大寶一驚,知道後母將自己認作小寶,心中愧疚,連忙將錯就錯,上前喊娘,跪倒在地,痛哭失聲。

牛氏不疑有假,當即抱兒痛哭,哭聲驚動四鄰,紛紛前來,見是大寶,不免當場落淚。

大寶連忙向鄰居詢問父親情況,被告知父親辭世八年,那牛氏因爲痛失親兒,變得瘋傻至今,幸得四鄰接濟,活到如今,也是不易。

大寶聞言大哭,鄰居勸了一番,纔算收淚止哭。又將鄰居送走,當下便安頓後母睡下。

此後,大寶將後母視若親母,日夜照顧起居,深得村民稱讚。後來娶妻生子,給後母養老送終,成爲村民口中的孝義典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