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的未來在支付之外

央行的牌照發放不足二年,支付行業亂象漸起,看似獨立的違規現象,本質卻說明第三方支付行業生存之艱難。牌照門檻不可謂低,監管措施不可謂弱,前者決定了從業成本,後者決定遊戲規則,一條被支付寶趟出來的路,還真不是誰都能走的!支付企業生存困境下,終有敢於鋌而走險者,冒着頭頂雷,敢拾樹下金,賭的是活人被雷劈死的機率!第三方支付本身就是中國金融體制外的“怪胎”,一生下來就在監管之外遊走,說違規吧,這市場需求確實存在,說合法吧,還真沒啥管制,只要是不玩出事,部分銀行是樂觀其成。但凡玩出事,最多也就是舍財消災,這樣的自由行業,中國還真不多見,尤其是在金融領域。所以,第三方支付將“沒確定不能做”的一切範圍都視同創新的範圍,凸顯當下中國的金融監管是創新的最大障礙這一本質,即沒有監管,創新的突破性就無以體現了。最初支付寶的信用擔保,起於市場的需求,就是成於金融監管部門沒說不能做,這種監管的邊界,僅僅確定了已知金融服務應受的監管,而對未知的金融服務,監管是無效的,恰是這種極小的圈定範圍,塑造了極大的創新空間。

今天,金融監管部門屢遇新事物與新問題,多爲創新所致,前有踩線的P2P人人貸,挑戰監管政策與技術,後有不斷創新的支付技術,如:音頻刷卡器、超聲波支付等新支付技術,無不令金融監管部門有心無力,只能先聽其言,後觀其行,只要是沒什麼大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睜閉一隻眼,不是不想管,而是不知道怎麼管。而P2P式的自然人借貸,則徹底遊走在監管邊緣,企業大膽前行,無非是受第三方支付被招安的鼓舞,只要是做大了規模,早晚都會被承認。

支付之外的服務價值

支付本身並無價值創造能力,也從沒有爲支付而支付的需求存在。當下第三方支付企業盯着支付規模,抱着商戶與用戶數,不斷的用這些數據證明企業的成長與未來,但從服務的角度來看,這並沒有給用戶帶來價值。當第三方支付企業將銀行服務集成與封裝後,其核心服務仍未脫金融服務之窠臼,最具體的表現就是仍以價格爲核心競爭力,無非就是一個流量集成渠道,從銀行獲得更低的議價,轉手賣給用戶或商家,充其量就是金融服務批發商,處於產業鏈的下游,對上對下的議價權都弱,自然日子不好過。要想過上好日子,就要跳出支付之外,以創造價值爲核心,針對金融服務的本質下手創新,在中國所特有的縱向金融服務體系,以橫向貫通爲價值體現,打通縱向賬戶體系,降低資金在途佔用,提高信息服務質量,緩解產業鏈資金飢渴,創新新的信用形式,只是將支付視爲價值創新的表現形式而已。僅一個銀聯每年近16萬億的資金結算,日在途資金佔用438億,這裏每個小時的價值由誰來體現,誰就會成爲價值創造者。

支付之外的未來趨勢

銀行將不再是支付的唯一選擇,肯尼亞的m-pesa短信支付已經預示了銀行在支付領域的未來是不光明的,支付不應再被銀行所壟斷,賬戶體系也將在未來徹底革新。馬蔚華預見了移動互聯網將顛覆銀行業,這個起於“長板凳”的行業,將在移動互聯網金融新貴的成長中,逐漸被邊緣化,壟斷的藩籬將無法抵禦來自社會平臺的強大沖擊,當阿里金融信用貸款額達到160億時,已經徹底證明了支付之外的未來趨勢是由“人”決定的,而非是銀行賬戶決定。

牌照並非這個行業的邊界,沒有牌照一樣可以提供服務,拘泥於牌照保護的支付企業忘了,這個行業既然因爲創造價值應運而生,就永遠不會因爲壟斷而獲得生存與發展。

轉載:http://paynews.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80&fromuid=77383
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