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憑什麼成爲馬雲口中的例外?

十年可以改變什麼?

2007年,入職阿里巴巴之前,張勇對前來踐行的老東家、老朋友Albert(現安永大中華區主席)說:“如果我失敗了,你再給我一份工作。”

11年之後,2018年9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對外宣佈,現任CEO張勇即將在一年後成爲阿里巴巴集團的掌舵者。

創業者 & 創造者

創立至今,19歲的阿里巴巴可以分爲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最早的阿里巴巴,Alibaba.com,是一個B2B 的出口貿易平臺,讓國際買家從阿里巴巴上購物。把人們聚在一起,“Meet at Alibaba”,讓人們在這裏相遇。 

第二階段,2003年,阿里巴巴開始電商業務,淘寶。不僅讓人們相遇,也產生交易,從數以百萬計的商家那裏購物。“Trade at Alibaba”,在這裏交易。

第三個階段則伴隨着2009年阿里雲的成立。整個交易系統就是天然的計算平臺,雲可以賦能所有公司,不只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通過巨大的交易系統積累了雲計算優勢,並且和其他公司分享。這也就是,“Work at Alibaba”。

張勇是在第二階段往第三階段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來到阿里巴巴的,當時他任職淘寶CFO。在成功讓淘寶B2B業務在港股上市之後,阿里面臨着兩大課題,一是“all in 無線”,另一個是淘寶一分爲三。

無線的轉型本來壓寶在來往,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來往是個失敗的產品。學騰訊用社交軟件進軍無線的路走不通。

反其道而行的張勇卻趟出了一條路。來往沒用戶,不代表阿里巴巴沒有用戶,淘寶網上全是用戶,引流到手機上不就行了。手機淘寶能得到比PC端更多的優惠,用戶自然就會往無線端流動。

2015年,貓雙11交易額達912.17億元,無線交易額爲626億元,無線佔比68.67%。

時至今日,絕大多數用戶已經養成打開手機刷淘寶的習慣。甚至有“很皮”的淘寶店家把首頁設置成,當用戶通過PC訪問時會彈出“這裏發現了一個還在用PC逛淘寶的原始人”字樣。

如果說張勇把阿里巴巴從PC端帶入移動端,是打了一手“有中生有”的好牌的話,接手淘寶商城,創造天貓雙11就是一場“無中生有”的撲克戲法了。

2008年,張勇任淘寶網首席運營官兼淘寶商城總經理。剛剛從淘寶網分離出來的淘寶商城,還是襁褓中的嬰兒,當時業務並不順利,負責人也離開了。張勇主動要求照顧這個“孩子”,理由是“堅信B2C的未來價值,需要耐心和等待”。

這是一個很馬雲的理由。

雙11的誕生就是爲了能活下去。當時的淘寶商城業務很小,作爲B2C業務,B、C都缺,既需要吸引商家,也要吸引消費者。借鑑美國的“黑色星期五”,淘寶商城需要一個被人記住的“節日”,需要給大家一個來這裏的理由。

張勇利用他的財務直覺做了分析——選一個最合適的月份,一個最佳時間窗來做這件事。零售業有旺季淡季,第四季度肯定是旺季,也是零售業的黃金時間。而十月又是中國的國慶假期。11月卻沒有任何傳統節日,然而人們都會習慣換季,要買很多東西,所以選定了11月。

中國11月並沒有任何節日,但是年輕人中開始流行“11.11”光棍節這個概念,雙11就這麼誕生了。“如果感到孤單,就來購物吧。”這就是張勇的想法。

自此,B2C業務淘寶商城高速發展,成爲阿里巴巴集團最重要的業務之一,獲得消費者和全球品牌商的認可。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在上面首發新品。

2012年,已是天貓總裁的張勇將“淘寶商城”改名爲“天貓”,英文名是“Tmall”。

天貓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B2C平臺之一。而雙11,則是全球最大的網購狂歡節,這裏沒有之一。

在C2C基礎上進行的B2C二次創業,以及創造雙11,張勇作爲創業者和創造者的能力不言自明瞭。

回顧接手淘寶商城的之初,張勇表示:當時我認爲在成熟業務當中培育新業務,需要額外借力,要麼是有強有力的領導者,要麼有獨特的平臺系統,或給予額外資源。

只是當時他並沒有想到,自己就是那個強有力的領導者。


CFO 到 CEO

張勇身上想不到的事情還多着呢,比如一路做到CEO。

回望張勇從CFO 到CEO的路,如果這是一場過關遊戲的話,逍遙子有無數次失敗的可能。

第一遭就是“十月圍城”。

2011年天貓成爲獨立BU後,張勇出任總裁。可沒想到上任之初就遭遇了“十月圍城”。因爲天貓平臺技術服務費和違約保證金的提高,引發了部分商家的不滿,升級到部分商家與平臺之間的衝突。

事發一週後,馬雲出面提出了一套妥協方案,並請求商務部介入調查和調解,終於把事件平息了下去。

這是張勇人生中“艱難的一週”。事件是由他引發的,局面卻是馬雲穩定的。對於這次事件,馬雲認爲張勇的理念是對的,但處理方式欠妥。不過他很欣賞張勇那時候表現出的孤勇——那是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氣概。

“十月圍城”讓張勇意識到阿里這個平臺有強烈的社會公共屬性。這很可能是張勇由一個CFO往CEO轉變踏出的第一步。不過當時應該沒有任何人這麼想過,因爲馬雲有過金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當CEO 。”

細說開來就是,通常認爲首席財務官的職業是檢查,是控制,所以財務官當CEO會缺乏遠見。在行爲表現上,CEO與CFO則普遍存在着快與慢、虛與實等反差強烈的行爲風格。

不過多年以後,馬雲又說了一句:張勇是個例外。

張勇在把PC端用戶引流到手淘的時候,就展現出其對用戶習慣和用戶體驗的敏銳感知能力。在天貓業務中,張勇得到的評價是:“擁有敏銳的商業嗅覺,往往能一眼看出產品的痛點。”也有人說,和他開會,就是不斷被“捅刀子”。

不久前,張勇受邀在安永全球新晉合夥人會議上發言也表示:“沒有所謂的一成不變的‘阿里巴巴模式’,只有理解需求和觀察痛點。”

“一個真正的領導者永遠在自我學習。”進入到雲計算時代,張勇對阿里巴巴的理解又有不同。身邊的人評價他,就像這家公司一樣,張勇的進化速度異常驚人。

“一開始,我們將自己當作是一家電商公司。慢慢我們意識到我們不只是一家電商公司,還涉及支付、物流,不僅帶來生意還有海量數據。我們不把自己看作一個電商公司,而是一個數據公司,電商、物流和雲都是用戶和商業場景。如今我們說阿里巴巴是一個數據共享平臺。”

張勇說:只有顛覆自己,才能不被人顛覆。無論是無線轉型、天貓創業,還是從CFO做到CEO,張勇把自己顛覆了好幾遍。

9月10日,阿里傳承計劃宣佈。張勇將在明年教師節繼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從CEO到董事局主席,於張勇、於阿里巴巴都是新的考驗和新的征程。

安永CEO溫伯格聽到張勇訴說文章開頭的踐行故事後笑稱,我現在也可以給你一份工作。不過,合夥人張勇,應該早就沒了11年前的顧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