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凭什么成为马云口中的例外?

十年可以改变什么?

2007年,入职阿里巴巴之前,张勇对前来践行的老东家、老朋友Albert(现安永大中华区主席)说:“如果我失败了,你再给我一份工作。”

11年之后,2018年9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对外宣布,现任CEO张勇即将在一年后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掌舵者。

创业者 & 创造者

创立至今,19岁的阿里巴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最早的阿里巴巴,Alibaba.com,是一个B2B 的出口贸易平台,让国际买家从阿里巴巴上购物。把人们聚在一起,“Meet at Alibaba”,让人们在这里相遇。 

第二阶段,2003年,阿里巴巴开始电商业务,淘宝。不仅让人们相遇,也产生交易,从数以百万计的商家那里购物。“Trade at Alibaba”,在这里交易。

第三个阶段则伴随着2009年阿里云的成立。整个交易系统就是天然的计算平台,云可以赋能所有公司,不只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通过巨大的交易系统积累了云计算优势,并且和其他公司分享。这也就是,“Work at Alibaba”。

张勇是在第二阶段往第三阶段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来到阿里巴巴的,当时他任职淘宝CFO。在成功让淘宝B2B业务在港股上市之后,阿里面临着两大课题,一是“all in 无线”,另一个是淘宝一分为三。

无线的转型本来压宝在来往,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来往是个失败的产品。学腾讯用社交软件进军无线的路走不通。

反其道而行的张勇却趟出了一条路。来往没用户,不代表阿里巴巴没有用户,淘宝网上全是用户,引流到手机上不就行了。手机淘宝能得到比PC端更多的优惠,用户自然就会往无线端流动。

2015年,猫双11交易额达912.17亿元,无线交易额为626亿元,无线占比68.67%。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用户已经养成打开手机刷淘宝的习惯。甚至有“很皮”的淘宝店家把首页设置成,当用户通过PC访问时会弹出“这里发现了一个还在用PC逛淘宝的原始人”字样。

如果说张勇把阿里巴巴从PC端带入移动端,是打了一手“有中生有”的好牌的话,接手淘宝商城,创造天猫双11就是一场“无中生有”的扑克戏法了。

2008年,张勇任淘宝网首席运营官兼淘宝商城总经理。刚刚从淘宝网分离出来的淘宝商城,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当时业务并不顺利,负责人也离开了。张勇主动要求照顾这个“孩子”,理由是“坚信B2C的未来价值,需要耐心和等待”。

这是一个很马云的理由。

双11的诞生就是为了能活下去。当时的淘宝商城业务很小,作为B2C业务,B、C都缺,既需要吸引商家,也要吸引消费者。借鉴美国的“黑色星期五”,淘宝商城需要一个被人记住的“节日”,需要给大家一个来这里的理由。

张勇利用他的财务直觉做了分析——选一个最合适的月份,一个最佳时间窗来做这件事。零售业有旺季淡季,第四季度肯定是旺季,也是零售业的黄金时间。而十月又是中国的国庆假期。11月却没有任何传统节日,然而人们都会习惯换季,要买很多东西,所以选定了11月。

中国11月并没有任何节日,但是年轻人中开始流行“11.11”光棍节这个概念,双11就这么诞生了。“如果感到孤单,就来购物吧。”这就是张勇的想法。

自此,B2C业务淘宝商城高速发展,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获得消费者和全球品牌商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在上面首发新品。

2012年,已是天猫总裁的张勇将“淘宝商城”改名为“天猫”,英文名是“Tmall”。

天猫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B2C平台之一。而双11,则是全球最大的网购狂欢节,这里没有之一。

在C2C基础上进行的B2C二次创业,以及创造双11,张勇作为创业者和创造者的能力不言自明了。

回顾接手淘宝商城的之初,张勇表示:当时我认为在成熟业务当中培育新业务,需要额外借力,要么是有强有力的领导者,要么有独特的平台系统,或给予额外资源。

只是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就是那个强有力的领导者。


CFO 到 CEO

张勇身上想不到的事情还多着呢,比如一路做到CEO。

回望张勇从CFO 到CEO的路,如果这是一场过关游戏的话,逍遥子有无数次失败的可能。

第一遭就是“十月围城”。

2011年天猫成为独立BU后,张勇出任总裁。可没想到上任之初就遭遇了“十月围城”。因为天猫平台技术服务费和违约保证金的提高,引发了部分商家的不满,升级到部分商家与平台之间的冲突。

事发一周后,马云出面提出了一套妥协方案,并请求商务部介入调查和调解,终于把事件平息了下去。

这是张勇人生中“艰难的一周”。事件是由他引发的,局面却是马云稳定的。对于这次事件,马云认为张勇的理念是对的,但处理方式欠妥。不过他很欣赏张勇那时候表现出的孤勇——那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

“十月围城”让张勇意识到阿里这个平台有强烈的社会公共属性。这很可能是张勇由一个CFO往CEO转变踏出的第一步。不过当时应该没有任何人这么想过,因为马云有过金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CEO 。”

细说开来就是,通常认为首席财务官的职业是检查,是控制,所以财务官当CEO会缺乏远见。在行为表现上,CEO与CFO则普遍存在着快与慢、虚与实等反差强烈的行为风格。

不过多年以后,马云又说了一句:张勇是个例外。

张勇在把PC端用户引流到手淘的时候,就展现出其对用户习惯和用户体验的敏锐感知能力。在天猫业务中,张勇得到的评价是:“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往往能一眼看出产品的痛点。”也有人说,和他开会,就是不断被“捅刀子”。

不久前,张勇受邀在安永全球新晋合伙人会议上发言也表示:“没有所谓的一成不变的‘阿里巴巴模式’,只有理解需求和观察痛点。”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永远在自我学习。”进入到云计算时代,张勇对阿里巴巴的理解又有不同。身边的人评价他,就像这家公司一样,张勇的进化速度异常惊人。

“一开始,我们将自己当作是一家电商公司。慢慢我们意识到我们不只是一家电商公司,还涉及支付、物流,不仅带来生意还有海量数据。我们不把自己看作一个电商公司,而是一个数据公司,电商、物流和云都是用户和商业场景。如今我们说阿里巴巴是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张勇说:只有颠覆自己,才能不被人颠覆。无论是无线转型、天猫创业,还是从CFO做到CEO,张勇把自己颠覆了好几遍。

9月10日,阿里传承计划宣布。张勇将在明年教师节继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从CEO到董事局主席,于张勇、于阿里巴巴都是新的考验和新的征程。

安永CEO温伯格听到张勇诉说文章开头的践行故事后笑称,我现在也可以给你一份工作。不过,合伙人张勇,应该早就没了11年前的顾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