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雅俗共賞,用話劇的方式爲你推薦一本好書!

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

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

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讀書。

——林語堂

文丨舊故麻袋

接觸的第一部話劇,是孟京輝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雖然那時的我秉着湊熱鬧的心態,買了最便宜最靠後的座位,但話劇帶給我的震撼卻絲毫沒有減少。我被話劇演員帶入到那個場景,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深深觸動着我,因她的情緒而情緒,因她的喜悅而喜悅。散場時,我有些悵然若失,好像感覺失去了什麼,大概是戛然而止的劇情,還讓我回味其中吧。

之後我又去看了孟京輝的成名作《戀愛的犀牛》、孫海英和呂麗萍夫婦的同臺話劇《獨自溫暖》......和影視劇不同的是,話劇的舞臺感染力直接、深刻,能夠讓你直觀感受到散落在周遭的一切,即便是一個眼神,一句哀嚎,都足以扣人心絃。

而以舞臺劇形式在綜藝節目中呈現的,大概《我就是演員》、《國家寶藏》這類節目都算,而像這檔新綜藝表現這麼存粹的我還是第一次見。

這檔綜藝的名字叫《一本好書》,誠如你所想到的那樣,它就是一個薦書類節目,或者說是讀書類節目,但和《朗讀者》、《見字如面》這一類的節目又有所不同,它以場景式讀書爲形式,讓嘉賓用話劇朗讀等方式表現出來,可以讓觀衆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內在含義。就像《幻樂之城》是以舞臺劇的形式演繹音樂,《一本好書》則是以舞臺劇的形式演繹書籍。

說回嘉賓,趙立新和黃維德表演都不錯,趙立新舞臺劇出身,臺詞功底好,但表演比較誇張;黃維德電視出身,收放自如,比較細膩自然。因爲沒看過《月亮和六便士》,所以我也不好對錶演做出客觀評價,反正這樣的形式感覺得挺好,引人入勝,只是建議把專家點評環節取消掉,放在這裏有點突兀,而且完全不明白爲什麼要放專家點評。

從表演到舞美,從立意到品質,《一本好書》都體現着一種當下國內視頻節目難得的誠意與態度。

“讓人看懂”是在這個時代是最簡單,但又最不容易做的事,特別是像這類文化類型的綜藝節目,會讓一部分人唯恐避之不及,怕極了自己文化不夠,內涵不深,看不懂這類節目。

這一問題,在《一本好書》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把一本書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有點有面的完整的呈現給大家,樸素又紮實。以舞臺劇的形式去演繹一本書的精華,讓書中的內容被大家瞭解,降低了閱讀門檻。並以一種“欲說還休”的方式推薦一本名著,激發讀者的興趣,這無疑是節目的價值所在。

如今綜藝能做到“雅俗共賞”的着實不易,但今年好的原創綜藝確實不少,開年的《國家寶藏》,到後來的《如果國寶會說話》,在到後來的《水果傳》、《源味中國》、《經典詠流傳》、《在人間》、《風味人間》、《人生一串》......再到前幾天誇讚的《奇遇人生》,綜藝的方式正在發生着巨大的轉變,不是有了流量明星,就能撐起整檔節目,現在的我們,更多的需要感悟、需要體會、需要共情。

嘻嘻哈哈的時代猶在,但我們追求的卻不再只是嘻嘻哈哈。我們更多的是要明白人生中所未見的價值,要開拓自己的眼界,懂得更多的哲理,而《一本好書》是帶領你走向人生另一邊最好的通道。

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沒有人是爲了讀書而讀書,而是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讀書使人明智。

爲書而來,收穫的並非書。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藝術,期待之後《無人生還》、《霍亂時期的愛情》、《查令十字街84號》、《麥田裏的守望者》、《塵埃落定》、《萬曆十五年》、《三體》、《格調》、《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等著作被演繹,被賞讀。

一本好書就像是一杯茶,你細品,總有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