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這部探討“未成年人犯罪”的《少年法庭》,殺瘋了!

加害人真的只有那些孩子嗎?

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批判他們,

所有人都是加害人。

——《少年法庭》

文丨舊故麻袋

綁架、殺人、分屍、棄屍,手段之殘忍,事態之惡劣,令人咋舌。

一般情況下,這種惡性犯罪行爲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都不爲過,但倘若犯下這樣滔天罪行的是個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結果會怎麼樣?


這樣的案件該怎麼判才能平息社會衆怒?如何判才能讓犯下罪孽的未成年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網飛又上新了一部高分韓劇《少年法庭》,探討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該不該重罰”的問題。

去年網飛推出了《魷魚遊戲》、《地獄使者》等優質韓劇作品,收視率、口碑和話題度高居不下,戰果頗豐。今年開年一部《殭屍校園》引起話題無數,雖然口碑撲街,但收視率依舊喜人,如今推出的這部《少年法庭》,是主打“未成年人犯罪”的話題之作,預告一公佈就引起了高度關注。事實證明,網飛再一次用“噱頭十足”的劇情賺足眼球,贏得了口碑和話題。

在韓國,未成年人犯罪事件頻頻發生,究其原因是《少年法》規定:“未成年人犯罪最高刑期爲20年,而未滿十四周歲的少年犯, 通常會判處到少年院待兩年(意思就是爲期兩年的教管期)”。也就是說即便是殺人、放火這類極其惡劣的犯罪,如果你犯案時未滿14週歲,只需進少年院待兩年,兩年後,便可以恢復自由。


因爲有這樣的法律“保護傘”,窮兇極惡的少年犯們更加肆無忌憚,甚至深諳這套規則,特意用年齡限制來實施犯罪。

在開頭那個殺人分屍案件中,被害人是個年僅8歲的幼童,卻被殘忍肢解、拋屍,而拿着血淋淋的斧頭去警局自首的卻是一個患有“思覺失調症”的13歲少年白成友。

“白成友案”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媒體的高度關注。接手這個案件的法官是剛被分配到地方法院的沈恩錫,曾在獨任審判時,總是毫不留情的給少年犯們判處最重的“十號刑罰”,所以她在業界有一個並不好聽的外號,叫“十恩錫”。

政界希望法院快速結案,而社會輿論和媒體卻希望嚴懲罪犯。少年法庭的部長頂着上頭和輿論壓力,想要儘快結案,按往常判決,白成友最終就是送去少年院待兩年。

但沈恩錫卻在這個案件中發現了紕漏,白成友說自己有“思覺失調症”,而這種病是精神類疾病,無法根治,平日裏全靠藥物維持,這種病的症狀無法使人高度集中做一件事,更無法實施心思縝密的肢解。所以沈恩錫斷定:白成友不是兇手,兇手另有其人。

她第一時間把自己的分析告訴了部長,想讓部長准許他們調查真兇,但部長頂着壓力不想把事情鬧大,臭罵了沈恩錫一頓,並叮囑她什麼也不許做。


沈恩錫纔不是那種讓人省心的人,部長的話她很快就置之腦後了,通過調查白成友的社交軟件、通訊記錄等內容,真兇很快被鎖定了,是一位年滿16歲的女高中生,名叫韓睿恩。

韓睿恩父母定居美國,打拼事業,常年對她不管不顧,全權委託律師照顧,她患有被害妄想症和抑鬱症,即便是被抓了,她的金牌律師團隊也主張她是因爲生病,控制不了自己,錯手殺人,試圖爭取最低限度的懲罰。


結果白成友轉爲污點證人,指證了韓睿恩爲整件殺人案的主謀,他一開始以爲韓睿恩說殺人是開玩笑的,沒想到她真的會殺人,殺人之後的肢解和拋屍也都是韓睿恩的主意,她還讓白成友幫她頂罪,因爲白成友未滿14週歲,可以逃脫法律制裁。


法庭上,白成友和韓睿恩從互相指證,到互相揭發,最後到互相辱罵,兩人在殺人這件事上均無悔意。

被害人母親呼籲法官給予嚴懲,她說她不想讓這種遺憾的事情再發生。最終,韓睿恩被判處頂格刑期二十年,白成友則裁定“十號處分”,需要去少年院待兩年。

但即便是嚴厲的懲罰,少年犯們就會改過自新嗎?答案是:並不會。

和沈恩錫的刻薄相比,法官車泰柱要溫柔的多,他相信從少年院出來的孩子會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不會再犯錯,他和少年犯們經常聊天,還熟悉每個人的性格和生活,自以爲和他們打成了一片,是沈恩錫的到來,讓他清醒,孩子們的惡,遠比想象的要複雜。

沈恩錫厭惡少年犯,她和他們打過不少交道,知道越多,就越不相信少年犯們的人性,在她眼裏:少年犯們說的話至少有一半是謊言;他們無法改過自新,無法體會什麼是善良;他們內心醜惡,如果父母不悉心教導,永遠無法被改變。

少年犯會犯罪,真的只是因爲他們骨子裏就“天性殘暴”嗎?當然不是。他們會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背後折射出的問題是原生家庭的痛,父母的漠不關心,非打即罵,對這些孩子來說都是深深的折磨,最終他們纔會行差踏錯。

法律既要保護未成年人,也要教導未成年人,年紀小不是保護罪犯的理由,社會需要讓他們意識到法律的威嚴,更應該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少年法庭》存在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它作爲電視劇的“好不好看”、“有沒有噱頭”,它存在的意義是讓我們關注現實中的未成年犯罪,呼籲每一個家庭、每一位父母,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去教導孩子,至少身心都應該健康,像普通人一樣,有起碼的悲憫之心,能與人共情。

孩子之所以會成爲罪犯,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還有社會也難辭其咎,所有人都是加害者,都是孩子一步步走向深淵的“推手”。

最後,再次推薦大家這部佳作,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其他人,都應該看看,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