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1——“物料”

老實說“物料”以前在軟件公司裏工作時,只認爲是料料,BOM,工單,出入庫單據上的一個字段。BOM運算上的父項或子項。這幾年的乙方的經歷。感覺物料還是蠻有意思的。

物料的形態與用途受限於研發工程部分;物料的供給受限於的供應鏈;所有的工廠都圍繞着這個打圈圈了。物料高了,壓力來了,物料低了,壓力也來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兒子玩樂高。他慢慢地從一堆“零件”裏組出了一臺車。這也叫我想到了物料,和現在的柔性生產。一個六歲的孩子可以根據圖紙和完整的零件可以拼成臺車,那麼企業裏爲什麼會缺件呢?

缺件的四個因素:品種,數量,裝配圖和時間。而一切的柔性是四者的平衡。工廠之所以是工廠是有組織的行爲,是通過管理進行組織這些要素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管理的效果也在於平衡的程度。如果品種存在隨意的變動,供應的數量與時間根本不可知,裝配圖裝過的人知道,沒裝過的人不會。還在多如山的倉庫裏去篩選又怎麼可能有效率呢?

而工廠管理的價值就在於將影響物料的幾個方面有效的統籌起來。將重點的影響減少到最小。最差的管理就是各玩各的。研發的變更沒有提前期,生產和銷售的各玩各的。供應鏈就變的無所適從。今天要A1個明天給A1個,明天要B1個後天給B1個,後天要D先找找供應商,不計成本先搞來應急。看着大家都很努力,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而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管理,除了作秀就是作戲了。因爲總要作點什麼,總要叫老闆感覺給錢的時候不是那難受。

大家是不是有點共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