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她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叫母親

龍應臺在《目送》裏說道: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題記

一直想看《找到你》,卻沒有時間,今日得償所願。看之前,是做了準備工作的,期待很高,室友則不是那麼期待,她對現實類題材不感冒,只是爲了滿足我。

有人說,看了這部影片,會有人恐婚;有人說,這部影片,凸現了姚晨的演技;有人說,這是2018繼《我不是藥神》後又一部好的現實題材影片;有人說,這是一部爲女性發聲的良心影片;有人說,這是一部母愛的讚歌……

網上評論,褒的貶的都有。我覺得,都有道理,對於不同的人來講,這便不是同一部影片,正如好的文學作品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創造的,好的影片也一樣,是觀衆與導演演員共同創造的。

影片節奏非常快,開始便是李捷翻垃圾找孩子的畫面,眼淚開始不聽話,我告訴自己,這只是電影而已。可我騙不了自己,因爲李捷和芳芳這兩位母親形象,在我身邊就有,我親姑姑,還有我親戚家的姑姑。所以自己分外入戲。

2012年,中秋節的前一天,姑姑和姑父從外地往回趕,別人都是回家團圓,而她們一路淚水不斷,奔赴的卻是一場沒來得及說再見的生死離別。

姑姑的女兒六歲,在上完學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法醫鑑定,至少軋了三次。原來,第一次那輛裝滿秋收糧食的大車並沒有撞到姑姑的女兒,後邊有人在叫,軋着人了,其實那時候只是軋着她的腳,司機以爲真的軋着了,他怕孩子殘廢賠償更多,便又開會倒車軋了兩次。

那一年,小悅悅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電視上經常有司機爲了逃避責任,奉行撞殘不如撞死的原則,撞人後又開會碾壓致死的新聞;那時候,對於我來說,只是一則則新聞,很憤怒,卻絕對沒有感同身受。我也從未想過,報紙上的新聞,會出現在自己身邊。

當李捷恨恨地哭着撲到張博身上,回憶一下子涌上心頭,她像極了當年的姑姑,唯一不同的是,一個已經失去,一個還能夠尋找。

姑姑一見到那個肇事司機,就歇斯底里往他身上撲打:你還我女兒,還我女兒,你怎麼能那麼狠心,就算是殘疾的,你也還我個女兒!

肇事司機躲閃着,衆人拉都拉不住情緒失控的姑姑。

第二天下午,家裏其他人和警官去處理事情。天灰濛濛的,山上陣陣松濤使人心裏直髮涼,姑姑一個人蹲在草地裏默不作聲,她就在那裏不停地扯草,眼睛紅腫,茫然不知所措。

當李捷一個人不說話,就那樣呆呆地坐着時,我突然覺得,這就是我姑姑。天下的母親,大概都是一個模樣。

也就是當時,我發覺所有的語言都很蒼白,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我還是走到姑姑身旁,抱着她:老姑,就當她去天堂享福了吧。

姑姑突然爆發,緊緊抱着我大哭:連頭都沒有了,身子也沒有了,她怎麼享福,他們還我一個殘疾的孩子也行啊,爲什麼要這麼殘忍?爲什麼不是我,非要是孩子。

我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就是抱着姑姑,放聲大哭。

影片中,李捷在冰箱中發現屍體那一段,突然說不出話,噁心嘔吐。讓我想起了爸爸對我說:我趕回來的時候是深夜,掀開一個角看,雙腿立馬軟了,就說不出話了,你姑怎麼受得了啊。

當年我不過十九歲,大人們是不允許我看的,可僅僅是看到她書包上的血跡以及落於其上的蒼蠅,心裏都發冷發顫,那可是姑姑的寶貝兒,姑姑的心頭肉,她如何能受得了呢!

李捷不停地尋找,姑姑不停地追問,沒人能比失去孩子的她們更疼,更堅強,又更脆弱。

現實中,我看着姑姑大哭大鬧,看着姑姑無聲絕望,看着姑姑拿頭撞牆;影片裏,我看着李捷疼,看着李捷痛,看着李捷恐懼。

我只能做個旁觀者,陪她們痛着。

而那個帶走李捷孩子的保姆,命運又何曾厚待於她?

張博對警察說:我就夠倒黴的了,可是她比我還倒黴。

張博說的正是帶走孩子的保姆保姆—孫芳。那個在大雨中無助的母親,看着孩子眼睜睜去了的母親。天下所有的委屈,彷彿都在她身上了。

她恨,恨自己,恨丈夫,恨李捷,恨社會,恨老天的不公。

孫芳對李捷的恨,是她處在那個境地所有的眼界格局所致,她認爲是李捷的孩子侵佔了她孩子的病牀才導致她孩子的死亡,她把自己所受的所有不公正待遇怪在了李捷身上,所以帶走了多多。

本來是爲了報復,可她心底到底存了一個母親的善良。她認爲自己是多多的媽媽,說李捷不配爲人母。

我理解她的委屈,理解她的絕望。可同樣是母親,都想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她對李捷的想法不對,她們只是立場不同而已。

親戚家姑姑的女兒前幾天去了,她才十八歲,花兒一樣的年紀,可就是這個小姑娘,被病魔折磨了整整六年。

這六年,那個姑姑忙着掙錢,忙着借錢,忙着照顧女兒,忙着求醫問藥,硬生生由一個神采飛揚的女人,變成了滿面滄桑的女人,蒼老了二十歲不止。

病在兒身,痛在娘心。孩子生病,最難過的怕是母親。

我看着孫芳,腦子裏都是那位姑姑和她生病的女兒。人生的苦痛,莫過於保護不了想保護的人,無論怎樣也留不住自己心愛的人。她們同爲母親,同有生病的孩子,同樣沒錢,同樣沒能留住自己的孩子。

將一切不幸歸結爲命運,也許會好受些。

孫芳說:我也曾經想過不管了,可是卻怎麼也放不開手。

她抱着孩子,跪在大雨中,依然在堅持,用盡一個母親所有的力氣。

那位姑姑,守着她的夢,也耗盡自己所有的力氣。

李捷說:最該被感謝的是孩子,是他們帶父母成長,讓我們體驗到一種毫無戒備的,甚至可以獻出生命的愛,那是一種自由。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影片所傳達的,遠遠不止母愛。可正因爲母愛,纔有了接下來的故事。

我特別喜歡李捷那段話:事實卻是因爲努力工作,我纔有了選擇的權利,因爲有了孩子,我才瞭解了生命的意義,纔有勇氣去面對生活的殘酷。

影片中,李捷找到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她自己。

我記得有一次我跟媽媽開玩笑:以後我上大學走得遠遠的。

我媽認真了:我給你打電話。

我故作嚴肅:我不接。

媽媽笑着:我去學校找你。

我看着她:我不見。

媽媽突然急了:那我找不到你可怎麼辦?

我一下子就恨起自己,爲何要以媽媽的愛來威脅她,讓她擔憂恐懼。也一下子心軟了,從此決定,無論學習工作,絕不離家太遠,讓媽媽能隨時找到我。

母愛,其實是一把鎖,將人世間所有的愛恨情仇都鎖住了。

願天下寶貝都能平安順遂,願天下所有母親皆能平安喜樂。

圖片源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