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城這家人》教會我的事—用愛與善良來成全

《那座城這家人》的播出,震撼了許多人,包括我。

這是萬千家庭中最平凡的一家,如果沒有那場突如其來的天災,這個家庭如其他的家庭一樣,日子充滿了小確幸,就這麼波瀾不驚地過下去。正如地震前,他們一家人六喜臨門,幸福就是這麼不經意的瀰漫在這個家庭中,也瀰漫在這整座城市中。

一切都毀滅在七二八的那場大地震中。人沒了,家沒了,城沒了,心底最珍貴的東西,全都沒了。餘下的,只剩漫漫歲月,伴着心中無法抹去的傷痛和治癒不了的傷口。可還是得活着,爲了還健在的人,爲了已經逝去的人。

一個人活着,太難,太難!震後,王大鳴收養了鄰居家的孩子,再婚,一羣人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這個家庭裏,以林爸、馮媽爲核心,有王大鳴、楊艾、楊丹、林智誠、王衛東、劉雲澤、劉雲恩、孫磊,後來,又多了王小霜。他們相互取暖,相互幫襯,一起用心地生活。在以後的日子裏,每個人都用力的對生活微笑,在背後偷偷地舔舐傷口,消化傷痛。

我最心疼林爸,他總是面臨最難的情況,做出對大家都好的決定,給自己帶來最深的傷害,還要被親人誤解,被時光折磨。地震時,他舍下自己的一雙兒女,選擇先救文工團的人,女兒林智燕死了,兒子林智誠的一條腿沒了,這成爲兒子最大的心結,造成了父子之間二十多年的隔閡,女兒的命,兒子的腿,從此像刀一樣紮在他心裏,即使醉酒後也清醒的記得。在得知女兒還活着時,他選擇了隱瞞,因爲此時,女婿已經重新組建了家庭,小艾閨女不容易,大家活着都不容易,這個家庭恢復到現在更不容易,不能讓成爲植物人,沒有知覺的女兒給這個剛剛平靜的家庭帶來新形式的傷害。直到大雙帶着已經清醒但智力只如幼童的林智燕回到唐城,他再藏不住心裏的情緒,醞釀了二十多年的委屈與疼痛,在那一刻決堤,他心底的愧疚終於得到了釋放。王大鳴怪他,爲什麼不早點說出燕還活着的事實,爲什麼替他做決定,爲什麼呢?因爲他願意去守護這個重組之家來之不易的幸福,因爲他善良,總是把最艱難的抉擇交給自己。養兒方知父母恩,最後小誠對大鳴說:我現在終於知道當爹的不容易了,感覺咱倆欠了一堆兒女債呢。

我也心疼楊艾,這個自律自強、善良堅韌的女人。她一直在找尋地震中失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也一直在尋找一種依靠和一份溫暖。她明白自己要什麼,清楚未來需要面對的是什麼,她知道憑一己之力無法安然度過漫長歲月,所以就想找個人搭夥過日子,給自己一個家,王大鳴心裏有一個無法替代的燕,她心裏有一個取代不了的海子哥,兩人正合適。不經意的決定,改變了一家人的一生,她全心全意愛着王家的每個人,操持着王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失去自己的孩子不久,她以一顆包容之心接納了王大鳴和燕的閨女小霜,視如己出地疼着愛着,在大雙領着燕回到唐城後,她又成全了王大鳴和燕,並幫着照顧燕,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後。衛東對大雙說的:接觸久了你就會明白的,我們家所有人都是先考慮別人再考慮自己,一定會選擇對所有人都好的那個選擇。大雙不理解這種所謂的犧牲精神,可是這卻是流淌在這個大家族血液裏的歷史傳承,根深蒂固。

對於王大鳴,我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有時候感覺他很好,沒脾氣,可當面對楊艾的時候,又感覺他脾氣挺大;有時候感覺他很開放,可是某種程度上特別固執;有時候覺得他很善良,可對楊艾心又太狠。這是個幸運又悲劇的角色。他是一名礦工,和青梅竹馬的燕結婚,即將成爲父親,有一大家子的親人;在地震中倖存下來,失去了燕和孩子,但遇到了楊艾,有了新的一大家子人,接着又失而復得,接回了燕和自己的孩子小霜;遇到礦難,師傅爲了救自己而死,當他哭着喊出:爲什麼活着的總是我。你會發現,七二八在他心上撕裂的傷口還在淌血。好不容易平靜了幾年,自己的另外一個女兒大雙帶着燕闖入他的生活,自己還有一個女兒,原來燕還活着,老天,王大鳴這一生值了。可是,大雙的迴歸註定是另外一種傷害,首當其衝的是便是楊艾,此生,他註定要辜負一個一往情深的人。震後的選擇,大都是別人替他做的,或者是他爲了別人而做的,所以,對林爸,他有過怨,但根本不能說誰對誰錯,出於善良出於愛,無法評價。

我蠻佩服小誠的,雖然他有些混,有些不懂事,可是他活的用力。這個世界上,最怕的是失去曾經擁有最美好的東西,一條腿,對於從來沒有過的人來講,或許還會好受點,但對於小誠來講,就是另外一種折磨,他很痛苦,很糾結,他想爲什麼偏是我,不能是別人,可隨即又爲這種想法感到慚愧,自己怎麼能這麼自私。他想念美好,卻又嫉妒美好,在各種掙扎中,他終於成長起來。礦難的事,林爸的一番話可謂是感人至深,原來,他所做的一切選擇都是存了敬畏之心,而小誠卻沒有這份敬畏之心,更沒有責任感,代價就是脆弱的生命。這一刻,他終於意識到自己錯了,知道怕了,不逃避去承擔了。出獄後,他也沒有消沉,而是繼續折騰,用他身上那股重生的勁,去還過去欠下的債,去承擔一份社會責任。

經歷過天災的人,沒有誰不是在疼痛中成長,沒有誰能夠遺忘。雲澤立志當醫生,本以爲他純粹是想繼承父志,救死扶傷,和死神搶人。沒想到幾十年過去了,抗非典時,他才哭着對楊丹說出:地震時,我是最早一批跑出衚衕的人,跑時經過我爸媽的房間,我忘記叫了,要是我回去叫幾聲,結局會不會不一樣。我之所以這麼拼命救人,就是想把我爸那份也給救了。磊子想起震時自己父母用身體護住自己,自己喊啞嗓子也沒辦法救人,在大姨夫遇到礦難時,他毅然決然的換成機械化綜採專業,只爲了能以機械化代替人力,減少災難的發生。

心底充滿恨的大雙,回到唐城本是想爲母親討個說法,但這個家每個人都給她足夠的尊重,沒有人強迫她去做任何事,我特別喜歡此時的王大鳴,因爲他第一次那麼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一個父親在女兒面前的溫柔,是的,再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一個父親找回女兒的心。八年後,當大雙第一次喊爸的時候,他眼角的皺紋都開心的笑了,四百多封信,兩千多個日日夜夜,他終於用愛將一顆睡着的種子暖醒。她終於明白,恨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愛才是。因爲有愛,家纔有溫度,彼此才能相互取暖。

這家人真的很讓人感動,善良的他們一直在彼此守護,必要的時候,都在相互成全。王天喜是這樣、林智燕是這樣,磊子的爸媽是這樣,林爸是這樣,馮媽也是這樣,楊艾是這樣,孫義也是這樣,雲澤是這樣,小誠實這樣,還有那些千千萬萬善良的人們都是這樣。正是因爲有愛,正是因爲善良,纔有這溫暖的一幕又一幕,纔有這充滿希望的未來。

七二八、礦難、非典都已成爲歷史,每個倖存者都乘着時代的大船,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銘記着過往的那些故事,邁開新的步伐,迎接着新的明天。也許災難帶來的是一份永遠不能修復的傷,但傷口之上,也會開出一朵朵責任之花、愛之花、善良之花、希望之花,因爲,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事。對於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平凡的小家是這樣,對於祖國這個大家庭也是這樣,唯有愛、善良、包容、責任感、敬畏心,希望之花才能永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