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年,危機四伏

2017 年 6 月 14 日, fir.im 上線三週年。

三年來,我們改變了近百萬國內移動開發者的測試發版方式,簡單兩步即可將測試包安裝到測試設備上。

歷經“融資跳票”、 “病毒應用”、“15 年 828 事件”和商業化轉型,Baby FIR.im 終於成長爲能養活自己的 fir.im。

這一切,要感謝 fir.im 團隊每位成員、每位用戶、合作伙伴、投資人、關心和支持我們的媒體和朋友、以及孵化 fir.im 的氪空間。

從零到一的順利,從一到三的箇中曲折,且看下文:

零 - FlyItRemotely, 大風起兮雲飛揚

2012 年,一名 iOS 開發者忍受不了 QQ,郵件的發版方式,忍受不了要反覆解釋什麼是 UDID,怎麼獲取 UDID,隨後寫了一款名爲 FlyItRemotely 的測試發版工具,這名 iOS 開發者就是 fir.im 創始人王猛。2014 年 4 月,王猛成立北京風起雲飛科技有限公司,入駐當時剛成立的 36kr 旗下孵化器-氪空間(Krspace)。

在氪空間的早期團隊

從零到一,產品切中了痛點,將傳統的發版方式簡化到只需要簡單兩步。公司成立之初已經有 3000 多個應用在使用。用戶數據還算不錯,成立的第二天就融到了天使,三個月內,就收到了好幾個 A 輪 Termsheet,我們一度有些膨脹,絲毫未意識到鋒芒背後隱藏的危機。

一 - Melaka,鋒芒少年初嘗愁滋味

初露鋒芒

2014 年 6 月 14 日,在當年世界盃西班牙被狂虐的凌晨,Melaka 版本正式上線。並於同一天,通過 36kr 開放日完成公開首秀。

fir.im Melaka,少年與小飛機

Melaka 上線後,36氪開放日和 WISE 大會的線下展位爲我們帶來了兩次爆發式增長。不到一年時間,不只是 AppStore 中國區 Top200 中半數以上應用在使用 fir.im, 植物大戰殭屍團隊 PopCap 等國外公司也開始使用。

還記得當年刷爆朋友圈的 3D小熊嗎?當時每小時的安裝量就超過了45萬。

3Dbear

危機來臨

用戶的大量增長,帶來了成長的煩惱,比如流量成本,比如病毒應用。原本只想好好方便開發者,不想卻成爲“作惡”的幫兇。2015 年初,收到用戶舉報後, fir.im 立即上線了雙重病毒查殺,被掃描出有病毒的應用將無法上傳。

病毒查殺機制

當時更大的危機是融資不慎帶來的,很多坑或許我們聽說過,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fir.im 的 A 輪就像過山車一樣,一開始每天都收到許多投資人邀約,也拿了好幾個 termsheet,最終我們選擇了一家 offer 明顯高出其他家的,然而幾個月後,過橋貸款拿完,公司興沖沖地換了大辦公室,裝修完簽了兩年的合同,開始招人擴充團隊時,卻突然被告知,不投了。王猛當時出乎意料地冷靜,只淡淡地跟我說:“他們不投了。”我們每天裝作融資沒有問題,繼續笑對同事,歡樂地發着朋友圈,儘量掩飾內心的焦灼。在某個晚上,參加完一個活動,我倆在街邊沉默了許久。

好在危機後來解除,幸運地獲得了經緯和線性的 A 輪和 A+ 輪。因爲這次融資曲折,我們並未對外發布融資新聞。現在回想起來,這次危機也是幸運的,因爲它像一盆帶着冰碴的冷水把我們潑醒: 創業充滿了不確定,危機隨時會來臨。我們能做的是,無論發生什麼,都冷靜面對,忘掉焦慮和抱怨,不遺餘力地做好產品和服務,硬實力是最好的保障。

二 - Rio,跑快難免被絆倒

小步快跑

fir.im 一週年的時候,發佈了 Rio 版本,同時公佈了新產品 BugHD 崩潰分析 SDK 三個月 1 億安裝量的數據,感謝到場的嘉賓、用戶、合作伙伴、媒體,友盟的蛋糕、渡鴉巧克力的味道至今仍記得。 Rio, 小飛機變成了大飛機

Rio 版本後,“FIR.im” 更名爲 “fir.im” (大小寫,對於工程師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同時工具鏈條日益完善, CLI Jenkins 等服務的打通,用戶可以不通過頁面操作,更自動化地進行測試發版。上傳、下載問題也有 測速工具 Log Guru 工具 幫助快速排查問題。產品和服務上,fir.im 的步伐一直邁得還算穩健。

再遇危機

2015 年 8 月 28 日,正當大家規劃着出去海邊 Team Building,fir.im 突然被封站。創始人王猛再次異常冷靜,也許是王猛的鎮定感染了大家,所有人並未慌亂,只是緊急聚集在一起,共同商量解決方案。我們迅速聯繫機房、監管機構,瞭解被封原因,然後開始自查,同時積極配合監管機構出臺審查方案。我們的大部分用戶也在此期間給了我們莫大的鼓勵和支持,他們沒有抱怨,反而安慰我們並相信我們能解決。後來事情進展順利,總算在事發 96 個小時後恢復正常運營。當 “fir.im is back” 的消息發出去後,所有成員都舒了一口氣。 這是煎熬的 96 小時,但也讓我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團隊凝聚力帶來的力量,以及用戶帶給我們的感動。

危機32小時後,fir.im is back

來自用戶: 來自用戶的鼓勵

三 - fir.im + flow.ci,迴歸商業本質自己造血

商業化第一步

資本的天,說變就變,一轉眼,冬天來了。繼續這樣燒錢下去,不融資的情況下,肯定是活不久了,一咬牙一跺腳,收費!2016 年 10 月,我們上線收費方案,邁出商業化的第一步。商業化並沒有影響到用戶留存和活躍,反而讓用戶更有信心。張穎在經緯內部活動上,經常會引用這句話 “天助自助者” ,深以爲然。

與此同時,我們的新產品 flow.ci 從 Beta 進入商用階段,收穫了第一批付費客戶。 flow.ci 想做的,是將整個開發測試流程自動化,將簡單快速融入到開發測試每個環節,是 fir.im 往前的延伸。相比 fir.im, flow.ci 未來要走的路會有很大的不同。但相同的是,作爲產品和服務,需要有自己造血、盈利的能力才值得進一步投入。畢竟商業的本質是交易。

危機依然

內容風險依然存在,但與之前被動接受“處分”不同,16 年我們多次主動與監管部門溝通,共同制定應用審查方案,全面上線實名認證,堅決不做“惡”的幫兇。

更強悍的團隊

“Products come and go, but team is alway there.”

fir.im 從幾個人,服務一個產品幾萬用戶,到現在十幾個人服務三個產品近百萬用戶,發自內心地,爲我們團隊的強悍感到驕傲。

現在的團隊

三以後的,NEXT

持續探索有商業價值的服務

  • 我們會繼續探索如何幫助平臺上的應用拉新、提升活躍
  • flow.ci 將迎來服務模式上的轉變

不再懼怕危機

團隊摸爬滾打三年,已習慣焦慮,習慣危機。創業本身就是探索未知,經驗是別人給的,我們只能一個一個去經歷。

德國人常說,“生活是具體的”,如果對未知的危機感到焦慮,那就爲這個感受找到具體的落腳點,比如一個項目、一件事情,將抽象問題具體化。

三週年快樂

最後,fir.im 三歲生日快樂,感謝所有的你們!

Cheers,
石爭妍@fir.i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