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发布集成化无人系统路线图

据美国政府计算机网站(GCN)2018年9月14日报道,美国国防部于8月28日发布《集成化无人系统路线图(2017-2042)》报告,描绘了五角大楼将自主系统整合到其运营之中的计划,并强调在面对自主系统开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领域无关开发和集成跨服务方法,旨在为敏捷、灵活的技术和政策基础铺平道路,推动未知的颠覆性技术和运营,并与国防部目前的进展工作无缝融合。

该报告确定了如下四大主题以推动军方使用自主系统。

(1)互操作性

载人和无人系统必须使用开放和通用的架构,以便可以将信息快速传输给所有利益相关者。国防部最初将专注于可提高互操作性的通用架构,最终转向新的无人系统平台开放架构。为了鼓励软件、固件和硬件的模块化和互换性,国防部将首先专注于将部件改装为传统系统,然后从硬件转向软件以增加功能,降低成本并支持灵活性。

目前的数据收集和管理功能是针对特定平台的,几乎没有跨平台集成,导致向战士提供高质量数据的覆盖范围和延迟问题。国防部希望无人系统能够实时自动收集和处理数据,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关获取和传送情报、监视和侦察数据的通用标准。

(2)自主性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将增加载人和无人系统的实用性,但其必须能够收集、处理和分析大型数据集并向人类传达见解,以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种人机交互还将为自主系统提供改进所需的反馈,并最终加速决策,超越人类的反应时间,提高它们对战士的价值。

为了获得更大的自主性,国防部将首先关注可提高安全性和效率的进展,例如飞机防撞系统。随着算法、传感器和计算机处理的改进,机器将从任务级支持转移到操作支持,作为陪同驾驶飞机的“机器人僚机”以协助人类。最终,国防部展望人类与近乎完全自主的无人系统合作,以便在有争议的环境中运作,例如支持情报作战人员或空袭的无人机群。

在涉及自主系统的武器化时,报告并不排除将来即便没有人为输入,也可以做出使用武力决策的情况。报告指出,国防部目前没有一个自主武器系统可以独立于人类操作员的输入而进行搜索、识别、跟踪、选择和攻击目标。这些任务目前严重依赖于使用远程操作的操作人员。

报告还指出,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团体对致命的自主武器系统表示关切。然而,国防官员展望了无人系统直接支持从事危险任务的力量情景。限制或禁止使用自主武器系统将严重限制开发和使用致命自主武器系统的能力。作为僚机或队友,具有集成人工智能和致命武器的无人系统可执行与目标识别、跟踪、威胁优先级划分和攻击后评估相关的绝大多数行动,同时跟踪位置并确保蓝军资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队友的风险。

(3)网络安全

随着国防部将无人系统集成到其军事战略中,网络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报告指出三大关键促成因素:

①网络运营:为了保护无人系统使用的网络,国防部应实施纵深防御战略,并跟踪系统所依赖的传感器中潜在的网络安全漏洞。它还强调网络对网络防御的弹性,并允许无人系统抵御网络攻击。

②信息保障:国防部应开发专为无人系统设计的信息保障解决方案,以便确保网络内部和网络外传输的信息。

③电磁频谱和电子战:由于无人系统依赖于电磁频谱进行通信,因此国防部必须使频谱操作更加高效灵活,并加固具有强大电磁保护的系统。

(4)人机协作

通过将作战人员的优势与载人和无人系统相结合,国防部可以创造一系列效率,例如为作战人员运送物资、完成某些维护任务或减少人员飞行次数。随着传感器、深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国防部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无人系统,并允许作战人员专注于需要人类交互和决策的任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