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基礎——“物料”

物料在從手工工作到計算化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只有有了物料編碼,BOM,圖紙,MRP等一切才能玩的轉。而在大部分企業都會造成物料很多,很亂的感覺。甚至,出現過企業爲了省事,把採購件一股腦地丟進系統裏,並且冠以“這樣不用二次錄入”的效率爲先的應用“楷模”。

       物料本身有着很多的屬性,包括品牌,尺寸,顏色,用途,供應方式,計量單位,圖紙版本等都是五花八門的。近年裏,就見了爲了區別品牌使物料有了不同的碼。而在實際應用中,大家又會將物料編碼與單品管理進行混淆等情況。這裏舉幾個在應用中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問題。

如何認識物料編碼與單品管理

物料編碼是指一類物料,這類物料是具有相同的物理特性或者企業認識可以同化的物料,都可以歸入一類。而近幾年的單品管理特別是質量追述上大量的應用,實際指具體某一個具體的物料,而不是一批。這一點可以理解爲所有的人都分男人和女人,而具體一個人又有其不同的屬性與特徵。而統計上說有多少男人是一類的說法,而具體指某個人的身份證號是指單品。

如何認識序列號與批號

如果處理單品的問題。在全面應用系統後,單品可以使用序列號與批號來區別,而序列號與批號的區別在於序號是批量爲1的批號。而批號可以是指一批的物料。

如何認識靜態數據與動態數據

靜態數據是指數據不隨着業務的發生變化而變化。如Q235B φ14×6000冷拉圓鋼。其物理特性不隨着業務發生變化而變化,如果隨着業務變化而變化了,那麼一定是業務發生的問題,產生了張冠李戴了。

動態數據是指數據隨着業務的發生變化而變化。如上例中的Q235B φ14×6000冷拉圓鋼有着不同的供應商,有着不同的質量問題。而這部分信息就是動態數據。

靜態數據是唯一的,現在很多企業在談主數據(Master Data)的概念。靜態數據將會成爲主數據,並且數據的整體在一定的經營期間內保持不同。

動態數據是動態的,隨着業務的變化而變化。動態數據應用系統的過程進行記載而不是應用料號的試。

如何認識一碼多物

一碼多物多存在於製造業中,特別從事基礎零件加工並且設計變更過於頻繁的企業,這種情況物別明顯。在工程階段,每一版對圖紙的變動都會產生一個版本號,而物料編碼層面來看往往是不變的。而企業的運作與工程的設變又不是在一個時間期內或者時間期有交叉,信息的傳遞存在延遲。從而造成在制,在途,在庫三部分的同一編碼可能屬性特徵不再同一。造成了一碼多物的情況。

這個問題的解決有兩個途徑:

一是管理解決:即將運營週期與設變週期標準起來,即工程設變保障運營週期內的物料的耗用標準。計劃部門與工程部門高效對接,使物料的在運營期間內版本唯一;

二是技術解決:即當工程部門進行設變後,要求將在庫,在制,在途全部修正爲最新版本的形態。

這兩種方式最好是統一起來使用,個人認爲第二種方式的使用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特別是涉及在制與在途,在制需要變更工藝,修正所有的在制工單的工藝指令;在途需要與供應商溝通。最佳的方式是第一種+在庫的進行一次性的變更。這樣可以保持庫存物料的形態上與圖紙要求一致。(工程反覆修改圖紙的用例除外,那是工程本身的管理水平問題)。

如何認識一物多碼

一物多碼出現在根本沒有工程管理的企業。工程人員可以隨着增加物料,管理人員沒有嚴格的控制甚至沒有控制的想法。企業沒有完整的對物料基礎數據管控的要求與支撐。這也是小企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一切爲了快,在老的傳統情況下,物料實際已經由車間完成了,而系統中沒有變,工程,IT,生產,計劃四方在以生產爲綱的背景下,爲了平衡效率就打了增加編碼的口子。日積月累,自然這個口子就越來越大了。最後無論是否是新的物料,只要找不到,就新建。從而建了一大堆出來。

物料是供應鏈與製造的基礎,也是一切成本的載體與基礎。企業需要綜合平衡各個方面的因素,最終形成一套規則,使物料即可以給計算機使用,也可以給管理人員使用。另外在引用系統管控時,一定要管理先行,軟件固化。管理不能固化的,軟件固化只會將問題變成故事,隨着日益月累把故事變成事故罷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