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自己對技術的理解

 人類社會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了“技術”一詞呢?我不是很清楚,也不是文字學家,呵呵。但我查了一下技術在中國古代就出現了,是指技能。和現在技術的解釋有點不同吧。至於人們是如何想到這一個詞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隨着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量那是與日俱增啊,多的讓人無法去學習去了解。於是我們也變得很浮躁,明明知道這個東西沒有學會不是很瞭解,可就是不去深入思考了,覺得什麼東西都能在網上找到。我現在覺得,互聯網上很多東西都是垃圾,爲什麼說是垃圾呢,因爲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我現在也發覺自己每天在網上待的時間有十幾個小時,可這十幾個小時自己都在幹嘛了,很多時間就是浪費在了點擊網頁滑動鼠標上面了,第二天醒來,腦子昏昏沉沉的,昨天干了啥今天卻不知道了。我覺得我不僅浪費了時間,更浪費了生命。學技術的人絕不能沉迷於網絡,可以藉助一下網絡。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自己閉上眼睛能把課本上的東西像放電影一樣放一遍,可是現在發覺看一本書一天最多就只能看幾頁,看多了就啥也不知道了。當我靜下心來思考原因的時候,我發覺了是知識氾濫造成的。因爲大腦處於混沌狀態,學什麼都是模模糊糊的。網上很多東西看多了是會消化不良的。只有當一個人心無雜念的時候,學習起來纔是最快的,效率和效果都是最好的。

學技術更應該這樣,大家想學習計算機,我覺得一本書就足夠了。不需要太多的書,當你不明白的時候先跳過去,等全部看了一遍之後,在回過頭來去攻克那些自己不懂的東西。此時你要做的不是急於去問別人去查書,而是要反覆的在腦子思考,自己爲啥不懂呢,是本身學不懂,還是自己缺乏經驗和實踐。當你知道了學不會的原因在哪裏的時候就可以對症下藥了,該問老師的問老師,該看書的看書,該實踐的實踐。我覺得做任何一件事都要這樣。以前看華羅庚傳記時就有這麼一句話:要先把書看厚,然後在把它看薄。看厚就是各種各樣不會的問題會出來,看薄就是當你不會的東西都差不多解決的時候。因爲那時你在翻看這本書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就是隨便翻翻而已。

我覺得學技術能學到看什麼書都是隨便翻翻的時候就學到家了。因爲書已經不是書了,而是資料而已,就是大體看看這本書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而不用在去研究其原理了。大家有多少人做到這點了。大家也都知道,那些大專家學者教授每年的貢獻也不就那麼幾篇論文嗎。而把論文看完之後就知道整篇論文就闡述了一個問題而已。呵呵,爲啥人家因爲一個問題就可以獲得一個大獎呢。呵呵,這就是學技術的最高境界。因爲在他們看來,我寫這篇論文的目的就是自己對這個問題還不是很明白,所以纔要弄明白寫成論文告訴大家。

我們生活學習的目的不就是爲了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嗎。我們工作不就是爲了解決吃飯的問題嗎,如果不工作就能吃飽飯買到好房子誰還工作啊。我們學習的目的不就是爲了找到好工作嗎,如果不學習就可以找到好工作那誰還上學呢。看是世界很複雜,其實就是解決一個個問題而已嗎。改革的目的不就是解決存在的問題嗎。大家都知道現在金融危機了,可金融危機是用來解決什麼問題的,大家想過沒有呢。

其實,現在技術已經遠不是一種技能了,更是一種思維。你像現在雲計算、雲模式、雲架構,不就是一種思維嗎。以前沒有想過這樣一個詞彙,現在想到了就把它變成一種技術了。其本質不還是爲了解決現在出現的解決數據傳輸共享困難的問題嗎。這個世界現在的牛人就是會解決各種問題的人。解決困難的問題越多,那麼你的貢獻就越大,你所獲得的報酬就越多。

曾想自己兒時也把考清華當作自己學習的目的,可是大了才發現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太差了。語文考不到130以上,英語考不到140以上,數學考不到140以上,綜合考不到280以上。所以自己沒有考上清華,那自己也服了,因爲自己沒有解決掉那麼多的問題。可大了工作了,發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不強,於是自己也只能找個一般的工作而已。以後,自己的目標就是解決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才行。

寫了這麼多,寫的有點亂,希望大家能有所啓發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