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乾貨,如何寫出好的文案

我們經常從報道上看到:

咪蒙一年時間積累了800萬的粉絲,經常賣得商家斷貨。

羅輯思維估值很高, 一年賣知識產品銷售額過億。

杜蕾斯利用社交媒體,經常產出刷屏的爆款內容。

熱鬧的背後,更多的文案和新媒體運營從業者正面臨着“如何提升文案轉化率”這個難題。工作中總是抓破頭皮想內容,東拼西湊變專家,段子八卦追熱點,低三下四求轉發,費盡心思,然而閱讀量和粉絲數依然還是少得可憐,更甚者每次發推送就會掉粉。

那麼到底該如何扭轉僵局,寫出讓人“叫好”又“叫座”的文案呢?

事實上,要實現“高轉化率”,需要的並不只是文案這一個環節的助攻。

它與整個營銷策略、銷售策略、價格策略等因素都密不可分,需要將工作往上游延伸,通過以下三個步驟,運用更多理性分析,提煉出更具吸引力的文字,更好的與消費者進行溝通,爲其提供競爭性利益,從而促成消費者購買行爲的過程。

01

分析產品屬性及購買動機,選對溝通策略

是不是隻要文案走了心、有了情懷加身,就能讓用戶買單?

現實是,對於大部分生活用品而言,比如一片創可貼、一塊電池和一個微波爐,用戶是不喜歡而不願意花時間聽品牌故事講情懷,對其需求的定位只是做好一個本分的產品,能夠解決生活中細小瑣碎的麻煩事。

而大部分用戶在看到汽車、時裝品牌等宣揚自己的態度和個性時,或許會花時間投入精力研究產品、獲取信息,最終購買。

因此在面對不同類型的產品,需要用與消費動機相適應的方式與消費者進行溝通。

對於“低參與性-積極動機”的產品,比如冰淇淋、薯片等,單價低,消費者在購買決策時投入的心智較少,但這類產品本身能讓消費者享受樂趣,所以文案需要着重表現某種情感屬性,喚起用戶對廣告的情感偏愛。

對於“高參與性—積極動機”的產品,比如長途旅行、時裝、手機等,消費者在購買它們決策的過程中往往會投入較多的心智,會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產品、獲取信息,並且這種投入的動機是積極的,所以文案要創造出與品牌個性強相關的、較爲深刻和牢固的情感,並讓它成爲用戶生活價值觀的一部分。

對於“高參與性—消極動機”的產品,比如電器修理、家庭打掃、保險等,雖然消費者在購買決策時也會投入較多心智,但其動機卻是消極的,是爲了解決某個實際的問題而產生的購買需求,所以文案需要提供有邏輯、有說服力的理由,尤其應該提供與同類產品對比的優勢。

而對於“低參與性—消極動機”的產品,比如礦泉水、清潔劑等,文案的目標是讓引起消費者的嘗試性購買。

02
洞察用戶心理應用不同述求,提升溝通效率

在分析完產品,選對溝通策略之後,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就是洞察用戶心理從而提升溝通效率的問題。而在面對用戶的理性訴求和感性訴求利用相對應的方式說服用戶時,都有哪些提升效率的要點呢?

1、理性訴求

要滿足理性訴求最重要的是要給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具體的信息,這些信息必須客觀、可信、有邏輯性,並且主要是側重於對功能性、實用性的描述。

可以多用數據,讓含糊的概念擁有客觀的衡量標準,增強文案的可信度和說服力。比如爲了解釋“銷量火爆”,加上“平均每分鐘售出100瓶”;爲了突出“深受歡迎”,加上“100萬用戶的共同選擇”。

尋找第三方背書,比起廣告商,用戶顯然更願意相信客觀中立、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第三方機構,比如各類博主的手機測評、美容儀測評以及最近大火的戴森捲髮棒測評等。

歸納信息點,降低用戶理解成本,當你企圖說服一個理性的用戶,並不是理由越多就越有說服力,很可能因爲知識點太多,反而用戶無法理解。這時就需要你將它們歸納成組,整合相似的信息,分成幾個大的節點分門別類地進行闡述,讓用戶在接收的過程中更加清晰明瞭。

2、感性訴求
感性訴求主要通過影響用戶的情感、情緒,引起他們的共鳴,進而產生認同。

正面的情感訴求主要利用人的正面情感,比如愛情、友情、親情和治癒系等風格,喚起用戶的愉悅敢,並將這種好感嫁接到產品上,形成附加值。

而負面的情感訴求則相反,它主要利用人的憤怒、恐懼、不安等情感,容易吸引眼球,併產生強烈的衝擊力,讓用戶形成深刻的印象

對文案而言,利用正面的情感訴求的風險較小,負面的情感訴求雖然發揮空間較大,但不太容易拿捏尺度,尺度過大就容易挑戰用戶的心理承受力,招致用戶的反感,和預期結果背道而馳,需要謹慎使用。

03
利用用戶視角提供競爭性利益,提高心理到達率

在瞭解了產品及用戶後,需要提煉出一種“關鍵利益”,促使用戶購買你的產品,而非競爭對手的產品,這種“關鍵利益”就叫“競爭性利益”。在這個階段,文案的作用開始突顯。

“競爭性利益”更強調“產品對消費者意味着什麼”,而非產品屬性,其產品本身具備什麼優勢。因爲消費者並不關心你的產品裏有什麼,而是關心“它對我有什麼作用”,他們購買商品是因爲想要有更好的生活,是出於背後的焦慮。就像一個廣告人曾總結的那樣:“在商場裏,我們賣給女人們的不是化妝品,而是青春”。

小米手機6的“競爭性利益”就是“拍人更美”,而非“變焦雙攝”或“性能怪獸”。

同時在不同的場景下,比如品牌上市之初、競品衆多、促銷季來臨、特定羣體中拓展用戶池時,同一個產品也需要不同的文案,從不同的視角切入打動用戶,提升轉化率。

04

根據四大因素改善文案表達,打磨文案技巧

消費者購買時一般都經歷了這樣的心路歷程:

吸引注意力,即產品是否引起了消費者關注,文章標題或主題的重要性需要關注;

賣點展示,即產品的賣點是否突出,忌諱大量賣點出現,引起消費者視覺疲勞;

證明產品質量,即產品是否值得信賴,權威機構、名人背書、國家認證等都是提高產品真實度與可信度的有力標籤;

購買渠道轉化,即消費者是否能馬上下單,提供用戶立即下單的理由,比如限量、限時優惠、店週年慶等形式吸引用戶,還有要打通網頁、小程序、二維碼等產品購買方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