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真的比能力經驗重要嗎?

簡而言之,學歷當然沒有能力重要。問題在於,能力怎麼衡量?如何在短時間內準確判斷出某個陌生人的能力?比如你在面試招聘,或者尋找合作伙伴時,如何做到沙裏淘金,最有效和準確的達到自己的目標?因此這個問題一開始就問錯了。學歷是讓別人快速瞭解自己能力的一種信號。如果有北清復交,或者重點大學研究生的學歷,可以大致給別人一個信號:你比較聰明,比較用功,比較善於學習。當然,這裏需要指出兩點。首先,學歷不是唯一的信號。其他的一些信息,比如你的工作經驗,你的作品,你的談吐等等都可以是信號。其次,學歷作爲信號也不是百分百準的。就是說,北清復交畢業的也有傻子,沒上過大學的,也有能力很強的自學通。事實上沒有任何信號是百分百準確的。因此我們在判斷別人時,應該綜合考慮多種信號,不要陷入'唯x論'的陷阱。唯學歷,反學歷,都是比較極端的偏激想法。這個問題也引申出另外一個更有意義的問題:學歷到底值不值錢,值多少錢?我們經常看到媒體上報道,某某某中學沒畢業,或者沒上過大學,成了大富翁。而那些北清復交的博士生似乎也就那樣。這是不是證明學歷不能幫助我們致富呢?在解釋這個問題前,讓我和大家分享一個金融概念:夏普比率。夏普比率=回報率/波動率。這個公式背後蘊藏的智慧是什麼?就是說,當我們在分析某個投資回報時,我們不光需要看總回報,也要看爲了獲得該回報你付出多少風險。在某些情況下,即使你的總回報看上去很高,但如果你爲此承擔了很大風險,那麼你的決策未必高明到哪裏去。你只是運氣比較好,賭贏了而已。回到本文一開始說的學歷問題。好的學歷,就是一個'風險穩定器'。它不一定能夠爲你帶來很高的回報,但是它能夠極大降低你的人生風險。用大白話講,有個高學歷,無法保證你能創業成功,成爲像馬雲馬化騰那樣的大富豪。但是它能夠爲你的最壞情況提供一張安全網,至少能夠幫助你找到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不至於活的沒有尊嚴。很多學歷不高的成功創業者,如果有得選,相信他們還是願意自己的學歷更高一些的,這也是爲什麼他們普遍對下一代教育很上心的原因所在。因爲他們深深明白,從殘酷的商業競爭中九死一生殺出來並獲得成功,沒有運氣女神的眷顧是很難複製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