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工具指南

讀完這篇文章你會收穫些什麼

  1. 做產品的一些常用工具有哪些。
  2. 使用工具的目的是爲了幫助我們設計出更好的產品,工具不是目的,不要把大量的時間放到工具的使用上。

產品經理在日常工作中會用到大量的軟件工具,每種工具都有它適合的場景。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恰當地選擇不同的工具,對產品經理來說非常重要。每種工具的背後也對應着產品經理相應的技能以及思考。

紙筆 + Scanner Pro

選擇用紙筆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有沉浸感,注意力比較容易聚焦。紙和筆像是身體的一部分,不需要用額外的精力考慮怎樣使用,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到內容本身;
二是無需過度關注細節,紙的面積有限,而且筆頭通常比較粗,所以在畫圖的時候不會被細節問題牽扯精力,可以把注意力放到產品邏輯骨架上。

用手繪的方式做早期線框圖還有個好處。它橫不平豎不直,形式上足夠隨意,不會限制和誤導設計師後期對頁面的重新佈局和設計。
有時候即便是用軟件畫產品線框圖,也會用素描風格,就是爲了避免過早在設計上有所傾向。

紙面的原型或流程畫好之後,最好可以掃描存檔。可以考慮使用 Scanner Pro,這是一款手機掃描工具,可以識別紙張或白板的角度,提高內容的對比度,生成 PDF 或者圖片,效果跟掃描儀基本一致。類似的工具有很多,比如印象筆記、掃描全能王之類,大家可以挑一個趁手的使用。

手繪稿可以高效地確定方向和抓住創意,但一旦進入後期,整個業務流程便清晰、龐雜起來。這個階段,還是要正兒八經畫圖,因爲掃描稿很難被頻繁修改,不方便傳播,也會顯得不夠正式。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到原型工具和流程圖工具。

原型工具:Axure/Keynote/OmniGraffle/Sketch/ 墨刀 /POP 等

繪圖工具可以考慮OmniGraffle(Mac),它的功能強大,組件衆多,產品原型和邏輯、流程圖都可以勝任,不過只能做靜態。

用 OmniGraffle 的話,你需要儘量記住快捷鍵,這樣效率提升就會很明顯。另外就是廣泛地收集各種各樣的組件庫,用 OmniGraffle Stencils/OmniGraffle Templates 做關鍵詞去搜,很多資源可以用,千萬不要自己憋着畫,這樣會太浪費時間。

Axure 一度是最流行的原型製作工具,它基於動態面板和變量功能可以做出動態 Demo,如果多花點精力更是能把 Demo 做得幾乎亂真。由於擁護者衆多,所以也是產品經理簡歷上被提及最多的技能。
如果你用 Axure,有必要學會這套動態機制的用法,不過不能深陷其中,把精力放在把 Demo 做得更逼真、更動態上,這麼做實在有些捨本逐末的意味。有可能你花一下午在 Axure 裏做一個精細的動效,人家工程師兩行代碼就搞定了,這不是你的活兒,要記得適可而止。

後來有段時間,好像是從硅谷傳過來用 Keynote 做動態原型的方法。具體方法就是把幻燈片尺寸設置成手機屏幕大小,然後擺放元素,通過點擊元素跳轉,串起整個使用流程。
因爲 Keynote 可以直接使用的組件很多,目前又有了圖層視圖,再加上是蘋果免費的 App,所以還真是挺適合做原型的。Keynote沒有太複雜的佈局和流程,用來確實挺順手,而且做演示也很方便(畢竟 Keynote 是專門做演示的工具),大家也可以嘗試。

Sketch 是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產品設計工具。這種工具已經不止可以做原型了,甚至可以直接輸出視覺稿。Sketch 的生態很完整,教程夠多,各種插件和組件也非常豐富,比如可以用插件來直接在輸出圖上做標註等。

如果沒有UI設計師,產品經理直接用 Sketch 出圖,前端工程師拿來就切了上線,基本也能湊合看。和 OmniGraffle 一樣,如果用 Sketch ,一定也要記得多去研究組件和插件,不要吝嗇花錢買模板,買模板能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還有兩個值得提及的工具,一個是國產的墨刀,另一個是輕量級的手機應用 POP。這兩款工具都非常適合做移動應用的前期架構和流程設計,效率很高。

墨刀做出的原型可以在各端做動態演示,而且完成的作品可以存儲在雲端,不用發郵件就能保持版本同步。POP 則是直接拍照,通過設置熱區來串起使用流程,適合在紙上畫好原型之後做一些交互流轉路徑,一般也用於早期。

大家沒有必要在工具中花費太多精力。選一兩款自己拿手的,作爲主力工具使用,同時可以經常試用一下新出來的工具,大概有個瞭解即可,一定不要被工具限制或捆綁。

還有要提醒的就是不要自己對着菜單摸索,而是花點時間看幾個教程,充分地瞭解工具的能力,這麼做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但千萬不要花過多的精力去研究工具,工具玩得再溜也不可能成爲產品專家。

思維導圖:MindManager/MindNode(免費)/XMind

產品經理經常需要結構化拆解一些思考,很多人會用到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很好的結構化發散思維的框架。你可以天馬行空地想,然後對這些想法聚類、連接。我主要會把思維導圖用在產品設計和項目的前期,用做詳細分析前的收集工作,通常是爲了保證整體邏輯的完整和窮盡。

製作思維導圖工具很多,比如 OmniGraffle、Keynote 都可以勝任,甚至 Sketch 也可以;但術業有專攻,專門的思維導圖工具會有很多快捷操作。比如,回車鍵是在同一級上加入新節點,Tab 鍵是在下一級加入新節點等等。

熟知快捷操作可以讓精力更多地停留在思維和圖本身,而不是經常被畫圖動作打斷。這也是工具的本質:工具應當與人融爲一體,讓使用者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得以全心全意聚焦於目標本身。

我在用 Windows 的時候用過 MindManager,在 Mac 上用的是 MindNode,這兩種大同小異。我覺得思維導圖工具比較關鍵的一點是:節點佈局蠢不蠢。某些思維導圖工具自作聰明,非要自動佈局,有時候手動排了半天覺得佈局上合理了,結果多加一個節點,又被工具徹底打亂掉了,這種情況總會讓人氣得撓牆。

MindNode 基本不太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而且它的樣子簡潔好看,但是用 MindNode 不太自由,不能很隨意地添加浮動的節點。

這一點 XMind 做得好一些,而且 XMind 模板衆多,還免費,所以我通常都會優先推薦 XMind。不過我對 XMind 之類的跨平臺應用總是印象不太好,尤其是這種基於 Eclipse 的結構和樣式,一看到界面和佈局就讓人想直接下班。

UML 圖:StarUML/Visio/LucidChart/ProcessOn

UML 是隨着面向對象興起的,主要還是應用在技術場景,但 UML 中的很多語法非常適合產品經理做概念模型、流程、狀態設計等;所以產品經理應當掌握 UML 的基本概念,並應用在產品設計中。

在Windows平臺,StarUML足夠輕巧,組件豐富使用簡單。在Mac 平臺,大部分UML工具都太重了,動輒就要做一個完整的 OOD 工具,不適合產品經理(後來 StarUML 也發佈了 Mac 版,試了一下,已經變得非常重了)。

Windows下常用的製圖工具是Office套件中的Visio,使用體驗和圖形的樣式都特別 Windows。Mac個人感覺最強大的還是OmniGraffle。

另外,也有基於 Web 的輕量級流程圖工具,比如LucidChart和國內的 ProcessOn 等等,這些工具都有在線協作的功能,有時候應急畫個流程圖也很方便。

總結

熟練地使用工具是成爲產品經理的必要條件,但使用工具本身並不是目的,工具只是通向目的的路徑。

畫家之所以偉大是因爲畫出了偉大的作品,而不是因爲他能夠熟練使用各種型號的畫筆。樓下理髮店的 Tom 和 Kevin 之所以能升總監,也是因爲他們能給人剪好頭髮,而不是因爲剪子玩兒得溜。工具是爲我們服務的,不要成爲它的奴隸。


我的個人公衆號:bryanshe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