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工具指南

读完这篇文章你会收获些什么

  1. 做产品的一些常用工具有哪些。
  2. 使用工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工具不是目的,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到工具的使用上。

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会用到大量的软件工具,每种工具都有它适合的场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恰当地选择不同的工具,对产品经理来说非常重要。每种工具的背后也对应着产品经理相应的技能以及思考。

纸笔 + Scanner Pro

选择用纸笔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有沉浸感,注意力比较容易聚焦。纸和笔像是身体的一部分,不需要用额外的精力考虑怎样使用,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到内容本身;
二是无需过度关注细节,纸的面积有限,而且笔头通常比较粗,所以在画图的时候不会被细节问题牵扯精力,可以把注意力放到产品逻辑骨架上。

用手绘的方式做早期线框图还有个好处。它横不平竖不直,形式上足够随意,不会限制和误导设计师后期对页面的重新布局和设计。
有时候即便是用软件画产品线框图,也会用素描风格,就是为了避免过早在设计上有所倾向。

纸面的原型或流程画好之后,最好可以扫描存档。可以考虑使用 Scanner Pro,这是一款手机扫描工具,可以识别纸张或白板的角度,提高内容的对比度,生成 PDF 或者图片,效果跟扫描仪基本一致。类似的工具有很多,比如印象笔记、扫描全能王之类,大家可以挑一个趁手的使用。

手绘稿可以高效地确定方向和抓住创意,但一旦进入后期,整个业务流程便清晰、庞杂起来。这个阶段,还是要正儿八经画图,因为扫描稿很难被频繁修改,不方便传播,也会显得不够正式。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原型工具和流程图工具。

原型工具:Axure/Keynote/OmniGraffle/Sketch/ 墨刀 /POP 等

绘图工具可以考虑OmniGraffle(Mac),它的功能强大,组件众多,产品原型和逻辑、流程图都可以胜任,不过只能做静态。

用 OmniGraffle 的话,你需要尽量记住快捷键,这样效率提升就会很明显。另外就是广泛地收集各种各样的组件库,用 OmniGraffle Stencils/OmniGraffle Templates 做关键词去搜,很多资源可以用,千万不要自己憋着画,这样会太浪费时间。

Axure 一度是最流行的原型制作工具,它基于动态面板和变量功能可以做出动态 Demo,如果多花点精力更是能把 Demo 做得几乎乱真。由于拥护者众多,所以也是产品经理简历上被提及最多的技能。
如果你用 Axure,有必要学会这套动态机制的用法,不过不能深陷其中,把精力放在把 Demo 做得更逼真、更动态上,这么做实在有些舍本逐末的意味。有可能你花一下午在 Axure 里做一个精细的动效,人家工程师两行代码就搞定了,这不是你的活儿,要记得适可而止。

后来有段时间,好像是从硅谷传过来用 Keynote 做动态原型的方法。具体方法就是把幻灯片尺寸设置成手机屏幕大小,然后摆放元素,通过点击元素跳转,串起整个使用流程。
因为 Keynote 可以直接使用的组件很多,目前又有了图层视图,再加上是苹果免费的 App,所以还真是挺适合做原型的。Keynote没有太复杂的布局和流程,用来确实挺顺手,而且做演示也很方便(毕竟 Keynote 是专门做演示的工具),大家也可以尝试。

Sketch 是近几年开始流行起来的产品设计工具。这种工具已经不止可以做原型了,甚至可以直接输出视觉稿。Sketch 的生态很完整,教程够多,各种插件和组件也非常丰富,比如可以用插件来直接在输出图上做标注等。

如果没有UI设计师,产品经理直接用 Sketch 出图,前端工程师拿来就切了上线,基本也能凑合看。和 OmniGraffle 一样,如果用 Sketch ,一定也要记得多去研究组件和插件,不要吝啬花钱买模板,买模板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还有两个值得提及的工具,一个是国产的墨刀,另一个是轻量级的手机应用 POP。这两款工具都非常适合做移动应用的前期架构和流程设计,效率很高。

墨刀做出的原型可以在各端做动态演示,而且完成的作品可以存储在云端,不用发邮件就能保持版本同步。POP 则是直接拍照,通过设置热区来串起使用流程,适合在纸上画好原型之后做一些交互流转路径,一般也用于早期。

大家没有必要在工具中花费太多精力。选一两款自己拿手的,作为主力工具使用,同时可以经常试用一下新出来的工具,大概有个了解即可,一定不要被工具限制或捆绑。

还有要提醒的就是不要自己对着菜单摸索,而是花点时间看几个教程,充分地了解工具的能力,这么做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但千万不要花过多的精力去研究工具,工具玩得再溜也不可能成为产品专家。

思维导图:MindManager/MindNode(免费)/XMind

产品经理经常需要结构化拆解一些思考,很多人会用到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结构化发散思维的框架。你可以天马行空地想,然后对这些想法聚类、连接。我主要会把思维导图用在产品设计和项目的前期,用做详细分析前的收集工作,通常是为了保证整体逻辑的完整和穷尽。

制作思维导图工具很多,比如 OmniGraffle、Keynote 都可以胜任,甚至 Sketch 也可以;但术业有专攻,专门的思维导图工具会有很多快捷操作。比如,回车键是在同一级上加入新节点,Tab 键是在下一级加入新节点等等。

熟知快捷操作可以让精力更多地停留在思维和图本身,而不是经常被画图动作打断。这也是工具的本质:工具应当与人融为一体,让使用者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得以全心全意聚焦于目标本身。

我在用 Windows 的时候用过 MindManager,在 Mac 上用的是 MindNode,这两种大同小异。我觉得思维导图工具比较关键的一点是:节点布局蠢不蠢。某些思维导图工具自作聪明,非要自动布局,有时候手动排了半天觉得布局上合理了,结果多加一个节点,又被工具彻底打乱掉了,这种情况总会让人气得挠墙。

MindNode 基本不太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且它的样子简洁好看,但是用 MindNode 不太自由,不能很随意地添加浮动的节点。

这一点 XMind 做得好一些,而且 XMind 模板众多,还免费,所以我通常都会优先推荐 XMind。不过我对 XMind 之类的跨平台应用总是印象不太好,尤其是这种基于 Eclipse 的结构和样式,一看到界面和布局就让人想直接下班。

UML 图:StarUML/Visio/LucidChart/ProcessOn

UML 是随着面向对象兴起的,主要还是应用在技术场景,但 UML 中的很多语法非常适合产品经理做概念模型、流程、状态设计等;所以产品经理应当掌握 UML 的基本概念,并应用在产品设计中。

在Windows平台,StarUML足够轻巧,组件丰富使用简单。在Mac 平台,大部分UML工具都太重了,动辄就要做一个完整的 OOD 工具,不适合产品经理(后来 StarUML 也发布了 Mac 版,试了一下,已经变得非常重了)。

Windows下常用的制图工具是Office套件中的Visio,使用体验和图形的样式都特别 Windows。Mac个人感觉最强大的还是OmniGraffle。

另外,也有基于 Web 的轻量级流程图工具,比如LucidChart和国内的 ProcessOn 等等,这些工具都有在线协作的功能,有时候应急画个流程图也很方便。

总结

熟练地使用工具是成为产品经理的必要条件,但使用工具本身并不是目的,工具只是通向目的的路径。

画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画出了伟大的作品,而不是因为他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型号的画笔。楼下理发店的 Tom 和 Kevin 之所以能升总监,也是因为他们能给人剪好头发,而不是因为剪子玩儿得溜。工具是为我们服务的,不要成为它的奴隶。


我的个人公众号:bryanshe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