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混合雲

今天聊聊混合雲。

 

 一、爲什麼需要混合雲

 

企業規模的大小不一樣,對技術和安全的掌控的力度不一樣,所以導致雲有多種部署模式。根據部署的方式不同,分爲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等幾種。

 

公有云老大AWS一直對私有云和混合雲不是很感冒,認爲公有云纔是趨勢。

當前能知道的只有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6億美元大單,其他鮮見AWS在私有云上有動作。

 

另一家雲大廠,微軟一上來就利用傳統數據中心的優勢,主推混合雲,形成了差異化優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另外,微軟的全面雲化,也促使微軟一轉頹勢,股價節節高升,市值突破了5400億美金。

 

私有云很難像公有云一樣,持續不斷的提供新鮮的服務。隨着企業雲化轉型的深入,企業必然會選擇能力更爲豐富的公有云。當能,因爲安全,企業架構轉型成本等原因,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折中的混合雲的訴求就提出來了。

從vmare和aws的合作的VMware on aws也能看出一點私有云衰弱的端倪,Vmare應該是看到了混合的趨勢和自身轉型的訴求,導致他需要和AWS合作。另外Gartner也給了一個有意思的預測:2017年底,近半企業都會採用混合雲部署。

 

二、混合雲解決方案解碼

 

混合雲有很多解決方案。

 

1、VMware on AWS (VMC) 是全球最大的虛擬化廠商VMware和最大的公有云AWS近期就要開放的一項合作服務。由AWS提供基礎設施,由VMware提供軟件棧,爲用戶在AWS上提供VMware環境,可以和客戶已有的基於vmware的on-premises數據中心互通,同時可以使用AWS提供的各種雲服務,是一種“同虛擬化底座”的混合雲。(更詳細的可以去看看:http://www.vmware.com/cloud-services/vmware-cloud-aws.html),不詳細展開。

 

2、AWS對混合雲的支持其實也不太好,只能算勉勉強強。核心的關鍵還是AWS認爲混合雲只是過渡的路線,沒有認真去支持。

    

2.1、先從整體來看看AWS的混合架構:

企業本地/現有工具

雲中對應架構&功能

企業目錄登陸(Corporate Directory)

身份認證 IAM Policies

虛擬化VM鏡像(Virtual Images)

VM Import/Export轉換成AMI

私有網絡(PrivateNetwork)

VPC Network

客戶數據(Your Data)

Our Storage通過Storage Gateway轉移到S3

本地部署的應用(On-Premise Apps)

你的雲應用

 

 

2.2.支持混合架構的部分雲服務

  • 常見公有云基礎服務(核心)

    • EC2

    • ELB

    • EBS

    • S3

    • RDS

  • 高級功能

    • VPC

    • 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服務企業私有網絡)

    • AWS Direct Connect(專線直連)

    • Directory Services(對應企業的AD,對用戶身份進行管理的服務)

    • AWS Import/Export(VM鏡像遷移到公有云)

    • AWS Storage Gateway(將用戶本地數據傳輸到公有云的功能)

 

 

 可以看出,AWS核心思路還是從數據,網絡,數據庫,企業認證管理等角度去提供更多的是提供服務/能力幫助企業上公有云,公有云纔是AWS的最愛呀。

 

3、華爲的openstack級聯的方案。

華爲的IAAS選擇了openstack (OpenStack是一個由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發併發起的,以Apache許可證授權的自由軟件和開放源代碼的雲計算管理平臺項目。),在社區提出了一個openstack級聯的方案,也很有意思。現在是 OpenStack 社區的一個新項目 Tricircle:https://wiki.openstack.org/wiki/Tricircle。

 

 

這個方案核心思路是提供一個上層的代理(資源編排層),是一個完整的openstack服務,保留核心的數據模型和開放生態的API對應用暴露,屏蔽下面DC的差異。方案思路很有意思,說實話,個人感覺實現難度很高,場景限制太多,且走走看吧。:)

 

4、其他還有不少混合雲方案,下面這個博客做了不少總結:http://www.cnblogs.com/sammyliu/p/5290855.html

 

三、簡單總結下

今天只是簡單總結下了混合的訴求來源以及業界的一些現狀,綜合來說混合雲是現在雲服務比較熱門的訴求,符合了企業轉型的時間路線圖。

我後面會更詳細的去分析混合雲內部的核心技術,也希望和大家有更多的探討。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號《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獲取更多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