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工程師爲什麼遠不如軟件工程師?

 

做了9年硬件電路設計,5年智能手機,4年醫療器械,看到這個問題,心情很複雜,自己喜愛的工作居然無奈的發展到了這個窘境。

當初選擇硬件是因爲不想日復一日的坐在屏幕前面敲代碼到天亮,硬件電路設計工作中的元素要豐富一些,各種儀器,各種元器件,實驗室,工廠,電腦前面畫圖坐個臺,供應商來了再接個客,個人覺的要比枯燥寫代碼有趣很多。當時硬件還是產品的主要賣點,軟硬件算勢均力敵。

但到了現在,依靠國內龐大的用戶羣,中國站在了全球互聯網發展的前列,行業發展速度快,相關人才必定炙手可熱,傳統製造業與之相比,其實無論軟件硬件,跟互聯網行業都要差一個檔次。問題是傳統製造業內部,軟件的發展也也要好於硬件,這是爲什麼呢?

個人體會這種情況在不同行業情況也不同。

消費類電子因爲量大,同質化,IC廠家會針對性的提供完善的,集成的芯片解決方案,在早期的智能手機中應用處理器,基帶modem,射頻單元,音頻單元和很多其他功能模塊都是分立的,但現在滿眼都是集成了各個通信制式和功能模塊的單芯片解決方案,設計在這時其實只是應用,別犯錯,整機射頻音頻EMC性能把住關就OK了,當然肯定也沒這麼簡單,但不可否認這樣給硬件設計留出的發揮空間少之又少。而硬件同質化之後淪爲後臺,產品體現差別的是軟件,攻城拔寨創收的也是軟件,舞臺大了自然在公司內更加受重視,待遇和發展自然也好於硬件,但跟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差別比,這個差別相對小一些。

另外一點很尷尬的是,硬件的博大精深,體現硬件設計水平的一些技術,在消費電子中慢慢變的沒必要了,開始我們也研究對標諾基亞,想把質量做到最好,但後來發現手機大家玩一兩年就扔了,根本不需要你設計的這麼精細,高層領導還嫌增加成本,浪費工時。手機都這樣,其他消費類電子更不必說,可以看出這個行業市場對硬件技術能力,需求並不高,此處深深的嘆口氣。

在大型設備比如工控和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硬件的處境就好很多,但對知識的要求也會高一些,不光數字電路和嵌入式底層軟件,模擬電路,大功率,高可靠性設計的知識也是必須的。沒有現成的芯片解決方案;沒有現成設計可供參考,系統的龐大,很長的生命週期,可靠性設計相關的需求(出錯可能出人命),都決定了硬件有更大的空間去發揮。深度的硬件技術也有了用武之地,我所在的德國公司,幹了20年以上的大有人在。當時讀了項目組裏一個德國硬件系統工程師寫的可靠性系統設計文檔,自認爲不笨,但沉下心讀了三遍到現在還沒完全搞懂,縝密嚴謹的邏輯很讓人歎服,跟他講他哈哈大笑,說這個德國的大部門裏也就兩個人能搞定,這也就是德國沒法被中國山寨的技術門檻。

在這種複雜度下,硬件工程師的受重視程度和待遇跟軟件相當,我也跟德國人求證過,在德國軟硬件待遇也處於同一水平。

我一個豪無文采的工程師寫答案真心吃力啊,扯了這麼多,都不知道扯到哪條街去了,總結一下吧:

1、互聯網正在爆發式增長,風口上連豬都會飛,我們這些腿腳不好使的追不上風口,飛不起來就腳踏實地吧,行業有起伏,說不定哪天你吃飽正睡呢,就被捲上天了,這個時代,太多不可能成爲可能了(諾基亞,呵呵),那天之前,起碼自我修煉,把體重減輕,方便被卷。

2、發(gong)展(zi)好壞由市場需求決定,國內企業從事高端製造業的較少,對硬件技術水平的需求不高,自然不願意付那麼高的薪水。

如果你還沒畢業,還是擁抱互聯網去吧。

如果你已經上了硬件的賊船想走技術路線,個人覺得自己選擇的路,就堅持走到底。

如果你上了硬件的賊船還不想幹技術了,可以考慮轉項目經理,硬件跟供應鏈和其他部門的接觸挺多,皮扯多了專業扯皮也沒啥問題,職業前景也不錯。

衷心希望各位硬件行業的同仁們處境能越來越好。。。

我是一個普通的電路設計工程師,我的專業知識包括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和嵌入式底層軟件,當然對所有工程師來說,產品知識和項目管理技能都是必備的。我們談到的硬件,涉及的領域太寬,IC設計,FPGA,射頻,EMC,電氣工程,等等等等,基本上產品不同,所需的硬件技術的package就不同,我對這些領域有所瞭解但並不深入,所以出於嚴謹的態度,我的視界和知識不足以,也沒資格給你們負責任的建議,我所能做的就是分享我的一些有用的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3年前我去德國做項目時有留意到辦公室裏的一個小夥子,很靦腆,不怎麼跟周圍人講話,後來有機會一起合作,發現他的能力非常的強,與他稚嫩的外貌很不相稱,有些好奇就問他畢業幾年了,他回答一年多,我很驚歎他這樣的水平居然才畢業1年多,想想自己當時的水平跟他比真是弱爆了,但爲什麼我3年前就見過他,原來他在讀研階段,就跟公司簽訂了實習合同,每週都會來公司裏工作一天,並且這樣的實踐活動,在他們同學裏面非常普遍,他們的大學生活基本上就是在忙碌學習和實踐中度過的。

這引起了我對自己的大學生活的反思,我特麼當時都在幹嗎?爲了高考受夠了壓力,大學必須不能繼續那個狀態啊。數電模電都在學,但也不清楚這些電路到底能用來幹什麼,應付完考試就拋之腦後了。等若干年後工作需要碰到問題了,才又把大學課本翻出來再啃,周圍同事不乏清華,交大,華科的碩士,但大家都在感嘆,如果早知道是用來幹這個,那當時學的可得多起勁啊;如果大學教育能跟實際結合的緊密一些,那我們可得少走多少彎路,如果當初多做一些實踐,可得增加多少有用的積累啊。玩遊戲?誰還會去浪費那時間。睡懶覺?我哪有那閒功夫。什麼?泡妞?清晰的人生理想面前,你跟我提泡妞?呵呵,妞還是得泡的。

沒有後悔藥給我們吃,但我們的病歷可以給你們看,我想對於大多數學生,都在被動的接收學校,社會安排推送給你們的知識和活動,想想如果學校不組織挑戰者杯之類的比賽,那我們是不是就不做東西了呢?但我們能不能更積極的,主動的去了解社會,瞭解你夢想公司的產品是什麼樣的?那裏的工程師們都在做些什麼?他們都在提高哪些技能?他們都在泡什麼論壇?你課本上的知識是如何被用到具體產品裏去的?

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迷茫,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只有自己通過實踐才能找到,希望這份病歷,能作爲前車之鑑,給你們一些有用的提示和幫助。關於方向,實在不是普通的我能受的起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