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碾压娱乐圈的奇葩,不靠颜值靠知识!

作为《奇葩说》的一枚忠实粉丝,从第一季追到第五季亲眼看着《奇葩说》从一个小网综变成当红流量大IP。参赛的奇葩也从原来的“参差不齐”“千奇百怪”,变成现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有人说《奇葩说》再也不是原来的奇葩说了,缺乏节目自带的综艺感,所谓奇葩也并不奇葩了,更多的是“枯燥无趣”的知识青年。笔者想说,有趣有综艺感的节目有很多,《奇葩说》从来的定位都不是以“好玩”占领主导,而是观点的碰撞。我们之所以很少在《奇葩说》看见草根,是因为知识分子已经下场做奇葩了!

你看,只要知识分子下场草根很容易就被取代了。高知、高管、高材生,他们读过那么多书、经历过那么多事,真心想取悦观众的话,草根拿什么去PK?市井泼妇般的咆哮吗?

通过《奇葩说》节目的走红,许多不被关注或者从未涉猎娱乐圈的奇葩开始进入娱乐圈。这部分自带知识光环的奇葩,会说话、情商高、幽默不乏味,在语言类综艺节目上完全碾压机械化生产的偶像明星。可以说这部分奇葩的流入成为一股泥石流,冲击了以“傻白甜”为时尚的娱乐圈。

偶像团体低龄化、女明星要保持少女感、男明星要做“小鲜肉”“小奶狗”成为近年来娱乐圈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随着《奇葩说》《吐槽大会》等语言节目的爆红,人们逐渐发现其实语言比广告包装更有感染力。

曾几何时真人秀节目爆红,明星以为观众通过节目能够看到“真实”的自己,能够圈粉赢得观众缘。甚至某些真人秀节目以曝光女明星素颜、作息和饮食来博取眼球,但是被包装出来的明星们被他们“感人”的智商一次又一次招来黑粉,最终真人秀节目不得不做“有剧本”的拍摄,才能保证节目的精彩程度。

不走寻常路的《奇葩说》为娱乐圈贡献了一批“智商担当”“行走的知识库”。看过第五季《奇葩说》的人都知道,教授、博士、名校硕士、高知分子比比皆是,随便找出一个奇葩若是二流本科毕业根本不好意思说自己读过大学。

肖骁作为历经5季的老奇葩,一直以“撒泼”没文化的少奶奶形象屹立于《奇葩说》的舞台。观众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季的肖骁跟以往形象完全不同,不再脏话连篇、撒泼卖惨,真的开始掌握辩论技巧走心辩论。有人说这不是我们原来认识的肖骁,对,这不是原来的肖骁。这是读过很多书以后、和知识分子一起相处之后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脱胎换骨后的肖骁。

知识分子有多厉害?薛兆丰教授可以把枯燥无味的经济学理论说的生动、幽默;哈佛女博士詹青云随便一个引经据典的论据,我需要借助百度才能明白;清华硕士杨奇涵一身江湖气,遭到队友“嫌弃”,却把每场辩论都打得逻辑清晰。

知识分子不仅智商高,情商一样高,只要他们想迎合观众趣味,就一定能收到喜欢。所谓的“书呆子”不过是不读书人的臆想。

奇葩们走红,各类节目通告纷至沓来。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聪明地根据不同节目的特色进行改变,说话滴水不漏情商爆表,甚至主持综艺节目多年的何炅、汪涵也问不出更多“爆点”。反观来到《奇葩说》的男神女神,为了掩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情商堪忧,她们统统选择少说话或者不说话,不仅无聊更加让此人形象干瘪无趣。

我们希望类似于《奇葩说》一样的节目替代华而不实的真人秀,与其看女明星的惺惺作态,不如劝她们多读几本书。

那些天价片酬更应该给教书育人改变世界的知识分子,书生不如戏子、教书不如演戏,不知是我们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