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歡搗鼓機器人的日本,居然研發出了兒童款的機器人面部表情

在開發機器人這條路上,日本簡直是一騎絕塵。

策劃&撰寫:申晨

日本絕對是世界上最喜歡研究機器人的國家,他們開發了不同類型的機器人,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同時機器人的開發水平也一直位列世界前茅。最近,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他們對機器人的喜愛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肢體動作的豐富靈活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對於機器人的想象,而是需要更多的情緒傳達。

這個被稱爲Affeto的機器人,第一代頭部模型是在2011年推出的,現在這個是第二代,相比第一代技術上有着巨大的飛躍。新一代的Affeto擁有兒童般的面部表情,升級後的它最大的改變就是,表達方式更像孩子,有更好和更深的情緒呈現模塊,可以更好地與孩子進行互動。

我們都知道,面部表情是人類最豐富、也是最細微的情緒表達的呈現方式,爲此對Affeto的面部表情研發也是全方面的,研究人員甚至勘察了116種不同的面部穴位以便更精準地瞭解面部情緒的傳遞特徵。一方面,勘察面部穴位是從技術上進行三維測量和運動理解,另一方面也正因爲如此,研究人員發現了面部的變化點是由變形單元支撐的。

也就是說,這些變形單元有助於創造特定的面部扭曲,使機器人更像人,包括了垂下眼瞼,擡起眼瞼,脣部相關的系列動作等。爲此,研發人員通過數學模型測量了這些面部運動,以量化其表面運動模式的數據,併成功地調整了變形單位,使它們能夠在Affetto的臉上呈現精確的面部運動,以便更好地傳遞相關情緒。

但是,技術上獲得進步的同時,改善合成皮膚和施加整體力方面也面臨着不小的挑戰。

研究帶頭人石原尚志表示,“過去Android機器人的面部表達一直存在着黑盒問題,都是模糊、籠統的表達。而這次更精準的技術改善將讓我們有效地控制機器人的面部動作,引入更多細微差別的表情,比如微笑和皺眉。”

回到研究的初衷。事實上,開發Android兒童機器人面部表情是爲了向兩歲左右的孩子展示人表情的多樣性,用於研究社會背景下人類發展的早期階段。

其實過去也有很多類似的嘗試,尤其在第一代Affetto出來後,研究人員一直處於進一步的探索中,試圖瞭解人與機器人之間可能存在的交互深度。但是過去並沒有開發真實的孩子臉部外觀,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交互的研究深度。研究人員希望,有了這個新的兒童機器人頭,能夠對人機交互的深入信息獲取起到最大的啓發作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