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頻頻離職,是員工本人問題?

最近看到一個話題,說數據顯示,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呈現出隨年代越年輕越遞減的趨勢。70後第一份工作,超過4年才換。80後則是3年半。90後變成19個月,95後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辭職。那95後頻頻離職,是員工本人問題麼?

我們先暫且不看這麼問題本身,我們來梳理下離職的原因:

1、外部因素:更好的發展平臺和機會

2、組織內部因素:薪資福利不佳、不滿上司領導風格、缺乏升遷發展機會、工作負荷過重壓力大、不受重視無法發揮才能等。

3、個人因素:家庭因素、人格特質、職業屬性以及個人成就動機因素

以上一個因素中某個點出現時,還不會讓員工離職。但是一旦有幾個點出現時,會較大程度上動搖員工離職的念頭。

很多公司動不動講究狼性文化,但是又不給員工吃肉,只有喝湯。還要像狼一樣作戰。自然員工沒有持續動力。一切狼性文化,都是建立在薪酬富有挑戰性的基礎上。對於95後在短時間內離職的問題,主要看頻率情況,我認爲1-2次短期離職並不能說明員工有什麼問題。現在應屆生搞IT一畢業就30w+,讓很多同齡95後,自然有了很大壓力,比如你拿10w+一年,和你一起畢業的同學人家都是30w+起,在一定程度上讓95後,提前了他們的跳槽計劃。再一個部分95後,家裏條件也不錯,我就見過很多95後,開奔馳,保時捷上班的,人家上班不本身就是業務愛好的,一旦領導動不動罵,和壓力很大時,自然也會促進他換一份工作。畢竟在自由市場,公司不缺候選人,候選人也不缺公司,在沒有較大經濟壓力下,確實走不開時,95後相對羈絆少些,會選擇率性而爲。

那麼問題來了,HR往往面試時,會看一個人工作的穩定性,比如你就在公司呆了幾個月,自然是沒有什麼沉澱的。所以頻繁(大於2次以上)這樣玩,就確實是個人心態上有問題了,滿意的工作一定是有代價的,這點一定要明白。很多人羨慕一些大廠的高薪資,但是忽略了加班的程度,從時薪上來看,並非是很高的。都是靠加班拼出來的。不少人還在職業生涯的前幾年落下了一輩子的身體隱患,這些東西都是看不見的。在加班多時,即使公司支付給你加班費,你都不願意去加班的。可能只有經歷了,纔會明白。

95後短期離職,是市場經濟的促進作用。13年前一個月拿1w+,那是相當不錯的待遇,現在隨便在一線城市地鐵上隨便抓個搞IT人問下,哪個搞IT沒有1w+,所以相對高消費來說,剩不了多少錢的。你去北京中關村,深圳科技園,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中餐、晚餐加起來費用哪個不要40+,這還是普通的消費。所以市場經濟在向前,也加速了95後離職。

有人說,你看人家80後,70後,就很穩定。首先這部分人基本上已經是公司骨幹和管理了,換一家公司對他們成本高,一切都要從頭再來,一切的資源都要重新擴展,能力和口碑也要重新建立,自然不會輕易離職。95後,工作時間短,到哪都是搬磚,在其他條件更優時,自然也加速了他們離職。

我認爲造成這種現象,公司和個人都需要反思,畢竟這是惡性循環。不好的兆頭,公司招一個人,也是有成本的,短期內,公司實際上是虧的,因爲不會立馬有較好的價值產出。對個人來說,也是浪費了時間成本。因爲你乾的不爽,自然會對自己的選擇存在質疑,對自己做的事沒有成就感。同時也會迷茫。公司可以反思在一些員工培訓上和團隊集體上,多花點功夫,同時對薪酬體系更完善,如每年加薪的機制和員工市場價格不要相差太大。更加關注員工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與培養體系,哪怕是一家小公司,幹活只是最基礎的工作。更多讓員工感到在這家公司有更多榮耀和自豪。這個很關鍵。個人可以反思在當下自己要什麼,如果要成長和能力,對於錢,暫時可以輕看些。因爲你能力和成長一旦上來了,後續可以立馬趕超別人的。起點低,加速度才大,更容易實現質的飛躍。市場永遠是價值取向的,你有更多價值,你自然身價高。這點不必擔心。如果你確實更在意錢,那麼也沒辦法,有人願意接盤你時,你就果斷去吧。這也不能說明你的想法和選擇是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必在意別人怎麼看。爲自己的選擇和後續負責任就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