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創業公司老闆拿期權激勵員工,給的工資卻很少?

現在做互聯網創業公司,支出最大的就是員工的的工資,要控制成本,最有效做法就是不給員工那麼高工資,但是要讓員工發揮最大潛力,期權激勵就很重要了,也就是公司項目發展的好,未來上市,你未來的收入就有很大可觀性。期權是長期激勵,以小博大,同時也伴隨風險,那就是這家公司成功的可能性。還有老大的人品。做技術容易被忽悠。前期幫助幹完活,後期想辦法讓你走人。這樣例子很多。還有經常有的公司,在試用期轉正最後一天,告訴你不合適。充分利用了勞動法試用期的空子。你不得不走,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如果給的工資遠低於市場的價格,我建議你多深思熟慮下。永遠記住一句話,錢是衡量價值最好的標準,既然你是個人才,沒理由少給你錢。反之,就是僅僅缺人,過來幹活。那麼你覺得滿足你當下期望,就去,不滿足,就不去。期權是除了正常薪資外的一個激勵措施,不能算到薪酬中,哪怕你跳槽時,說你有期權。HR不是認可的。只有已經在行權階段,才認可。還有就是股票。這些東西是已經擁有價值的東西,會算在你薪酬中。期權沒上市前,僅僅是一張紙,而且就算上市了,也是需要把期權按比例兌換成股票的。

當然期權好處就是,可以篩選出一羣志同道合,同甘共苦的員工。這在阿里巴巴早期18羅漢就是例子。也是一種付出和回報的價值投資,投資自然就有風險。所以也要一份爲二看。如果你僅僅就是想打份工,我建議你還是選現金多的公司,以爲你連物質基礎都沒滿足,還是不要跟着別人瞎鬧騰了。好好上班,拿份不錯收入,也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選擇。如果不就是不甘心打工,就像找志同道合人,一起幹點事情。我覺得在認爲公司有前景,看好項目的基礎上,可以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優秀創業公司能成功的,老闆往往過去踩過很多坑,這些東西促使他每一步都要走的非常小心。第一次出來創業的,還是要慎重,不是說不信任。而是教訓和閱歷一定用花錢和痛苦買的。能承受高風險和高回報,就可以去。要旱澇保收,還有選暫時沒有那麼容易倒閉的公司。當然,我一直認爲,沒有所謂穩定的工作。市場是流動的。穩定本身就是未知的隱患。起碼是工作是這樣。沒有說別的方面穩定本身就是未知的隱患。

在大公司呆久的人,可能經常優越感很強,不要忘了,離開平臺,一切都是0。所以有句話叫,不要錯把平臺當能力。還是多多沉澱,多多讓自己更硬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