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與多項睡眠

談到歷史BUG,開掛贏家。我們始終繞不開一個人: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達芬奇都做了些什麼?

畫雞蛋?畫蒙娜麗莎?畫最後的晚餐?如果只是這麼想,那沒準我們大家都能成爲達芬奇。下圖是達芬奇這一生的主要成就;他真的只是一個人在戰鬥!

當然今天我們不是爲了對他歌功頌德,吹他多牛B的,而是來談一下爲什麼他有這麼多時間精力來做這些事情,並且看起來做的都還十分成功。

達芬奇他爲了這輩子把他喜歡的事情多幹一點,他發明了達芬奇睡眠法

達芬奇睡眠法(Da Vinci sleep),又稱多階段睡眠(Polyphasic_sleep)、Uberman睡眠或多相睡眠,是一種將人類習慣的單次睡眠過程分散成多個睡眠週期進行,以達成減少睡眠時間的睡眠方式。

這樣他每天只需要1.5小時就可以回血了!

我熬夜修仙幾乎要睡一天才能恢復好嘛!

而他利用這種近乎修仙的睡眠方式,節省了大量時間。他用這些省下來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藝術·文學·科技·音樂·醫學·軍事·天文,無所不通,涉獵極廣。



什麼是多項睡眠?

多相睡眠:即將每日集中在夜晚的大塊睡眠時間,分解成20—120min不等的時間單元,拆分睡眠。

如同手機充電一樣,把每天晚上電池的睡前一充,改成了隨用隨充,及時的補充電量。

單從這樣一個假設看,時間利用效率確實高了很多。

手機正在充電的幾個小時內,電流確實做正功,但電池充滿後的充電行爲卻一直在做無用功。可是如果我們在使用手機的時候充電,讓電量始終處於一個較高峯值,自然我們將會在這一行動中節省大量時間。同理,睡眠亦是如此。

​​但換個角度,從我們作爲人這一獨立生物個體的層面看;

我們的自身作息,臟器調節,身體各部的協調配合顯然要比手機精密複雜的多。當我們考慮的因素增多,再回顧節省的時間與個體機能被破壞的程度相比,又是否值得?是不是達芬奇的身體構造機能與正常人不同,使得他能夠熟練使用這種即時性的睡眠方法?



既然我們談到了睡眠方式,不妨追尋本源

睡眠對於人類究竟有什麼作用?

據現代相關醫學實驗可知:睡眠剝奪會對人造成極大的精神負擔,會使人的判斷力下降,學習能力受損,偏頭痛以及增加癲癇發作的風險。

長期且徹底的失眠甚至會導致死亡。雖然人類對睡眠的要求因人而異,在數量上會有出入,但我們仍然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太長時間的徹底失眠會嚴重危及到人類的生命健康。

睡眠對於人類的其他作用:

1.睡眠能高效清除腦內代謝廢物

2.睡眠可以使機體代謝降低,保存能量

3.睡眠能抗氧化和提供對機體氧化損傷後的修復

4.促進發育

上述作用中,第一項我們可以肯定是每個人都不可或缺的生理過程,但第二項功能隨着人類的不斷進化,社會生活質量,物質條件的逐漸優化,則開始變得不再必須。

節約能量對於新生兒確實重要。因爲新生動物有着最大的表面積/體積比,使得熱量散失更爲嚴重。而睡眠則可以降低熱量損失,保存機體能量。

但當動物體型增大,感覺運動能力成熟之後,它能夠從清醒活動中獲得更多好處,因此睡眠時間逐漸減少。所以對於成年人來說,睡眠不再是爲了保存能量而進行的生理活動。



多項睡眠,應因人而異!

如果我們令一位作家,這樣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來嘗試這種方法,我相信可能會收穫好評。

但如果我們讓一位建築工人來嘗試這種方法,我覺得獲得好評的可能幾近於零,因爲試驗者肉體活動造成的損傷需要通過大量的睡眠時間進行修復,而分散的睡眠時間打亂了這一過程,因此我認爲多相睡眠的使用對象應側重於腦力勞動者。

不過從睡眠的第四條作用中,我們可以得知:並非所有的腦力勞動者都適合這樣的方法,比如說還處在身體發育時期的學生,就不適合多相睡眠。

​可現實卻正相反,恰恰是在學生這一羣體中該方法的談論及使用頻率在所有年齡段中居於前列。



有沒有人嘗試多項睡眠?

美國學者,巴克明斯特·福勒。

於20世紀四十年代,按照每6小時小睡30分鐘的方式堅持了兩年。

但逐漸他發現這樣的睡眠方式影響了正常工作與生活,最終在妻子和業務夥伴的壓力下,他不得不恢復到同大多數人一樣的作息習慣當中。

沃茲涅克對實行多相睡眠者,所寫的博客日誌進行了大量的數據分析,發現他們多爲年輕男性,這也許跟年輕男性更願意不惜犧牲健康來追求成功有關。

不少人聲稱多相睡眠讓他們取得了成功,讓他們獲得了種種好處。但細細品讀,不難發現博文中“累”充斥字裏行間。

他們寫下了一些類似的體驗:開始實行多相睡眠之後睡得不好,醒來很困難,常常睡過規定的時間,醒後行動踉蹌,但他們認爲這是“適應期”,在擁有很多時間精力、可以改變人生的美好願景的激勵下,他們仍堅持下去。

然而,不良反應開始進一步發展,接着的一段時間裏,這些人出現了難以控制的嗜睡、體溫異常等一系列身體抵觸反應;

並且一些人因常常睡過規定時間而產生懊悔,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加劇了個人身體健康的惡化。雖然其中一部分人通過一些“維持性活動”,例如大量飲用咖啡等方式來保持清醒,但是這種睡眠方式對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並沒有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提升。

醒着的時間確實多了,但並不能有效地利用。只靠反覆地進行一些活動來熬時間

不過卻很少有人在博客中承認失敗,而往往說要等到更好的時機,例如假期再進行等。

之所以多相睡眠如此被吹捧,我想這與人們對於成功的膜拜與渴望脫不開干係。



多相睡眠是否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使用該方法的歷史名人如下:

達·芬奇,68歲。文藝科樂醫博學多聞,涉獵極廣。他生活在15世紀的歐洲,那時候歐洲人口的平均壽命是40—50歲。

尼古拉·特斯拉 ,86歲。會八國外語,700項專利,詩歌哲學科學都十分精通,他生活在19世紀的美國,當時人均壽命63.3歲。

薩爾瓦多·達利 ,85歲。超現實主義畫家,跨界天才,藝術界印鈔機。生活在20世紀的西班牙,那時人均壽命66.4歲。

​從上述幾位多相睡眠法使用者的壽命來看,好像在壽命的長度,上並沒有受到這種睡眠方法的不良影響,因此我們也不能斷言,說這種方法一定會對人造成身體不可逆的創傷。

對於多相睡眠,如果作爲一種幫人延長獲得每日清醒體驗時間的方法,我是認同的。但要說它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幫助人們獲得成功,這一點我仍抱有懷疑態度。

畢竟對於不同的人來說,10個小時和10個小時是不一樣的。一味的追求時間的長度而忽略的努力的強度以及個人的工作效率,這確實是捨本逐末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