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在阻止頂級企業採用成熟的鏈圈技術?!

要點概述

  • 由於區塊鏈網絡的知識產權最終爲誰所有尚不明朗,如何吸引航運公司一直困擾着 IBM 和 Maersk 的合資企業。
  • 這一挫折引發了人們對私有許可鏈與公有許可鏈可行性的質疑。
  • 像 IBM 和 Maersk 這樣的企業尋求參與區塊鏈網絡,必須採取去中心化的治理結構,並放棄一定程度的控制權,而這正是那些以盈利爲目的的老牌公司所不適應的。

幾個月以來,專家們一直在揣測區塊鏈技術是否能夠提高大型企業的效率和透明度。IBM 和 Maersk 之間的合作是區塊鏈企業採用中最引人注目的案例之一。

今年早些時候,IBM 宣佈將與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 Maersk 聯合成立一家合資企業。

這家合資企業成立的初衷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改善航運供應鏈流程。該公司正在構建一個開放的交易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書面文件可以實現數字化、自動化,文件由相關部門批准,有關各方可以共享有關貨物和運輸計劃的信息,從而提高效率。

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似乎是天作之合,但最近的消息似乎顯示,IBM/Maersk 合資企業面臨着一些意想不到的重大障礙。10 個月後,這一合作關係僅成功地吸引了一家航運公司:來自亞洲的一家名爲 “Pacific International Lines”(PIL,太平船務有限公司)的大型航運公司。

那麼,爲什麼大多數航運公司沒有選擇加入這一革命性的新系統呢?答案很簡單:競爭。實際上,區塊鏈合資企業背後的基礎知識產權屬於 Maersk 和 IBM,後者將 CMA CGM 和 Hapag-Lloyd 等競爭對手的航運公司置於困境。CMA CFM 總經理 Peter Wolf 表示,這兩家航運公司都公開拒絕了區塊鏈解決方案。

“從技術上講,這套由 Maersk 和 IBM 提供的解決方案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但它需要治理才能使其成爲行業平臺,而不僅僅是 Maersk 和 IBM 的平臺。這是我們目前在許多這些項目中看到的弱點,因爲每個項目都聲稱提供了由他們自己控制的行業平臺。這是自相矛盾的。”

採用企業區塊鏈的主要障礙是,需要集中各方建立對去中心化系統的控制。

老牌銀行、航運公司和科技公司面臨的根本問題是不願全盤接受區塊鏈。大多數操作都是在集中式結構下運行,在這種結構下,信息被存儲,並從單個源管理服務。

NASDAQ(納斯達克)計劃部署區塊鏈用於股東大會投票和非上市公司股票發行。Microsoft 和 IBM 對能夠幫助企業改善供應鏈流程的技術很感興趣。而銀行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帶權限的賬本,以便能夠進行更有效、更安全的機構間資金轉移。

所有這些舉措的共同點是,它們強調使用僅涉及內部業務參與者的私有鏈,而不是那些公開、開放和無許可的私有鏈。

與 Maersk 和 IBM 合資企業的情況一樣,一旦給它們帶頭的公司意識到競爭對手對所謂的“行業平臺”並不買賬,並同時懷疑自己的加入可能會被平臺的創建者所利用以增加自身競爭力,這些舉措很可能會土崩瓦解。畢竟,私有帶權賬本可能具有與公有賬本(分佈式節點網絡、共識協議等)相同的許多特徵。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它仍然由賬本的架構師集中控制。他們決定誰有權訪問網絡、控制 IP、並可能創建後門來規避訪問規則。

在這種情況下,很明顯可以看出爲什麼公司希望避免加入由競爭對手構建的私有鏈網絡的原因。

私有鏈與公有鏈

無許可公有鏈和私有許可鏈的主要特徵區別就是允許誰參與網絡的問題。對於許多公司來說,促使他們使用區塊鏈技術的主要動機,就是在許多不同部門和子公司之間,或者在公司和其他合作伙伴公司之間建立一個共享的賬本。就這些情況而言,私有鏈限制了對參與者數量的訪問。這種有限的訪問權限還確保只有業務聯盟中涉及的各方纔會接觸到敏感的公司數據。

私有鏈模型的問題在於,它仍然是集中化的,而且無法利用代幣激勵機制來鼓勵更多參與者加入和構建網絡。

公有鏈包括儘可能多的人,並建立一個全球分佈的開發者社區。比特幣和以太坊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例子,它們由世界各地數千家開發商運營,這些開發商通過使用工作量證明或權益證明共識機制驗證交易記錄來做出貢獻。

儘管看上去,開放的公有鏈可能會危及安全,但實際上,私有鏈更容易受到安全漏洞的影響。這些區塊鏈使用更少的節點,這些節點更加集中,這就放大了單一節點的故障。

由於公有鏈在全球分佈數千個節點之間,因此,公有鏈更難以拆除:需要巨大的算力才能拆除它們

區塊鏈技術的主要價值主張是,它允許多方驗證數據、貨幣、運輸物品等的交易,以防止欺詐或腐敗。私有鏈限制了公衆驗證交易的訪問權限,這意味着數據駐留在一個仍然無法檢測到的位置,並且可以很輕鬆地修改數據。

許多這些公司已經開始發現,如果沒有一個全球社區來爲支持運營和利用區塊鏈做出努力,從本質上來講,他們就只能構建一個較慢的數據庫,該數據庫僅在少數幾方之間運行,而且只能使用 Google Drive、Box 或者其他一些集中式數據共享工具來共享信息

Cisco、Intel 和 JPMorgan Chase(摩根大通) 等公司已經開始將區塊鏈採用計劃推遲到 2020 年,很可能是出於上述的這些原因

利潤驅動的集中式組織會完全接受公有鏈嗎?

這些公司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它們是否會冒險加入一個真正公開、無許可的區塊鏈網絡。

由代幣經濟模型運營的公有鏈爲所有參與者創造了多層價值,使他們能夠從貢獻中獲益。爲了使網絡真正地去中心化,不應由任何人控制,且所有參與者都應該受到同一套成文規則的約束。這在很大程度上與《財富》(Fortune)500 強企業的目標相悖,這些公司陷入了 “爭奪支配地位” 的競賽中,往往會違反或完全規避現行市場體系中管理企業的規則

這並不意味着私有許可鏈的可行性的所有希望都破滅了。然而,如果這樣的區塊鏈網絡要存在並蓬勃發展,則可能需要幾個這樣的網絡(目的是在私有鏈之間製造競爭),並且在每個網絡都必須包含一小羣完全受網絡規則約束的企業。

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區塊鏈領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在這個領域裏,區塊鏈協議(以太坊、EOS、NEO 等)之間存在類似傳統自由市場的 “競爭優勢”。然而,在每個區塊鏈協議中,參與者在一組嚴格的編碼規則下進行協作甚至相互競爭,這些規則被設置爲優先考慮網絡的健康,而非任何參與者的健康。

或許未來採用區塊鏈的行業是像 Maersk、CMA CFM、Hapag-Lloyd 這樣的大型企業,也不都是同一區塊鏈的一部分,實際上它們是較小但相同的區塊鏈網絡中的參與者,而這些區塊鏈網絡多爲較小的航運公司所採用。

換句話說,在當前市場體系中,爭奪主導地位的傳統競爭仍然存在,但仍將存在於區塊鏈網絡之間,而區塊鏈網絡是由較小的航運公司組成。這樣,行業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航運公司就不必放棄對排名第一的公司的任何控制權,同時採用區塊鏈技術,只在競爭對手之間創造更高的效率和透明度,讓它們在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更好地運營。

最終,在宏觀層面上,私有鏈仍然存在集中式實體所面臨的相同缺陷(如安全性、審查阻力、完全透明度的缺乏等)。但是,在微觀層面上,只要所有成員都加入,並受同一套成文規則的約束,這些私有鏈的參與者就可以獲得公有許可鏈提供的許多好處。


原文鏈接:
https://hackernoon.com/ibm-and-maersks-struggles-cast-a-shadow-over-private-blockchains-1892cbc86a1b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