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02|孩子做作业拖拉,怎么办?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完成每个年龄阶段生命发展的任务。

1

前几天,闺蜜吐槽。熊孩子自从上了小学,她恨不得把孩子塞回肚子里。每天磨磨唧唧,非要拖到10点多。这哪是做作业啊?简直就是在作孽!

她问我,“同样的一年级,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做作业不拖拉?”

我告诉她,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不同,做事情的风格就不一样。有的孩子就是急性子,喜欢赶快完成作业,可以去玩别的。有的孩子就是慢性子,做点事慢慢悠悠。这是遗传,很难改变。

“啊?那可怎么办啊?现在才一年级啊!”想想漫漫读书路,闺蜜感觉眼前一片漆黑。

我拍拍她的肩,安慰她。办法总比困难多。

2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问题,一定先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拉一般有以下原因∶

(1)孩子对所做的事不感兴趣

孩子对某个学科不感兴趣,做作业就没有动力。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逃避。

(2)孩子没有意识到后果

他认为晚点做作业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明天能交就可以了。却不明白缩短睡眠时间,会影响第二天上课质量。

(3)孩子没有时间概念

一放学,他觉得反正时间还早,玩一会再做也没关系。结果,时间就不知不觉溜走了。

(4)孩子故意拖拉,表示默默反抗

如果父母和孩子关系不太好,孩子会用拖延来表示无声的反抗。

(5)孩子不知道正确学习的方法

小学的学习和幼儿园的游戏是完全不同的,孩子一时间不适应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最核心的原因,在于父母错误的应对方式,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

如果你每天不停地催促他完成作业,表现得比他着急多了。他就会有种感觉∶既然是你的事,我干嘛这么起劲?

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你要舍得让他自己承担现实后果。孩子为避免再次承担痛苦的后果,就会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所改变。

我舅妈是大学教授,育儿有方。她儿子从复旦大学毕业以后,在外企工作了两年。后来自己辞职下海创业,公司发展也很好。

有一次,我向舅妈讨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业。

她说,其实儿子不是一开始就那么自觉的。

记得儿子第一天上学回家做作业,也是拖拖拉拉,写写停停,磨蹭到十点还没做完。舅妈故意没有催促。

孩子困了,想睡觉了。可是作业没完成,他就向妈妈求救。

舅妈说,做作业是你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你自己估计一下,还需要多久可以完成,再想想有什么办法吧!

他想了想,决定早上5点半起来做作业,一个小时之内完成没有问题。

舅妈就让他自己设置好闹钟,第二天早上起来做作业。

外甥准时起床,作业是完成了。可是,因为起得太早了,这一整天他上课都没什么精神,感觉难受极了。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拖拉了。每天回家马上做作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应对方式,会有助于孩子改善做作业拖拉的状况。

3

如果孩子做作业拖拉了,你会怎么和他沟通呢?

不妨先回放一下,我们自己的日常反应模式。是不是看到他磨磨唧唧就气不打一出来啊?

“你怎么还没做完啊?”

“这么点题目做到现在,真是笨!”

“你在干嘛啊?小祖宗!”

也许说这些话的时候,你觉得骂出来心里舒服了,可是结果怎样呢?孩子不但不会加快速度,反而在内心播下怨恨的种子。

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改变语言模式。以后遇到孩子拖拉,你不妨换换询问的方式。

比如,

“妈妈小时候刚刚开始做作业时,也不太适应,也有些慢的,后来就好起来了。”(表达同理心,表示理解)

“如果有一天,你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作业,你觉得那一天会有什么不一样吗?”(启发孩子美好的愿景,有动力去改变)

“想要顺利的完成作业,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些天里,哪一次你觉得作业完成得比较顺利?”(回忆完成作业的经历,有助内化成功体验)

“如果要给今天你完成作业的情况,打个分数十分是最好,1分是很不好,你觉得今天是几分?”(学习是自己的事,要学会自我评价)

尽量不要说“负能量”的话,要多说“赋能量”的话。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4

  除了改变语言模式,父母还可以具体做什么?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自己承担,拖拉的后果。

你可以将做作业的时间分割成 20 分钟一个单位,每个单位间休息 5 分钟,降低他保持长时注意的难度,提高他的信心。

(2)父母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享受不拖拉的价值

多说些赞许鼓励的话,比如“同样词语抄写,今天比昨天快了五分钟,有进步。”

比如,孩子作业及时完成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

教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流程。

比如,帮助他在作业开始前计划好科目的先后顺序,做完一个科目时才可以开始做另一个科目。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完成每个年龄阶段生命发展的任务。

孩子做作业拖拉,就是孩子在当下的生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果我们考虑的是该如何给予孩子帮助,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因为一旦转变了视角,孩子的问题就变成了共同成长的机会。

愿我们珍惜每一次成长的机会。


hi,我是JK不二子,简书签约作者,少儿心理咨询师,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曾从事语文教学十年,后创业十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和写作。版权合作事宜请联系行距文化:[email protect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