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午後的"喜悅"

午後,微雨。島上的冬天,有點溼冷。

仍然出門,帶着期待,因爲有一場讀書會。

1.遇見“遇見”

我們的讀書會,其實成立很久了。

去年春天,幾個人說起,成立一個讀書會吧。說了幾天,4月1日,確定了名字,叫“遇見”。爲什麼是“遇見”呢?因爲:

遇見熟悉的你/遇見陌生的你/遇見熟悉又陌生的自己

遇見不同的書,不同的你/遇見觸動、清晰、明朗、溫暖

因爲讀書,我們相遇/因爲遇見,我們在這裏!

邀請詞也寫了:請帶上喜歡的書和願意敞開的自己,分享你的遇見。“遇見”讀書會,歡迎你來分享!

這個讀書會,在綠蟻新醅酒的時候紅泥小火爐,在仲夏之日分享唐詩,在七夕之時分享元曲。今日,遇見的是書和一場共讀。

2.遇見一本書

推薦的這本,是最近在讀的《陪一顆心長大》,選取的是這則,《擁抱孩子的時候,也擁抱我們自己》。

爲什麼是這本書?一是這本書小而美。每個篇幅不長,由一兩個生活事件組成,兩篇組成一個主題,閱讀不會疲倦,但短短的一程閱讀中,也很能有觸動和思考,以及抵達內心的感受。

二是這是兩個爸爸合寫的書。那天,聽一個朋友笑談,家庭裏,還是媽媽付出比較多,因爲媽媽沒有爸爸這麼狠心。當然,狠心是打引號的。可能,爸爸更多承擔外部事務以及投入事業的發展,所以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相對少一些。我們平時的育兒交流,還是老母親們居多。那麼,可以讀讀爸爸們的角度,看看他們的感受以及做法。

三是這兩個爸爸都是資深的心理諮詢師。這本書裏的案例,取自生活,但是所說的話以及行爲都有心理學的理論支撐。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爲什麼這麼說,爲什麼這麼做。很多事件,我們日常也會碰到,很多方法,可以學習和操作。而且,即使還不是父母,即使孩子已經很大,這些方式背後的信念仍然是相通的。

3.遇見場域的能量

一個人讀書,會讀到會心一笑,也會讀到若有所思,而一羣人讀書,會讀到不同的角度,會讀到碰撞的火花,也會讓會心一笑更加喜悅,讓若有所思豁然開朗。

因爲誤會了讀書會是親子活動,我們來了一個叫“喜悅”的孩子,6個月大。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參加了讀書會。

其中一段,“剛當爸爸的那幾個月,常常覺得自己照顧女兒照顧得很遜,女兒可愛逗趣的時候我當然很享受,可是女兒哭鬧的時候,總是需要夫人出馬解救我。……”正好是喜悅的爸爸讀到。他說,這段話,就像是我寫出來的一樣。這段話後續,作者講到怎麼應對這種情況,“困難挑戰來了,就是集結資源想辦法的時機到了!既然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於是在大女兒七個月大的時候,我發動了一個新的練習——當我照顧着女兒的時候,我心裏想‘當我照顧着你的同時,也似乎愛着自己心裏的孩子’。"

我說,這其實也是一個方法。孩子身上的很多狀況,或者說引起我們情緒的點,實際上就在我們內心,只是那一刻,被激發,由此投射在孩子身上了。我們可以藉由照顧孩子,看見自己。

這個“看見自己”的點,很多人也感受到了。

從和孩子的相處,也說到和父母的相處。

方和我們分享的是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感受,年輕的時候,對於父母的嘮叨或許會有厭煩,但現在心裏充滿感恩,會想着反饋和回報,這樣想的時候,內心會很溫暖。

袁袁說,因爲曾經的體驗,所以現在很認同父母的嘮叨,覺得有父母嘮叨很幸福。

很多感受,來自於經歷,來自於體驗。所以,關係中,特別是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這些很貼近的關係裏,道理有時候很難抵達,只有體驗和感受纔會影響內心。生命中的有些體驗,是痛苦的,有些是快樂的,這些體驗,我們很難選擇,但是可以選擇的是,體驗之後重新的出發點和能量方向。

戴姐說到感觸深的是其中的一個詞,同理。被同理的作者感覺到被懂得,被接住了。然後就討論“同理”這個詞彙,什麼是同理?理解是第一層,第二層是感同身受,如果再要強調一下,這個“感同身受”是真實和真誠的。同理實際上很難,但可以不斷向“同理”前行。在同理別人的時候,會有一種變化發生,不是改變了對方什麼,而是你改變了,會影響到對方,從而關係的品質會有變化。

書裏有一段“同理”很精彩,爸爸對怕黑的四歲女兒說:“你本來坐在車子裏,可是剛剛一醒來睜開眼睛,卻發現自己在黑黑的房間裏,沒有爸爸,沒有媽媽,所以你很害怕,有一點嚇到,是嗎?”這是一次簡單和到位的同理。在“所以”之前,是對孩子所處狀況的客觀描述,平實、具體、細緻。“所以”之後,就是對孩子感受的同理。這段話,讓四女的小小女兒從哭泣中安靜下來,因爲被懂得了,被看見,於是就有了承接和理解。

榮耀說,有時候,看到這些文字,覺得方法很好,但是會有後悔,孩子已經足夠大,他小的時候,怎麼沒有用這樣的方法。

感覺,這是我們很多人會有的“後悔”。當過了時間點,又看到這個時間點可以用的方法時,就會想,怎麼不早一點用呢?

我說,其實那個時候,你已經做出了你能夠做出的最好選擇,給到了孩子你可以給出的最好支持。後悔是一種情緒,陷入其中會不舒服,但它有一種正面的意義,就是促發更好。那麼,我們調整這種情緒,讓它稍微斷一下,然後疏通自己,繼續向前。

最後,大家做了屬於自己的總結:

——無心插柳,感同身受,獲益匪淺。

——不斷完善自己,發現美好。

——夫妻關係,要表達。

——抱抱自己。

——感覺很溫暖,心裏某個角落的柔軟被喚醒。

——內心被溫暖和喚醒。

……

總結都很精彩,而且有具體的闡述,這裏只作簡單記錄了。未盡之言,可以補充。

4.遇見自己

爲什麼說遇見自己?很早之前,看過一個觀點,說是讀書,其實讀的都是已經知道的東西,你不知道的東西,或者不認可的東西是不可能讀到的。這確實是閱讀的基礎點,但可以拓展的是,這個知道,不只是知識,還有潛意識裏的信念。讀書,可以讓信念加深或者延展。

讀書是這樣,交流和溝通也是這樣。

在這場共讀中,我們遇見那個內心的自己,讓可以溫暖的地方更加溫暖,讓可以清晰的地方更加清晰,也在溫暖和清晰裏,讓一些平時積存的小小情緒顯現、清理和化解。

遇見自己,爲了什麼?我感覺是接納。

一路走來,帶着內在的父母和孩子,會有很多不接納,有些是因爲做不到,有些是因爲比較匱乏。在遇見自己的過程中,接納這個做不到以及這份匱乏,但依然情緒安穩,那麼就是和自己真正地握手言和了。

5.遇見“喜悅”

因爲遇見書,遇見不同人帶來的能量,遇見自己,由此,也有了一份喜悅。

喜悅小姑娘是誤打誤撞來到這個讀書會的,整個過程,她都很乖巧,依偎着爸爸或媽媽,拿着小物件玩,或者甜甜入睡。

這個午後,我們遇見了喜悅姑娘,也遇見了我們各自的一份喜悅:專注而平和,聚焦各自的內心,分享感受,喜悅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