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正向命題

午後,灌了一杯涼水,胃有點不舒服。

下午,第二場讀書會。帶着這點不舒服,到了“木棉花開”。

同樣的長桌,漸變色藍染的桌布,水果和點心。花和茶都有了不同,剛剛收拾好的水仙,桃紅和白相間的花束,泡茶之前,茶葉在小火上幹蒸,茶香緩緩溢出。參加讀書會的朋友很多都是新的,陸續前來。

今天選取的是《陪一顆心長大》這本書裏的另一篇,《帶着祝福的視野,接上孩子的力量》。在這個篇章裏,遇見了故事的正向命名。

1.堅持度高

作者用了“堅持度高”這詞,我們一般用的詞,叫做固執,或者執拗。

小蔓和爸爸有一個假日活動的約定,但是因爲哥哥頭痛,需要爸爸去學校裏接,這樣就不能履行原來的約定了。小蔓由此陷入了情緒,在馬路上放聲大哭。

一般的做法是什麼?必定是指責,內容可以有很多,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不是不帶你去,是哥哥生病了;你應該理解爸爸,我也沒有辦法;在馬上路上哭多難看,多丟人……

這個爸爸沒有,他接住了女兒的情緒。因爲他懂得,這是“不公平”的,女兒準備迎接的“好經驗”無緣無故地不見了,況且早上很努力,沒有做錯事,卻要迎來深深的失落。

因爲懂得,他給出了一個正向命名,即堅持度高。

堅持度高的孩子,很難放棄表達自己的聲音,常會一直“努力地要”。另一個作者解讀這份堅持度的時候說,堅持度高的孩子,可能與人溝通協調互動上,有不少需要補足的能力才得以適應,但同時堅持度高的孩子,長大以後,很有機會因爲能堅持、敢堅持,而活出有味道的人生。

當用這個詞彙替代“不懂事、不識大體”的說法時,孩子的情緒被照顧,父母的焦慮會緩解,彼此對於事情的解讀走向積極,也由此有了化解情緒和處理問題的空間。故事裏的女兒,最後愉快地攜手爸爸去接了哥哥。

分享中,有老師也講到對於這點的理解,大多數事情,都有正向的一面,要學會看到這些正面的意義。看到正面,不代表需要回避負面引發的情緒,情緒都是正確真實可靠的,但可以接納情緒,然後找到事情的正向命名。

2.純真飽滿度高

純真飽滿度高是什麼?作者的解讀是,神經很大條的孩子,長大以後,純真的飽滿度是最高的。而且純真飽滿度高的孩子,能夠專心地享受一件事,不太能同時做好多件事,但是,可以完完全全的,愛一個人,喜歡一種食物,享受一個角落……

碰到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好嗎?但實際上,他的想法會比較單純,考慮會比較單一,也會比較容易粗心,或者丟三落四。和這樣的孩子相處,或許是舒服的,但如果這是你的孩子,每天需要面對他的作業,一直需要面對考試成績,父母會不會就比較容易陷入焦慮?

這是負面解讀了。再轉過來,就是有這些特點的孩子,實際上只是純真的飽滿度很高,如果能遇到支持和鼓勵,人生會比較容易快樂,不彆扭、不糾結、簡簡單單、純粹安樂。

因爲這個命名,作者對一位小女孩和女孩的媽媽送出了帶着敬意和祝福的命名。

大家都對收尾的這句“人其實不怕辛苦,怕的是,自己辛苦,沒有人懂”比較有觸動。辛苦是什麼,很多是身體上的,不被懂是什麼,是情感上的。如果辛苦而不被懂,就會有委屈和不平、有抱怨和憤怒,對內,會在身體器官上顯化,對外,就會在人際關係上顯化。

帶着敬意、帶着祝福的命名,讓人即使辛苦,但內心不會孤單。這份祝福,可以給別人,也可以給自己。

3.快速移動的能力

書中描述了一個分享的場合,分享的姑娘說:“我很容易分心……”

諮詢師說,“等一下……”

感覺這個“等一下”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

“等一下。別人可以說我們分心,我們不用跟自己說我很容易分心。什麼叫分心?分心的意思,是有能力快速地從上一個主題那裏,移動到當下最關注的這裏。能快速地移動到最關注的當下,是一份珍貴的能力。如果我們失去了移動到當下的能力,我們就很容易困在人生的苦裏,拔不出來。所以,你可以和自己說,是的,我有能力可以快速地從前一刻的那裏,移動到這一刻的當下。”

這裏的重新命名,就是把“分心”命名爲快速移動的能力。那麼,正向命名,是否是一種自欺欺人呢?這裏,命名本身其實是和內心的一份連結,在一個負面的命名裏,能量是卡住的,是無法順暢向前流動的,而從事情裏看到它的正面意義,給予一個正面的命名,其實是讓內心有了鬆動,能量再次得以流動。

事情確實還是這件事情,但重新命名,是對於事情的重新解讀。如果可以讓自己從負面情緒抽離,可以重新獲得鬆動和能量,爲什麼不呢?

4.最好的安排

來的時候,戴姐因爲明天一個重要的活動,急需一份禮物。她寫好了卡片,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這裏,不經意中看到,帶着新年紅,很適合送出,她說這是最好的安排。

開始的介紹環節,有一個問題,爲什麼來讀書會,對讀書會有怎樣的期待?她們說,有好奇,想在書裏靜下來,想讓下午的一段時間因爲讀書變得有點意義,想給改變和充實找到一個開始,或者,想純粹地和書有一份新的遇見。還有一位媽媽,帶着初三的女兒,進入這個讀書的氛圍。

總結的時候,大家有了新的感受。

——喜歡聊天的氛圍,喜歡高質量的聊天,收穫蠻多的,對於親子關係和其他關係,都覺得有幫助。

——行走的路上,有時候會走過一段黑暗,讀書就是火炬,而一羣人讀書,會讓光芒更盛。

——一邊讀書一邊想別的事情,感覺自己在親子關係中已經做了很多,改變很多,也還可以做更多,也努力做好自己。

——自己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書上說要蹲下來和孩子交流),我是覺得我是蹲着的,成年的兒子是站着的,我需要跟上孩子的視野和節奏。之前沒有勇氣走進讀書,今天,感覺這個氛圍,讓讀書這件事情變得快樂。

——想和媽媽多交流,把放在心裏的話表達出來。

而我的胃疼,感覺已經走很久了。

一旁,榮耀和袁袁在縫製東西。

……

短短的一程讀書,有點意猶未盡。這個過程,或許內心在悄悄發生變化;或許在分享的時候,表達出了那個沒有被看見或者不夠清晰的自己;或許從別人的分享中遇見了不同的角度;或許,這些都沒有發生……但是,一定,已經在走向發生的路上了。

因爲,我們也可以給今天的讀書會做個正向命名:最好的安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