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無問西東》觀後感

文/陽光

這個時代從來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需要發自內心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講述的是存留真心善待他人,獲得真實自己的故事。電影採取倒敘手法,穿插講述四個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幾十年。

吳嶺瀾清華學子,擅長文科卻選擇理科,因爲大家都說理科生做的事情用處大。

校長梅貽琦看着這個語文與英語都得滿分,而物理卻不及格的學生居然要選擇讀理科,不解地問:“你爲什麼要學理科?”

吳嶺瀾說:“因爲別人都說讀理科將來用處大……”

言外之意,反正學什麼都是學,那就學那個有用的。

面對固執而迷茫的求學者吳嶺瀾,梅貽琦校長沒有強求改變他的思想,而是給他倒了一杯茶。

校長問:求學的目的是什麼?

吳嶺瀾說:他覺得不管學什麼,他只要在學習,把自己交個書本,心裏就是踏實。

校長又問:什麼是真實?吳嶺瀾感到不解!

梅校長說:人把自己置身忙碌當中, 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什麼是真實?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在當泰戈爾到清華訪問時,吳嶺瀾聽了演講,真正切實的感受到傑出的學者站在那裏是那麼的自信篤定,泰戈爾講述真實的自己是多麼的重要。

他站在那裏和梅校長用堅定的眼神對視,點頭,像是立刻頓悟。

而在吳嶺瀾,明白思考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時,他當起了清華的老師,遇到富家子弟沈光耀,用他曾經在梅校長那獲得的真諦,將真實的自己傳承下去。

沈光耀一開始就有從軍的想法,卻因遭到母親反對,放棄從軍。最後在日軍轟炸時,看到小山的離去,同胞被炸的四分五裂,心裏從軍的想法再次被激起。

是的,他瞞着家人從軍。聽從他心,行他所想。以“赴一場盛宴”的態度去“赴一場劫難”。

從軍期間他會駕着戰機,給平民窟的孩子送去吃的。孩子們每次看到戰機來時,都說晃晃來了,用他的善意帶給了又一代人的希望。

陳鵬自幼孤兒,在晃晃的善意下成長,很多年以後,當陳鵬和王敏佳說起時,才明白當初被善良傳承的人是陳鵬,那個從小光着身子被大孩子抱着去搶食物的人是他。

王敏佳,陳鵬和李想,三者在清華求學,關係甚好,同一個老師,許伯平。當他們去看老師時,發現師母對老師又打又罵。

王敏佳和李想一起寫一封警告信給師母,最後被師母發現,到醫院對敏佳進行批鬥。當被問還有誰參與這封信時,李想的膽小和怯弱的眼神,讓敏佳主動承認:“信是我一個人寫的,我拿了其它人的報告,字跡是拓印的。"

事後敏佳被調查,被批判,而李想爲了自己支邊的名額,讓敏佳一人承受。

原本陳鵬打算照顧王敏佳,放棄學校提供的好的工作,卻看到王敏佳和李想坐在醫院草坪上“扎針”,心灰意冷。回到學校接受了工作。

當王敏佳被批鬥時,陳鵬在研究所感到不安,丟在工作就去找她,發現王敏佳大雨中躺在操場,被打的血肉模糊,臉上全是傷和血。

在大雨中,陳鵬刨坑準備埋葬王敏佳,而此時王敏佳醒了過來。

陳鵬對王敏佳說: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

之後他們把坑填滿,立下王敏佳的墓碑。第二天,陳鵬找到李想,一起到王敏佳墓碑前.....

陳鵬抓着李想的衣領說:你怪她沒有對你真實,你給她對你真實的力量了嗎?

之後扯着李想的衣領說: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對以後的人好吧。

李想帶着慚愧和悲慟奔赴西藏置辦,在奔赴西藏支邊的路上與其他兩位同事迷路了,李想把所有的食物都留給了兩位同事,一個人去尋找搜救隊,大雪瀰漫埋藏了道路,分不清東南西北,萬幸的是李想找到救援隊,並將其他兩名同事的位置告訴了搜救隊,他卻被活活的餓死了,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懷揣着歉疚的說到: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而張果果的父母就是被李想救助的人。

張果果的父親對他說:兒子我們對你就只有兩個要求,健康和開心,可是這兩年你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了,什麼事情都放在心裏,不願意說了。

張果果的確承受的很多,職場上的鬥爭,內心世界的真實。Rotert對果果說過:想讓果果告訴他一些關於David工作上的罪狀,好把David趕出公司。

David是果果的直屬上司,可對果果來說,無論David做的如何,他都不想舉報他。

最後他還是對Rotert說:我不能幫你,因爲我和他們不一樣。他的善良告訴他要做個真實的人。

本打算用商業合作來資助四胞胎的,可他的內心有個聲音告訴他,不能。

所以他自費資助四胞胎,給他們租房子,替家人找好工作。四胞胎的姑姑看到這裏時,她從包裏拿出盒子對張總說到:我們想見你就是想把這個送給你,四隻胎毛筆。

那一瞬間,我想果果的內心是高興的,是幸福的。

這個時代從來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需要發自內心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用現代張果果的故事開頭與結尾傳承一個“真實”人的情感。

在這個碎片化,利益化的時代,每個人都在被利益薰陶着,又能有幾個人能夠做到聽從我心,無問西東呢?每個人都很忙,忙着生活,忙着學習,可這些都是他們想要的嗎?答案未必是。

可這個世界上,卻有這樣的一些人,清晰的知道着,自己該有什麼樣的生活。或許在別人眼裏,覺得他們無所事事,浪費生命,可他們自己心裏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作爲,他們快樂,勇敢,不在乎別人眼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所以說,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裏,保持着自己想法的人,是多麼的可貴。

人生在世,歲月漫長,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的人,大概會是人生贏家。

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你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是否你還會在意那些世俗要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

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我的人生,我想我會放棄這個瞭解的機會。

因爲我想做我想做的事情,遵循內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就如同你有一杯水,接下來你要幹嘛?

有人會回答喝掉或倒掉,也有人選擇放下,對他置之不理。

答案很簡單,你要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水沒關。

這杯水,可以是我們的工作、是我們的專業,是我們的學校,總之,是我們現有的東西,可是,多少人都只是盯着這杯水,而忘記了自己真正生活的目的。

的確,當你有杯水的時候,你完全可以放下,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跑去追去放肆去流浪去走南闖北,而不是因爲一杯水,而停止了步伐,限制了你有的界限。

生命既然有無數的可能,那麼,爲何要一杯水限制自己的步伐呢。

願你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