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投資家的20年

之前在噹噹網上買過楊天南《一個投資家的20年》的電子版,但由於種種原因,只是讀了其中少許的幾個段落。直到上個月讀了楊天南翻譯的《戴維斯王朝》,對其翻譯的文筆非常欣賞,於是從圖書館借了他所著的這本《一個投資家的20年》紙質書。

這本書其實是一本文集,楊天南在2007年-2017年的10年之間,開設了一個以100萬元人民幣投資股市的模擬實盤,每月發佈一次持倉淨值並撰寫一篇有關於投資的文章。且不論投資收益如何,能在工作之餘,每個月撰寫一篇高質量的投資文章這件事本身,我覺得就是相當了不起的。十年過去了,當初的100萬,如今變成了1050萬,實現了10年10倍的好成績。

也許這十年十倍的收益,並不像2007年和2015年牛市中那樣幾個月就能翻數番的暴富故事那樣吸引人,但是,當熊市來臨時,當初的那些暴富神話大都瞬間破滅了。能夠長久地屹立於這個市場,經過長時間的考驗並最終勝出的人,才真正值得尊敬。畢竟股市中有句老話:“一年5倍者如過江之鯽,五年1倍者如漏網之魚。”

那麼,你肯定會迫不及待地打斷我:“這些我都知道,這本書裏到底有什麼硬貨?!”

好遺憾,這本書中並沒有什麼獨門祕籍教給我們如何“慧眼識珠”,找到並抓住“大牛股”,反而粗粗看去,滿書都是濃濃的“雞湯味”。但是你別說,“雞湯味”雖然濃了點兒,但這“雞湯”煲的,不光喝下去味道不錯,如果仔細品品,其中也確實有“料”。

當然,每個人由於年齡、閱歷和對投資的認識的不同,可能會從這本書中得出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的觀點和結論(誰叫這是一大碗“調和衆口”的雞湯呢!)。所以,我以下的看法也僅是自己的一些觀點,權當拋磚引玉。

首先,這本書中其實很多篇章,都詮釋了一句話,那就是“偉大是熬出來的”。這100萬模擬實盤建立在人人皆爲股瘋的2007年大牛市半山腰上,其後發生了什麼,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是2008-2014極爲漫長慘烈的6年熊市。翻看楊天南在這6年中的文章,有對熊市的調侃,有無奈,也有若隱若現的對牛市的深深渴望。直到2014年年中,楊還在文章中發問,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2014年底即爲一輪牛市的啓動期)。如果不是楊的實盤中還配置有美股和港股,相信數據肯定更難看,說不定連專欄都寫不下去了。但難得的是“堅持”二字,至少楊在這個100萬起步的實盤中做到了,勝利的戰果終於在茫茫的漫長黑夜後如期到來。

再者,“知行合一”學陽明。王陽明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大聖人,我們大概是都做不了這樣的聖賢,但“知行合一”,每個人都很有必要學一學。在上文提到的6年熊市中,滿盤皆綠,有一個板塊卻一枝獨秀,那就是“中小創”。由於市值小,好操作,所以當年很多“中小創”股票創出了連板漲停,短時間內翻幾番的神話。楊作爲專業投資者,自然對這個市場中發生的一切洞若觀火。面對這樣的“神創板”行情。楊一直持懷疑態度,並在自己的文章中明確地表達了這一看法。他的實盤中,也從未出現過這些“牛股”的身影。“你可以學巴菲特,也可以學索羅斯,因爲他們都成功了。但你不能看見巴菲特賺錢時就去學巴菲特,看到索羅斯賺錢時就去學索羅斯,如果這樣,那你大抵是要破產的。”楊在自己的文章中意味深長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很欣賞他的觀點。畢竟股市中賺錢的方法有很多,成功的路也不止一條,做好了哪一種,都有成功的可能。怕就怕“知”和“行”割裂開來,只想着賺快錢,卻早已忘了初心。

作爲一位“老母親”,書中幾篇關於少年財商教育的文章激起了我的極大興趣。我特別同意楊天南的一個觀點,我們的孩子們所面臨的社會競爭,早已不是一代人的競爭,而是家族兩代人、幾代人的競爭。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裏,一定要從小樹立起孩子對於財富、理財的概念和知識。雖然不見的能夠讓孩子在走上社會時就變得多麼富有,但這些知識一定會讓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少走不少彎路。楊在自己的兒子10歲時爲其投資了10萬港元,並註明如果年化16%,那麼到孩子大學畢業時,這筆錢已有200萬之多。且不論到底是否到時這10萬元能夠如期變成這一筆“鉅款”,單說這筆長期投資本身,恐怕就是對子女的長期投資理念的最好啓蒙。

以上就是我從這本書中得出的對於我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三點想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楊天南的書中肯定還有許多值得發掘的“金子”,需要讀者自己去發現,去思考。例如我在書中得知段永平當年競拍巴菲特午餐的網名竟然是“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我很喜歡,當即分享給了家中的小朋友。謹以書中的一句話結束本文:

“只管播種,莫問收成;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切水到渠成最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