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讀財報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的作者唐朝,是一位投身股市多年的70後股民,通過自己的勤奮學習,在股市投資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這本書是他出版的第一本書,以茅臺年報爲例,從普通投資者的角度對於企業年報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解釋,是一本非常好的企業分析入門書籍。

我在此對於本書的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分析方法做一個簡要的梳理。

一. 貨幣資金:看合併資產負債表

現金流量表展示了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科目裏“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變化過程。

企業貨幣資金的三大來源:

1. 發售股票、舉債

2. 出售資產、業務部門

3. 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持續大於流出。

貨幣資金可能蘊含風險包括:

1. 貨幣資金餘額比短期負債小很多。->短期償債危機

2. 貨幣資金充裕,卻借了很多有息或者高息負債。->資金虛構、凍結、被大股東佔用。

3. 定期存款很多,其他貨幣資金很多,流動資金嚴重缺乏。(見2)

4. 其他貨幣資金數額巨大但無合理解釋。見(2)



二. 經營相關資產

增值稅的計算公式: 例如產品價格爲800元,則其增值稅=(800/1.17)x 0.17

在資產負債表的應交稅費科目中, 包含代收的增值稅。 但利潤表裏的人營業收入,是不記錄增值稅的。

1. 應收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優於企業開出的商業承兌匯票。

相關概念: 貼現、轉貼現、貼現率、再貼現。

貼現:銀行出借資金

轉貼現:銀行間獲取資金手段

再貼現:央行提供資金支持的行爲

貼現率:一般不會超過現行貸款利率。

關注非金融企業報表裏由於正常經營規模不匹配的應收票據。

2. 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過多(尤其是長期的應收款)有成爲壞賬的可能。

如果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處於競爭激烈的行業中,本行業有沒有先款後貨或現款現貨的習俗,那麼極低的應收款也可能意味着收入造假(見當年藍田造假案)

應收帳款的壞賬計提,如標準嚴格是好事,但如果從嚴放寬(美化當年利潤),由寬到嚴(妄圖美化來年利潤)要引起注意。

總之,若公司突然改變會計準則,一定要非常注意。

典型造假套路:a. 找筆錢沖銷應收帳款,後變爲預付款或存貨。

b. 找筆錢沖銷應收賬款,利用在建工程,購買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吧錢流出,然後功過這就,攤銷,減值來消滅這筆賬。

3. 預付賬款

a. 長時間掛賬的預付款->目的可能是挪用上市公司資金

b. 以預付名義流出->再以營收流入->虛增利潤

解決方案; 持續關注公司歷年預付款佔營業收入或營業成本比重。

4. 其他應收款:

其他應收款與其他應付款科目金額應該很小。

警惕: 企業賬上沒錢,但有大量應收款,應懷疑造假。

5. 長期應收款:

由融資租賃(例如出租建築工程設備),或遞延方式分期收款(分期付款且欠款有利息)產生。

6. 存貨

風險: a. 存貨不計提跌價準備。

b. 存貨大量增加->虛增收入和利潤(資金通過採購流出再通過銷售流回)

c. 提高毛利潤(增加規模化生產->增加庫存)



三. 生產相關資產

1. 固定資產

要計提折舊;年末要減值測試;折舊方法多樣;折舊並不意味資產真的損失(例如水電大壩,公司購買的學區房等);

好企業傾向於快速折舊->利潤後延、納稅後延;

壞企業拉長折舊時間->減少當期費用,美化當期利潤->提前交稅。

2. 在建工程

無需計提折舊。

3. 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攤銷;固定資產->折舊;

研發支出計爲“費用"->減少當期稅費;

研發支出計爲“無形資產”->增加資產

4. 商譽

沒有進行過收購的企業,商譽爲0.

商譽不用攤銷,但要每年做減值測試。如做了減值計提,以後也不能再轉回來。

5. 長期待攤費用。

定義:對固定資產的改良,已支出但功效持續一年以上。

而對於固定資產的的修理費要計入當期費用,從利潤表扣除。

警惕: 將費用放入長期待攤(僞裝成資產)->增加當期利潤->增加當期稅收。

長期待攤費用客戶沒有任何變現價值,數字越大,企業資產質量越差。

6.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

遞延所得稅負債->相當於得到稅務局的無息貸款;

地延所得稅資產->資金被稅務局佔用;

按稅法及相關規定計算的當期所得稅/25% = 稅務局認定的當年企業稅前利潤 (1)

*25%:我國所得稅率

(1)的數字應與公司淨利潤保持相對穩定的比例。(歷年)



四.投資相關資產

1. 交易性金融資產

可關注“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權情況”表。

2. 持有至到期投資

攤餘成本計算法:

投資收益=期初攤餘成本餘額x實際利率

tips: 本期已回收成本=現金流入(實際收到的利息)-投資收益(應該收到的利息)

投資收益計入利潤表

攤餘成本餘額計入資產負債表的“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

折現的計算。如無風險年息10%。那麼後年今天的105萬等價於今天的105/1.1/1.1=86.78萬元。

3種值得警惕情況:

(1)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大額減值。->之前虛增資產而後毀屍滅跡

(2)減值的轉回->美化當期利潤。

(3)與以公允價值計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進行重新分類。->兩者差額會計入資產負債表的資本公積->改變會計政策應注意。

3.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初始成本=買入成本+交易費用

另:與此不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交易費用會直接從當期利潤表中扣除。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淨資產,不影響利潤,計入資本公積的變動。等賣出時,從資本公積項目中去掉,並將售價與當初買入價差額計入當期利潤表。

4. 長期股權投資

成本法與權益法的區別 P84

因非經營因素導致被投資對象的淨資產發生了變化,若持股比例沒變,被投資公司淨資產變化對應比例部分,計入上市公司的資本公積,不影響利潤。

如持股比例變化->視爲出售股份->投資收益,計入利潤表

注意:同一控制下的公司之間的交易,監管部門禁止產生利潤。不同一控制交易方之間的溢價/折價交易,計入利潤表。

5. 買入返售金融資產

概念:存貸比,資本充足率。

6. 投資性房地產

(1)成本模式計量 (2)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某些房地產公司使用(2)的方法計量,利用每年房價的漲幅,使自己的市盈率、市淨率看上去很低。



五.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1. 負債:(1)經營性負債->應付、應交、預收->無息

(2)分配性負債-> 股利、所得稅->無息

(3) 融資性負債->有息

關注點: 有息負債,償債能力、有息負債佔總資產比率。

專項應付款:政府撥款->良性債務

2. 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

(1)實收資本->股本->股份總數x股票面值(一般爲一元)

(2)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如1元面值,30元發行,29元爲溢價)->可用來轉增股本(不扣稅),但不能分配(因不是企業的利潤形成的)。

(3)盈餘公積->可用於彌補經營虧損或送紅股(要扣稅)

(4)未分配利潤->送紅股(要扣稅)->股東可自由決定用途

企業的利潤分配順序:彌補以前的虧損->按照稅後利潤的10%計提盈餘公積->股東決定是否提取及提取多少盈餘公積->決定是否向股東分配

(1)+(2)+(3)+(4)=上市公司股東所有的淨資產(即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a」

「a」/總股本 = 每股淨資產

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你控制的=你借的+你有的)



六. 快速閱讀資產負債表

優先看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自由貨幣資金充足,仍以較高利率借款->肯定賬目有問題。

資產項目:

從結構、歷史、同行的角度思考以下四點:

生產資產/總資產:用於評價公司是輕資產還是重資產公司。

當年稅前利潤總額/生產資產 (a)>社會平均資本回報率 (b)(輕資產)

若(a)<(b)則爲重資產公司。

*生產資產包括資產負債表中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及無形資產中的土地。

應收/總資產:比例越小越好

*此處應收爲所有“應收”項目-應收票據。

貨幣資金/有息負債:應>1

非主業資產/總資產: 判斷公司是否着眼於主業。

以上就是對本書資產負債表部分的總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