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刷屏的幾個原因

這兩天,我的屏幕上被《啥是佩奇》刷屏了。

一個短片講述了一位山裏的爺爺用着2G網的手機與城裏孫女通話。孫女喊到:“佩琦”。於是,爺爺就執着地去搞清楚佩琦是什麼。爺爺歷經千辛萬苦地折騰,終於做出一個“佩琦版的吹風機”作爲禮物送給孫女。

不到6分鐘的小短片,爲何會刷屏呢?

在我有限的知識裏,我仔細思考了一會,聯繫之前讀過的幾本書,想到《啥是佩奇》刷屏有以下這幾大原因:

動畫片、引爆點、親情、共情力、認同感、趨利性、好奇心、時機、儀式感、吐槽點和參與感。


1

《小豬佩奇》動畫片風靡全球。小豬佩奇與弟弟、爸媽快樂地住在一起。小豬佩奇喜歡玩遊戲、打扮得漂漂亮亮、渡假,到處探險等等,有時候會遇到一些狀況,但每次都化險爲夷。

該動畫片家長孩子都非常喜歡,並且早已深入人心,也就是說,小豬佩奇已有名氣、已經特定的受衆羣體。

而此電影以小豬佩奇切入點的事,顯得格外親切,引人注目。

2

《啥是佩奇》與去年的iPhoneX小短片一樣,之所以能夠迅速的傳播,一部分原因是廣告商們找準了引爆點。什麼是引爆點?

《引爆點》這本書從全新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學和營銷模式。引爆點能使思想、行爲、信息及產品常會像傳染病暴發一樣迅速傳播。

3

《啥是佩奇》與去年的iPhoneX一樣,主題都是關於親情。爺爺跟孫女的隔代親情,因爲地區差異導致認知迥異。

龍應臺在《目送》說:“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這本書是一本極具親情、感人至深的文集。

4

亞里士多德說:“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情感卻能做到這一點”。親情無價,總有人用最笨拙的方法來愛年輕一代人。

製片人挖掘親情故事的潛在力量,引發觀看者的認同感,從而帶來這股流量。

《認同感》是營銷心理學書籍,這本書想要告訴商家們有一種藝術是用故事包裝事實,掌握好這種藝術,你也可以讓產品像《啥是佩奇》一樣引來頗高的關注度。

5

看完該短片,不僅讓人有認同感,還有一種共情力。共情力是什麼呢?

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它能人感同身受,它可以撫慰心靈……

《共情力的力量》 作者認爲共情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人們能借助誠實、謙遜、接納、寬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寬恕等8種行爲來獲得共情能力

6

這部短片能產生共鳴,也能引起大衆的好奇心。

空巢爺爺好奇佩奇是什麼?人們好奇這是不是中國移動的廣告?還有人好奇,它憑爲什麼能夠刷屏?人爲什麼會有好奇心呢?

《好奇心》這本書告訴我們每個人自出生起就有好奇心,好奇心並非是壞事。好奇心能成爲成長推力,助我們成長。

7

古人云,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該短片能夠成爲熱點,很大原因取決於它的時機。漂流在外的工作者,這幾天百般糾結要不要回老家過年?

因此,製片人抓住年底這個好時機,順勢地創造出回家看看的主題。

這讓我想起,2018年湛滬很火的一本書——《時機管理》,副標題爲完美時機的隱祕模式。這本書不是想要告訴我們如何捉住商機,而是想告訴我們如何把握好時機,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8

我們知道中國有一個古老的習俗,每到春節,各家各戶都要吃團圓飯。現在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但因“每逢過節倍思親”,所以就很迫切地想回家跟家人團圓。這也是忙碌的生活中的一種儀式感。

小王子問:“儀式是什麼?”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狸說,“它使得某個日子區別於其他日子,某個時刻不同於其他時刻。”

《小王子》這本書我百讀不厭,因爲每次都能夠讀出不同的味道來。

9

大家都拼命的轉發《啥是佩奇》,有部分原因是大衆的參與感。小米公司之前出了一部營銷內部手冊《參與感》,書中講到小米要推廣產品時,一定要激發大家的參與感,讓千萬消費者興奮地奔走相告;

激發觀衆參與感,是一個品牌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

每個人都想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無論什麼事,都想參於一腳。

10

總之呢,我在這一部小短片中看到了了“人性”二字。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在整部影片中,爺爺的善良,村民的熱心與善良,讓我們再次看到社會溫暖的一面。

劉墉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一書中,分析了人性的兩面性。看清人性,能讓我們更好地活於世。

總之,短片雖短,但刷屏的原因有很多。在這次刷屏中,我們能夠看到人性的最真誠和溫暖一面,越這個世界越來越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