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白蛇:緣起》憶起小時候的那些動畫片

今天去影院看了《白蛇:緣起》,故事不錯,畫面也很細膩。悽美的愛情故事總是能夠讓人動容,因此儘管這部動漫的受衆不是小孩子,卻也獲得了不錯的票房(雖然還差一億多才能回本)。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很少看國漫了,大概是從柯南和小神龍俱樂部被禁播以後?曾經對中國的保護政策真的感到絕望了。

中國第一部 3D 動畫片《老箱子和小電腦》,我至今都因自己有幸看過它而沾沾自喜,這部動畫的帶子已經在火災中被燒燬了。現在只能用同齡人的回憶來證明它確實存在過。

《魔方大廈》這種暗黑題材,妥妥的童年陰影,放到今天可能要刪減個一半才能播出,那時政策上對文學作品的包容度也是國漫能夠百花齊放的重要原因。

上海美術製片廠的《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寶蓮燈》《天書奇談》等等一系列影視劇,完美融合了中國神話故事與中國各類藝術形式。據說上美要對它們進行重製了,期待看到老牌製片廠對這些作品的重新詮釋。

更近一些,肯踏下心來做動畫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我爲歌狂》絕對是國漫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百分百原創的劇本,鮮明的人物性格刻畫,精緻的配樂製作,是邁入新世紀以來上美交出的最“時尚”的作品。然而因爲涉嫌宣揚早戀,它最終也還是被下架了…

我認爲那個時期的中國動漫是不輸現在的日漫、美漫的,美工和劇本都水平在線。

從那以後也零星出現過一些閃光的國漫作品,比如《藍貓淘氣》系列、《秦時明月》等等。但難以挽回的是漫畫本應是老少皆宜的作品,現在卻變得越來越低齡化了。

去年(2018 年)的國漫尤其低迷,喜羊羊被迪士尼收購併雪藏,熊出沒全方面敗給小豬佩奇和小馬寶莉,前兩年大爆的《大聖歸來》《大魚海棠》並沒能開拓國漫的市場,投資方依然是在不斷的燒錢,賠本賺吆喝。

還能堅持多久呢?連諷刺醫療制度的《我不是藥神》、血腥的戰爭片《紅海行動》,都能等來自己的春天,國漫應該也是可以的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