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北大畢業生決定去送外賣》讀後感|我不需要被定義以及貼標籤

文/陽光

讀完張根的《一個北大畢業生決定去送外賣》感觸頗多,兩萬三千字,我整整讀了四遍,都還是意猶未盡。

他寫的很真實,不是爲了體驗生活,而去送外賣,而是真的覺得不想日復一日的生活,想找一把刀刃,磨刀石,找自己想找的答案。

我不知道自己處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應該有怎樣的生活。

18年我22歲,虛歲23,應屆畢業生。幾經周折,找到一份拿的出手的工作,家人滿意,同學羨慕,自己也沾沾自喜。可是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至今我也沒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22歲的人生,我用着不好不壞總結着。而只有我自己心裏清楚,自己所遭遇的一切。

找工作的迷茫,母親生病住院,父親工地工人受傷,17年留下的官司纏身,年僅十五歲的弟弟,處在高中緊張的學習階段。當時整個家都快崩潰了。

忙前忙後的跑醫院,工作的被動,哭不完的眼淚,見不到光明的黑夜,誰也不知道,我們還能怎麼辦?

也就那樣稀裏糊塗的走完,歷經半年的時間,一切都開始好轉,母親身體恢復健康,工人也開始痊癒,我們工作的人開始認真工作,上學的開始認真學習。

在那段看不到明天的歲月裏,每天用工作麻木自己,下班路上的哭泣,熬出來的胃不舒服,以至於五月初開始低燒不退。

有時候人的生活就是那麼的不如意,俗話說好事成雙,禍不單行。一點不假,反正已經如此了,那也不在乎再多點。

小時候我就是個有自己想法的人,反正人生總要走那麼一遭,我憑什麼非得和同齡人走一樣的路。

不,我偏不,命運的枷鎖,一次次的鎖緊,我一次次的敲擊着,不爲別的,我不服氣,也不妥協,我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我只想讓自己無悔於自己的人生。

從小到大,還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學習考試,可是越長大越發現,生活怎麼就是這麼跳不出的這個怪圈:讀書工作成家立業,毫無意思。

長輩們都說:女孩子,讀個師範當個老師,體面安穩。那一年我偏不,非得學個酒店管理。

所有人都說,你就不能務實點。

十九年,我按照你們的意思活了這麼些年,從來都沒有按自己的想法活過。父母比較民主,他們不管。

我上學的那些年,如果他們多說一句,我的生活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可是他們沒有,不聞也不問。

大學的生活,我努力做到獨立,不伸手要錢,兼職賺錢,努力學習,參加比賽,拿各種獎學金。

別人睡覺,我在教室裏讀書,別人起牀,我奔赴在兼職中,別人逛街遊戲,我在圖書館裏死磕書籍。

付出那麼多,究竟是爲了怎樣的人生?

還記得16年十二月的某一天,同學Y看到我對我說了一句,以後你要是不活出個樣來,我都覺得對不起你自己。我都心疼你。

那一刻我只是笑了。然後說了句,再聊吧,趕着兼職。

我沒想過自己該過怎麼樣的人生,是變成人人羨慕的高級管理的人員,還是在底層端盤子日復一日的工作人員。

那時候,我只是覺得,這樣做,比較充實,不會迷茫。而事實上,的確如此,人一旦閒下來就會瞎想,那索性忙一點沒有閒工夫想東想西。

後來17年,我在酒店實習,那半年我認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除此之外,我還是一心想着我應該再努力一點,這樣離夢想更近一點。

而事實上,我的夢想是什麼?我自己都不知道。只是一味的努力。

總告訴自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只管去努力,剩下的交給時間。

就像張根在文中說的:就好像坐在考場裏一段時間,答案就會自己解出來一樣。

半年的底層生活,讓我開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實習期一結束,我離開酒店行業,重新開始尋找我的目標,而這一路的心酸,除了自己和日記本知道,別無他人。

18年6月底,我站在分叉路口,一條是通往一線城市的羅馬之路,另一條是留在小城的平凡之路。我利用短暫的假期,思考着,最終選擇留在小城。

18年7月,我在一家培訓機構裏做起了老師。是的,轉行。人生的路就這樣改變着。當初那個怎麼都不聽勸的人,還是迴歸到了讓家人都滿意的行業。

我開始過起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和一羣孩子們打交道。日子不緊不慢,每天都很開心。身邊的同學,也開始學着我轉行,然後又發現自己不適合。離職又陷入迷茫。

他們總覺得她能,爲什麼我不能。可他們不知道,我決定轉行前,深思熟慮,對自身認真分析,才找到屬於在這個階段該做的事情。

沒學着別人,不覺得別人的高薪工作一定適合我,也不覺得底層工作不適合我。只是明白哪一份工作讓自己更開心。

當老師已經半年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多,但偶爾也還是會想,我是不是就要一輩子做下去。答案始終也未給出。

2018年最後一天,我還是和往常一樣,早早入睡,跨年煙花響起的瞬間,醒來,默默在心裏許下願望,然後又迅速陷入夢鄉。

早晨醒來時,卻只是記得醒來許願的事情,卻記不起願望是什麼。那天我在筆記本里寫着:2019每走一步都算數

前些天我在微博上寫着:22歲死掉了,23歲活過來。像是對過去的自己say goodbye,對未來有好的期待。

最近我也在想,如果這些年,所有的決定,我的父母都過來對我說一句:不。我的生活是不是又會是另一番模樣。

可惜現實終究會打敗夢想,沒有如果。

快過年了,馬上就要23歲了,回家過年避免不了被長輩們各種催問。而我已爲那些問題做好了十足的準備。

他們無非會問:做什麼工作,工資多少,有沒有對象。這種老掉牙的問題,是每個二十幾歲的人該面臨的,無一例外。

看到意林上的一篇推文《年底了,我媽問我:今年存了多少錢?》留言點贊最多的是,爲什麼沒人問:你今年存了多少幸福與快樂???

是啊,所有人都在關心你做着什麼工作,拿着多少工資,卻沒有人關心你這一年你收穫多少幸福。

就如同:周冬雨《不完美女孩》裏唱的:

當我的笑燦爛像陽光
當我的夢做的夠漂亮
這世界才爲我鼓掌
只有你擔心我受傷
全世界在等我飛更高
你卻心疼我受傷翅膀
陪我一起 飛向更遠的地方
當我必須像個完美的女孩
滿足所有人的期待

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眼中,努力做成別人家的孩子,卻很多時候忘記做自己。

我們總是被社會定義着,身上貼滿標籤,卻迷茫於活着是爲了什麼。

23歲以前,我被貼着聽話懂事能幹的標籤,23歲我不想被任何人定義以及標籤。我就只想做我自己,肆意生長。我是什麼樣的人,難道我自己心裏會沒有點數嘛。

ps:此文是看完張根文章後的感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