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上下文驅動的探索性測試

前幾篇文章講了分別講了《一個杯子測試的故事---基於質量模型的測試策略》、《基於風險的測試策略》、《基於需求的測試策略》文章,今天聊聊基於上下文驅動的探索性測試。探索性測試在前今年還是非常火的一個概念,這幾年逐漸沒有人怎沒提了,但他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測試策略。

探索性測試溯緣

探索性測試的核心理論由Jame Bach在1995年提出,並在數年間由學者和業界的測試人員不斷完善而形成的理論。測試大師Cem Caner在02年首次以“Exploratory Testing”(探索性測試)的名稱在學界和業界開始相關的演講和培訓。探索式測試的方法論在這10餘年期間不斷被測試先鋒們不斷磨鍊和修正,終於在11年,擔任過微軟和Google測試總監的James Whittaker出版了《探索性測試》一書,讓探索式測試在業內獲得了廣泛關注,並掀起了一股學習和研究熱潮。

探索性測試的核心思想

測試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創造性過程。測試計劃、分析、設計、執行其實是相輔相成,相互交織的。依照傳統的測試理論,把這四部分在時間上嚴格區分會限制人的創造性和,進而影響測試效果。同時靜態的測試方案和測試用例不足以覆蓋對動態系統的測試。探索性測試強調不斷的學習、探索,不斷的修正測試方法,十分強調人的能動性是它最大的亮點。

探索性測試實際上是將戴明環方法(PDCA)做到了極致,也可以說做到了時間上的交織和同步---在做測試執行的時候,測試人員也在做測試分析與設計,同時還可能在修改測試計劃,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現在沿用的一些測試文檔例如測試計劃文檔、測試需求、測試用例這些東西就不大好用了,因爲修改頻繁,全部記錄下來代價太大,且強制劃分文檔類型會打亂思維。因此探索性測試強調靈活的記錄測試的產物,而不必循規蹈矩,這在形式上與傳統的測試(探索性測試將傳統稱爲依託腳本的測試,Script Test)是有極大矛盾的,這也是探索性測試在業界引起的最大爭議。

探索性測試流派

探索性測試大概分爲以James Bash和Micheal Boltonl的上下文驅動流派,具體內容點擊鏈接查看和James Whittaker流派,具體內容可參看《探索式軟件測試方法》。

邰曉梅老師也是基於測試驅動的探索性測試的信奉者和踐行者,她多次公開演講過這個題目,近年來她堅持的海盜測試派也和james Bash的測試思想一脈相承。作爲她的忠實信徒,我當然也是上下文驅動流派的堅定支持者。

基於上下文驅動的探索性測試實踐

基於瞭解到的項目的上下文,用以前的一些測試經驗和測試的做法嘗試,看是否適合,測試過程中不斷反饋,看測試是否有效,同時不斷觀察,關注上下文是否隨着時間改變,上下文的改變將驅動測試方法和實踐的加入,不斷分析、嘗試、應用、反饋。這就是上下文驅動測試。

對於探索性測試一直不明白其精髓,大概在5年前,組織的一次沙龍活動時,投影儀一直調試不好,重複不停啓動投影儀,突然邰曉梅老師說,有個亮點。然後所有人圍繞這個亮點進行反覆測試,終於把投影儀給練好了。當時邰曉梅老師說,探索性測試,就是不斷學習,不斷試驗,根據一個線索,像破案一樣,抽絲剝繭,最終找到真相。就在那一瞬間,終於明白了探索性測試的真諦。

其實探索性測試和所謂的傳統測試並不是衝突和矛盾的,在實踐過程中也不會走兩個極端。Micheal Bolton曾經在一次沙龍中說道:“我們可以找兩個端點,一端是把人當作生產線螺絲的嚴格依照腳本進行測試方式,一端是把人比作一個小孩的完全探索性測試,實際工作中,我們肯定是在這兩個點連線中的某一個點。具體這個點在哪裏,要看它在哪裏能夠更好的開展測試。”正所謂法無定法,我們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去恪守、捍衛教條,並非爭出個高下來,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特別聲明:筆者對於探索性測試沒有更多的研究,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

2019年連續修心三十七天 土司於北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