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與ToC四個差異

剛加入互聯網企業時,有兩個事情讓我印象深刻,並給我很深的思考,

1.互聯網企業做性能測試時,一般時間時5-20分就測試完成,而傳統企業性能測試時間大多在幾個小時,有什麼甚至要做到7*24小時,爲什麼會這樣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有這麼大的差異?

2.剛到金融不久,開發金條項目,第一個版本上線的是借款,第二個版本上線的是還錢(大概2周後),後續的版本逐漸上線的合規風控等。這個事情當時給我一個很大的震撼,互聯網企業不講規則,原來還可以這麼玩!

爲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需要從客戶(用戶)自身的組織目標、人員能力、技術等方面進行分析。本文主要通過分析ToC和ToB之間的差異,探索互聯網企業向ToB轉型質量保證工作着力點和抓手。

1.ToB和ToC四個根本差異

面向互聯網企業的ToC和麪向傳統企業的ToB有諸多不一樣,通過個人總結及思考主要有四個不同,組織目標不同、客戶(用戶)不同以及技術架構不同,技術架構差異進一步分化體現技術能力的差異和運營(運維)能力的差異。

1)組織目標不同

傳統ToB企業大多肩負着國計民生,如金融、電信等企業,組織目標以安全穩定爲第一要務。基於安全穩定這一目標,在企業文化、組織流程、技術選擇時都會相對保守,一般會選擇既要組織發展又要組織穩定的考覈與協作機制。

2)客戶(用戶)不同

傳統ToB客戶對象多爲有一定專業能力的人羣(如銀行業的櫃員、業務員等),客戶在某一領域具有專業的知識和業務能力,可以是領域專家,他們對交付的產品除了有求像互聯網產品那樣簡單易用,還要求交付系統符合領域內的業務規則和邏輯。這要求在ToB產品需求調研時,要更爲深入的調研,在交付過程要保持持續溝通,以確保產品能夠高質量的交付。

3)技術架構不同

傳統ToB企業,早在上個世紀80、09年代就開始對其核心能力進行信息化改造升級,有部分企業核心系統一直還在使用。這些較老的技術架構,一則是相對互聯網新興技術來說顯得比較落伍;二則因爲技術架構存在的時間長,懂起技術和業務的人員相對較少,因此在ToB企業存在技術架構升級和改造成本較高;導致傳統ToB企業各種技術架構並存,比如常見的總線架構和分佈式架構並存。所以在質量保障手段和策略上存在着很大的差異。

4)運營(運維)能力不同

傳統ToB企業的運營運維主要採用自主運維加代運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種運營運維模式,比互聯網自運維模式要在對系統維護響應速度上來說要慢一些,再加之傳統ToB企業安全穩定的組織要求,在流程上要更加嚴格。爲了彌補運維響應速度、架構上的差異,就要求在質量保證體系上有更嚴格的質量保障要求。

2.什麼互聯網企業性能測試只要20分鐘,傳統企業要幾個小時甚至更多呢?

1)技術棧的不同

主要有技術架構的不同,互聯網企業技術架構大多采用微服務架構,擴展性較好;在系統遇到業務高峯時,可以通過快速擴展、限流、降級等技術手段,可以使用很短的時間(5分鐘之內)解決業務洪流所帶來業務壓力。

而傳統企業技術就各種複雜,各種技術棧混在在一起,核心系統大部分時總線結構,有些老系統甚至時上個世紀七八十代的產物。這就導致系統在遇到業務高峯時,很難快速實現系統擴展。從而需要在上線前做各種複雜的測試和驗證。

2)組織目標不同

互聯網企業的要求是快時實現業務上線,快時完成業務驗證,快速佔領市場取得先機;所以有時候在達成業務目標時可以允許流程靈活制定和執行,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根據需要靈活實現業務能力擴展(增減機器)。

而傳統目標是系統能夠安全穩定運行爲目標;爲了保障這一目標,有很強的流程保證和審批機制,即使技術架構具備快速擴展能力,但在流程和制度的影響下,也不能實現快速伸縮擴能,實現業務系統的業務能力快速增強。

3)運營(運維)能力不同

互聯網企業基本上都採用自主可控的自運維模式,出現問題時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快速的處理,甚至機器網絡的擴展,快速響應業務洪流帶來的影響;而傳統企業大多采用代運維(外包或者第三方運維)的方式或者自運維加代運維的模式,出現問題時需要協調和溝通的業務方較多,從而影響在第一時間進行快速擴展的能力。

3.金條項目迭代

1)用戶(客戶)不同

ToC市場,面向的用戶複雜,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兩三歲的小孩,既有城市高級知識分子,也有鄉村識字不多父老鄉親,他們共同的訴求就是滿足需求,簡單好用;而ToB市場,面向的客戶主要是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業務專家,他們既要求滿足需求,簡單好用,同時也要求滿足業務基礎專業規則。

像金條業務,這樣先上線借款功能,在上線還款功能,在互聯網企業從用戶的角度覺得這樣沒什麼問題,當前最主要的先驗證客戶有沒有這樣的需求,先滿足用戶借款的需求,只要在下一個還款週期之前上線用戶的還款功能,這樣既滿足用戶的需求,又可以解決業務快速上線的壓力,一舉兩得。但對於ToB客戶來說,借款和還款分開上線,從業務的角度有借有還,這是基本的業務常識,拆開來上線不合業務邏輯,從技術的角度不符合閉合原則,很難在業務和產研側的到認可並上線。互聯網企業就是依靠突破原有業務實現邏輯,通過小步快跑的模式,不斷迭代和驗證客戶需求,滾雪球式的快速壯大並蠶食傳統企業的市場份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敏捷模式時搭上了互聯網企業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實現了自身的超規模發展。

2)組織目標不同

正如前文提到,ToB企業要求安全穩定,在業務決策時相對偏保守,一般會通盤考慮,反覆討論論證後纔開始實施,謹慎的態度使得傳統企業在互聯網企業衝擊下會錯失很多機會。

3)技術要求能力不同

因爲組織目標的不同以及歷史包袱的影響,導致傳統企業在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上明顯落後於傳統企業。技術上的差異直接影響質量保證的手段和策略不同。

4.ToB質量保障目標與策略

基於ToB和ToC在組織目標、客戶羣體、技術要求、運維能力上的差異,ToB質量保證體系和ToC質量保障體系有很大的不同,如何高質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項目交付,是互聯網企業向ToB轉型質量保證的核心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構建一個完整的ToB質量保障體系。通過個人多年的實踐以及結合行業最佳實踐,而在對ToB質量保證體系中必須做到“五個標準化”,才能夠實現“高質量、低成本、高效率”的交付。“五個標準化”即流程標準化、業務組件化、文檔標準化、工具通用化、人才能力標準化。

流程標準化,就是將整個質量保證工程流程化,質量保證人員只需要對照流程,做好每一個關鍵活動工作,並按照要求完成輸出工件產品,在研發測試階段實現快速迭代,在交付質量保證階段實現高質量交付體現專業能力。流程標準化還要做好文檔標準化,從需求開始到交付結束軟件全生命週期內文檔內容要做到標準化,實現快速向內部人員、生態夥伴、客戶交付高質量成果。

通過業務組件化,將複雜的業務拆分成一個個組件並整理形成通用的測試方法或者測試用例,並提供給相關人員學習。從而實現人員能力與業務的解耦,降低業務對人的依賴。

針對ToB企業交付標準化流程和交付環境的複雜多樣化,工具層面既要實現端對端的流程管控,又要注重實現工具在不同環境下的兼容性,特別是在自動構建和自動測試環節需要重點關注。

互聯網企業要實現ToB交付高質量、低成本、快速交付目標,必須合理引入生態共建,引入生態帶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產品質量的控制。除了通過流程標準化、業務組件化、工具通用化、還需要實現人才能力的快速複製,要做的人員能力的快速複製必須建立標準人才體系,通過對人才定義並分級分類,專項培訓與認證,實現人才快速複製培養。

以上從組織目標、客戶羣體、技術要求、運維能力上的比較說明互聯網和傳統企業差異,提出ToB企業質量保證目標和實施策略。後續繼續從ToB質量保證體系和ToB端對端交付質量能力建設來進一步闡述和說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