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服務器計算的黑暗面:程序移植沒那麼容易

根據“RightScale 2018 State of the Cloud”報告,無服務器計算在雲服務中增長最快,增長率爲75%,這意味着許多企業選擇使用無服務器系統的便利性。

衆所周知,無服務器計算將開發者從底層基礎架構,主要是服務器中解脫出來。然而,利用無服務器計算在公有云系統上構建的應用程序不太容易移植到其他雲平臺。

無服務器計算剛出現時,其中一個優點就是同樣的無服務器計算環境能夠在不同的公有及私有云之間保持一致性與應用可移植性。然而,在具體使用中才發現,無服務器計算並未能完美解決可移植性問題。開發平臺調用無服務器代碼的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並且幾大公有云平臺之間並不完全一致。

大多數在基於雲的系統上利用無服務器計算進行應用程序開發的程序員將代碼緊密耦合到公有云提供商的本機API,這可能會使代碼移動到另一個平臺變得困難或不可行。如果在雲原生無服務器系統上構建應用程序,則很難將其轉移到另一個雲平臺或返回到本地。

雖然無服務器計算依然很方便,但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選擇雲提供商時開始強調可移植性,而應用程序開發和部署平臺通常選擇最快、最便宜和最簡單的方式。

當然,容器也在實現跨越式發展,其優勢之一就是可移植性,這相比無服務器計算而言,犧牲了一部分效率,使用容器需要做很多額外工作,並且需要在構建架構時纔能有效。也就是說,雖然大多數開發人員因爲可移植性的優勢選擇了容器,但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將其轉移到除原始平臺之外的地方。

那麼,這一切意味着什麼?是否應該繼續選擇無服務器計算呢?

效率和易用性,無服務器計算意味着更快的部署週期和更低成本,優於大多數工具的可移植性,但這並不足以讓人驚訝,考慮過去引領市場的所有數據庫、編程語言和平臺,幾乎都具備這些特質,因此這是否算作優勢還是取決於個人和業務場景。

隨着公有云提供商在構建和部署無服務器平臺方面做得更好,他們可能會變得更加封閉。這些主流公有云提供商不會坐在一起,商量相似的無服務器系統。相反,他們會努力尋找差異點,通過差異化競爭在市場中佔據上風。

好在,無服務器計算的標準正在逐漸成熟,但是,如果作爲企業的IT政策者,需要自行處理這種權衡,而不是隨意向某個方向遷移。

參考鏈接:https://www.infoworld.com/article/3336498/cloud-computing/serverless-computings-dark-side-less-portability-for-your-apps.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