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8小時(上):散步法租界,帶你領略魔都最有腔調的地方!

只有48小時,該以何種方式遇見一座城?如果碰巧你不想去人流如織的宏大景點,不在乎打卡多少地方,只想在走走停停中感受城市的獨特風情,體驗旅行中不經意的小確幸,那麼這裏,或許能爲你提供一點線索。

上海,是一座不缺焦點的城市。陸家嘴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市中心熱鬧非凡的城隍廟,黃浦江兩邊光影流動的魔都夜景,都構成了他方遊客心中對上海的美好向往。然而,繁華之景雖惹人垂涎,但總歸以局外人的視角仰望,難有融入之感,景色不經咀嚼,便少了味道。

那上海最有“腔調”的地方在哪?你去問問在上海呆過些時日的人,便知道了答案。他們會跟你說出一連串的馬路名稱:思南路、長樂路、鉅鹿路、武康路、紹興路、復興中路、陝西南路……乍一聽,有些懵,這是在給我報路名?其實不然,這些張口就來的馬路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位於原上海法租界內,獨具特色的建築和街道,上演了一段段馬路傳奇,勾勒出上海的前世今生。


上海法租界是近代中國四個法租界中開闢最早、面積最大、也是最繁榮的一個。從地圖上看,主要位於上海市的盧灣區(已併入黃浦)和徐彙區兩區內。

這下能晃盪的區域可就大了,它並非偏居一隅,也不是零散分佈,整個法租界,任由你閒散逛蕩,一路所見既引人入勝,又使人安寧,即便時間緊湊,卻依然能享受自由自在的恬靜心情。


冬日的上海,天氣陰陰的,小雨時下時不下,自帶朦朧濾鏡。走在思南路上,兩邊的梧桐只剩下稀疏的黃葉,行人很少,也鮮有車輛駛過。典型的法租界小馬路,具備其他馬路所沒有的獨特氣質:二十幾幢花園式洋房沿路而建,幾乎集中了老上海的全部民居樣式。41號的華拉斯住宅、73號的周公館、87號的梅蘭芳寓所,曾經名人大家的入住,讓本身就頗具歷史人文價值的思南路,更顯珍貴。


旅行中,能讓你感到驚喜的,往往是不經意的相遇。漫步法租界,這種額外的獎賞可能會接二連三,哪怕你不做攻略,也不必擔心前方的風景會無聊,不妨放寬心,跟着感覺走。一擡頭,碰見個上海弄堂,石頭門框,紅色磚牆,陽臺上伸出幾根長管,晾曬着幾條毛巾和秋衣秋褲,一下把你帶入老上海人的日常氛圍,當你想鑽進弄堂時,又怕打擾了人家的生活,或許這樣觀望的距離纔剛剛好。


一路上有很多不起眼的咖啡店,西餐廳和一些賣瓷器玻璃的小店,心想着,若時間允許,去任何一家店,都能消磨上好一段時間。透過窗戶,看到店裏暖黃的燈光,心情莫名愉悅,不禁羨慕起來往的路人,他們或許跟我不同,是這條路上的常客。


一天下來,腳力已所剩不多,攢着最後的力氣,奔向武康大樓。1924年,年僅27歲的匈牙利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先生,設計出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諾曼底公寓,也就是後來的武康大樓。鄔達克在上海留下了一百多棟單體老建築,除了和平飯店之外,武康大樓算是他的作品中最具知名度的一棟了。

武康大樓,看一眼就不會忘記。首先位置奇特,坐落在淮海路、餘慶路、天平路、興國路與武康路交匯的五岔口,呈30°角的土地上;再者樣貌復古,樓高8層,外觀是法國文藝復興式風格,黃褐色磚塊貼面,又盡顯老上海風情。聽說在上個世紀50年代,包括趙丹、王人美、秦怡、孫道臨、王文娟等一些文化演藝界名流均在此入住。


如今的武康大樓,依舊是公寓性質。特意上網查了一下,房間對外出租,這對有老上海情結的人來說,真是一大利好。看着推門而入的年輕人,真想得知,入住此間,是何等的感覺呢?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