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 父母怎么办》——3.孩子为什么会变熊?

前面的文章里我们已经提到过,熊孩子并非天生的,而是被创造出来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是哪些事创造了熊孩子呢?如果能够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在管教熊孩子时就能做到对症下药了。

基因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和个性,而这种气质和个性,往往从人们年纪尚幼时就已经开始呈现。俗话说“三岁看老”,观察婴幼儿的行为举止,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看出他们在5年后或10年后会如何成长。

然而基因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无数先例显示,即便是同样的成长环境、甚至是同一个家庭之内,兄弟姐妹的性格发展也可能大相径庭。基因就像是植物的种子,它只能决定你会成长为哪种植物,却无法决定你成长的是否茁壮。

环境的影响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发现了环境对于孩童性格塑造与行为养成方面的重大影响。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就是家长如何为孩子寻找更好的成长环境。

环境之中,对孩子有着最直接影响的是出生序列。一般来说,老大往往是完美主义者,责任感较强、性格也更为保守;老二善于与人相处,懂得如何去安抚身边人的情绪;老幺普遍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习惯于追随而非充当权威,对艺术、文学等创造性活动更感兴趣。

养育的影响

在孩子的人生剧场之中,父母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导演。然而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没接受过任何系统培训就匆匆上阵,结果就只能拍出拙劣的影片了。

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包括:

1.过度关注孩子的负面表现。
2.不懂得区分正常行为、符合年龄的行为与任性行为。
3.过度放纵孩子的胡作非为。

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在之后会详细解说。

孩子为什么要闹事?

前面的几段,讲的都是造成孩子变熊的客观因素,而接下来的部分,则是孩子为什么要闹事的主观因素——即心理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指出,任何行为都有其目的。而阿德勒的学生德瑞克斯,更是归纳出了行为不当的四种心理目的,即:寻求关注、追求权利、报复与自暴自弃。我们同样可以借此来分析行为不当孩子的心理目的。

第一阶段:寻求关注

有些孩子希望成为关注的焦点,希望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他们并不在乎怎样才能引起关注,他们常常表现地粗鲁、令人厌烦、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与争执。

寻求关注的孩子通常是不够自信的,他们的内心信条是“只有当别人注意我的时候,我才是重要的”。通常这样的孩子有着对他们要求很高的父母,由于自觉无法满足父母的高期望值,于是他们选择用其他方式来引起瞩目。

第二阶段:追求权利

寻求关注是多数孩子捣乱行为的最初目的,但如果他们还是得不到父母、师长的关注,他们就会上升到第二个层次——追求权利。

有些孩子的调皮捣蛋,是为了争夺控制权。他们叛逆、不服管教、爱定罪、不尊重他人;他们总是挑战你或者老师的权威,总是设法激怒你。他们的内心信条是“只有当我能够控制局势时,我才是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往往家长如果越是想要展现权威、想要强迫孩子去做某些事(比如好好学习),孩子的反弹就会越发激烈。

第三阶段:报复

如果孩子的任性行为持续进行下去,一直得不到家长的有效管治的话,他们可能就会进入第三阶段——报复。报复可以是对社会的、对个人的报复,也可以是自杀、自残之类的方法。他们的心理信条是“我已经被生活、被社会深深伤害了,我要去报复社会、报复伤害过我的人(包括家长)”。

大部分孩子的任性行为都只停留在了前两个阶段。以本书作者为例,他所接触的孩子之中,只有不足1%会发展到第三阶段。但是对于家长来说,每一位孩子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仍然需要高度重视,避免孩子进入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自暴自弃

有些心理学家将之称为假定无能。到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放弃了任何的希望,对生活不再有任何的期待与幻想。他们消极度日,不想再做任何的努力,用现在流行的词来说就是“丧”。

到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单靠父母的力量已经很难挽救了,必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